甲骨文系列丛书 伯罗奔尼撒战争 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

甲骨文系列丛书 伯罗奔尼撒战争 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战争史
  • 古希腊史
  • 伯罗奔尼撒战争
  • 政治史
  • 军事史
  • 卡根
  • 西方史
  • 古典文明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7541
商品编码:1045457359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伯罗奔尼撒战争 作者 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
定价 79.00元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 9787509777541 出版日期 2016-04-01
字数 430000 页码 61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公元前5世纪末的近三十年里,古典世界被一场冲突撕扯得四分五裂,那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其历史背景之下,这场战争的戏剧性、决定性和毁灭性可以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希腊人同室操戈:一方是雅典人,他们拥有辉煌的殖民帝国、民主制与政治权利的丰富传统,以及光辉璀璨的文化成就;一方是军国主义、寡头统治的斯巴达。这场战争带来了一个的残暴时代,一度管束着希腊战争行为的粗糙法则也遭到悍然违背,致使生命和财产受到极大损失,派系斗争和阶级矛盾大大激化,希腊政治向民主制发展的趋势遭到逆转。曾经奠定了希腊文明基础的习惯、体制、信仰和约束无不土崩瓦解。

   作者简介
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1932-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耶鲁大学古典学与历史学斯特林教席荣誉退休教授,古希腊历史研究的学者,1958年获得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颁美国国家人文奖章,2005年当选为该年度杰弗逊人文大师,著有《雅典帝国的灭亡》(1987)、《沉睡中的美国》(2000)、《西方的遗产》(2000)、《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2003)等,新作品《修昔底德》由维京出版社推出。
陆大鹏,英德译者,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代表译作“地中海史诗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金雀花王朝》等。

   目录
部 通往战争的道路
激烈的竞争(前479—前439)
“发生在一个遥远国度的争吵”(前436—前433)
雅典登场(前433—前432)
战争的抉择(前432)
第二部 伯里克利战争
战争的目标与资源(前432—前431)
底比斯人进攻普拉蒂亚(前431)
瘟疫(前430—前429)
伯里克利的后时光(前429)
雅典帝国内部的叛乱(前428—前427)
恐怖和冒险(前427)
第三部 新的战略
德摩斯梯尼和新战略(前426)
皮洛斯和斯法克特里亚岛(前425)
雅典的攻势:墨伽拉与德里昂(前424)
伯拉西达的色雷斯战役(前424—前423)
和平降临(前422—前421)
第四部 虚假的和平
和平瓦解(前421—前420)
雅典与阿尔戈斯的联盟(前420—前418)
曼丁尼亚战役(前418)
曼丁尼亚战役之后:斯巴达和雅典的政治与政策
(前418—前416)
第五部 西西里岛的灾难
决策(前416—前415)
本土战线和初的战役(前415)
次进攻叙拉古(前415)
叙拉古攻防战(前414)
围城者被围(前414—前413)
战败与毁灭(前413)
第六部 雅典帝国与雅典城的革命
灾难之后(前413—前412)
爱琴海的战火(前412—前411)
革命运动(前411)
政变(前411)
“四百人”掌权(前411)
“五千人”(前411)
赫勒斯滂海峡的战火(前411—前410)
第七部 雅典的陷落
民主制的恢复(前410—前409)
亚西比德归来(前409—前408)
亚西比德的垮台,小居鲁士和吕山德(前408—前406)
阿吉纽西战役(前406)
雅典陷落(前405—前404)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生动有趣、可读性极强的叙述史,精雕细琢地描摹了一个业已消逝的世界,并给予其应得的尊重。《伯罗奔尼撒战争》记述了一个伟大帝国的兴衰沉浮,展示了人类历史中智慧与机遇的交互作用、卓越个人和广大群众在决定历史走向时扮演的角色,领导人的潜力以及他们必然受到的局限。卡根精彩地复原了古典时代一些著名的军事战役,从雅典人误入歧途的西西里远征,到斯巴达人在阿哥斯波塔米令人震惊的辉煌胜利,生动地把握了战争动态,把故事讲得扣人心弦。
《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崭新的视角审视了西方文明的一个关键时刻,研究古希腊历史的唐纳德·卡根依靠其对修昔底德、色诺芬、普鲁塔克等人的作品,希腊碑铭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19、20世纪的一些重要文献的分析研究,完成了这样一部供普通读者阅读的单卷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并且解决了读者阅读修昔底德著作所面临的问题。

   文摘


   序言


《战争的艺术与人性:从古代到现代的军事思想演变》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人类历史上军事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其对社会、政治和文明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不聚焦于某一场具体的战役或某一位特定的军事家,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探讨“战争”这一永恒的人类行为模式,是如何被理解、组织、理论化并付诸实践的。本书将跨越数千年,从早期部落的冲突模式,到古典文明的军事制度,再到近代专业化军队的兴起,最终触及当代非对称冲突的复杂性。 本书的结构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如何看待战争,以及这种看法如何塑造了战争本身? 第一部:原始的必然与神性的投射——战争的早期形态与观念(约公元前3000年以前至古代早期) 本部分考察战争在人类社会形成初期的角色。我们首先分析狩猎采集社会向定居农业社会过渡中,冲突的性质如何从资源争夺转向领土与身份的维护。重点将放在早期战争的“仪式性”与“功能性”的交织:早期战争往往与宗教信仰、祭祀活动紧密相连,是维护宇宙秩序或取悦神祇的一种手段。 我们不会详述具体战例,而是着重研究早期文明(如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的军事记录中,战争目的的表述。这些记载往往强调征服的“正义性”和统治者的“神授权力”,而非纯粹的战术分析。我们会探讨早期军事组织——基于血缘或氏族的动员模式——的局限性,以及它们如何催生了早期防御工事和威慑观念的萌芽。 这一部分的基调是:在人类文明的黎明,战争是社会结构和世界观的直接反映,是一种根植于生存焦虑与权力构建的原始力量。 第二部:城邦的逻辑与帝国的扩张——古典军事哲学的奠基(约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476年) 进入古典时代,军事思想开始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展现出更强的理性化倾向。本部分聚焦于东方(如古代中国)和西方(如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帝国)在军事组织和战略思维上的分野与共性。 对于东方,我们将探讨“兵者诡道也”的思想内核,即在宏观层面上的系统性与持久性的冲突管理,强调非战的威慑和外交博弈的价值。这并非关于具体的兵法部署,而是关于统治者如何将军事力量视为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 在西方,重点在于城邦民主制或寡头制下,公民兵的崛起如何影响了军事伦理(如斯巴达的集体主义与雅典的公民责任)。我们探讨军事技术(如重装步兵方阵的形成)如何反作用于政治结构,塑造了城邦的决策过程。随后,转向罗马军团制度的专业化、工程化和制度化的成功,分析其法律体系、后勤保障和持续作战能力如何支撑起一个跨越大陆的帝国。这一阶段的军事思想,是关于如何将“人力”转化为高效、可复制的“组织力量”的探索。 第三部:技术革命与国家的重塑——近代军事变革的驱动力(约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 本部分着眼于“火药的冲击”对既有战争形态的颠覆,以及民族国家的兴起如何对军事组织提出新的要求。我们不讨论具体战役的布局,而是分析技术进步如何重塑了战略的规模和速度。 从早期火炮对防御工事的威胁,到步枪口径的改进,再到工业革命带来的铁路、电报等基础设施对军事后勤和指挥链的革命性影响,战争的物质基础发生了质的飞跃。我们将重点分析军事理论家们如何试图理解和应对这种变化: 1. 专业化军队的兴起与军官阶层的培养:国家如何垄断了合法的暴力工具,并建立起教育体系来培养“技术官僚”式的军事领导者。 2. “总体战”观念的萌芽:国家资源的全面动员,使得军队不再是国王的私产,而是整个国家的延伸。 这一时期的核心议题在于:当战争的物质成本和组织复杂性急剧增加时,国家权力的集中与军事效率的提升之间形成了何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四部:全景与断裂——20世纪的全球冲突与后现代的挑战(20世纪至今) 最后一部分探讨了两次世界大战对军事思想的震撼性影响,以及冷战思维和信息时代带来的新范式。我们关注的不是战壕战的细节,而是“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出现后,战略思想从“如何赢得战争”转向“如何避免战争(威慑理论)”的深刻转变。 本书将分析“冲突的降维”:从传统的大规模正面交锋,转向游击战、非常规战争和认知战的兴起。我们将探讨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了决策速度和战场透明度,但同时也带来了对信息真实性的挑战。 在当代部分,我们将思考:在全球化和去中心化的恐怖主义威胁面前,传统的主权国家军事力量体系是否依然是应对所有安全挑战的有效工具?战争的“边界”在哪里? 结语:永恒的困境 全书的总结将回归到军事思想的伦理层面: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战争的本质——人类意志的冲突、风险的计算、以及对人性极限的拷问——并未改变。军事思想的进步,与其说是为了更有效地取胜,不如说是对“如何控制我们创造出的暴力机器”的持续探索。本书试图提供一个广阔的、跨学科的视角,理解军事思想如何如同历史的暗流,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秩序。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段 这本书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一场盛宴!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尤其欣赏他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决策过程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罗列战役的结果,更是探讨了政治、社会结构如何塑造了战争的走向。那种抽丝剥茧的论证方式,严谨而又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读罢全书,对古代地缘政治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些看似简单的冲突背后,实则交织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和人性博弈。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史书,更像是一部关于权力、背叛与荣耀的史诗。

评分

第二段 说实话,起初我对涉及如此宏大战争史的著作有些畏惧,总担心会陷入枯燥的年代记和兵力对比中。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他巧妙地将宏大的战略布局与前线士兵的微观体验穿插起来,使得整体阅读体验张弛有度,引人入胜。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关键的转折点时,那种悬念的营造,简直比最精彩的小说还要扣人心弦。我常常在想,如果当时的决策者们能有这样一位客观且深刻的记录者,历史或许会有不同的走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为何如此”而非仅仅“发生了什么”的绝佳框架。

评分

第五段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古典的庄重感,但绝不晦涩。它成功地将严谨的学术研究转化成了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节奏控制得如同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时而激昂澎湃,时而低沉内省。我发现自己被卷入了那种史诗般的悲剧氛围中,感受着城邦兴衰的巨大惯性。每一次战役的描述,都不仅仅是地理位置和兵力部署,更像是对人性弱点和集体疯狂的一次次深度扫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参与了一场漫长而又痛苦的辩论,关于荣耀、生存与文明的本质。这是一部真正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每次重温都会有新的体悟。

评分

第四段 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古典世界政治哲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以极其清晰的脉络梳理了雅典的僭主政治与斯巴达的寡头体制在面对共同危机时的内在张力与相互作用。作者对细节的掌控令人咋舌,无论是外交辞令的微妙之处,还是后勤补给线的战略意义,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信息战和公众舆论操纵的分析,这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如此成熟和具有破坏性,让人不得不感慨历史的循环往复。这本书的注释和附录也做得极为专业,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评分

第三段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这本书中蕴含的深厚信息量。它不仅仅是关于军事行动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城邦精神、民主的局限以及理想主义在残酷现实面前如何崩塌的深刻反思。作者的学术功底毋庸置疑,每一个论断都有详实可靠的史料支撑,但最让我佩服的是他那种近乎悲悯的同理心。他没有简单地将任何一方塑造成绝对的善或恶,而是展现了在极端压力下,即便是最光辉的文明也会做出令人痛惜的抉择。这使得历史的教训不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带着血与泪的真实警示,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第二次購買了。

评分

特别值得,经典书籍,值得收藏,品相好,物流快,赞美!

评分

给力的活动,就是还要抢的,可惜有几本没抢到

评分

书还没看。不过角有破损!!

评分

甲骨文精品图片,喜欢,收藏着慢慢看

评分

好书,很棒,值得珍藏。

评分

买了好多好多好多书,摆成一排看着都爽???

评分

已经多次购买了,这次正好赶上活动,很优惠

评分

书还没看。不过角有破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