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隐喻的建筑》是一部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19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旋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独特思考。作者认为,西方20世纪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普遍存在一种“形式化”的倾向,但这种“形式主义”革命不仅没能真正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反而使种种思想努力落入“结构”的深渊。而出路则在于通过“世俗批评”,在马克思“社会性外部”和维特根斯坦“绝对他者”的概念之上重建作为批判理论的“解构主义”方法。
作者简介
柄谷行人(Kojin Karatani),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经济学本科和英文科硕士课程。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荣休。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走向世界共和国》等,2004年岩波书店出版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
目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1992年)
第一部 制造(making)
1.对建筑的意志
2.形式的定位
3.建筑与诗
4.自然城市
5.结构与零
6.自然数
第二部 生成(Becoming)
7.自然语言
8.货币
9.自然脑
10.分裂生成
11.存在
12.哲学的形式化
第三部 教与卖(Teaclling&Selling;)
13.唯我论
14.教的立场
15.作为隐喻的建筑
16.关于规则
17.社会和共同体
18.语言学转向与我思
19.卖
20.商人资本
21.信用
后记
译后记
《柄谷行人文集》编译后记
精彩书摘
2.形式的定位
“形式”先行的思想以及以此为依据的诸学问让试图在主观中巩固基础的哲学家感到不安。胡塞尔所关心的也在于此。他原本是数学家,正确把握了19世纪后半叶数学形式化(集合论)的意义。虽然很多现象学者都了解胡塞尔的工作始于“算术哲学”而终于“几何学的起源”,却忽略了他的全部关心在于数学的基础论问题这一事实。结果,现象学往往被看作是“文化研究”中的固有方法,就像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宾斯万格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A.舒茨的“现象社会学”等那样。这一倾向继承了李凯尔特的“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划分或狄尔泰的解释学划分,即认为文化科学依附于主体的理解以及体验。
确实,胡塞尔说过:
但是现在我们必须指出早在伽利略那里就已发生的一种最重要的事情,即以用数学方式奠定的理念东西的世界暗中代替唯一现实的世界,现实地由感性给予的世界,总是被体验到的和可以体验到的世界--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
但他并未主张必须回归知觉以及生活世界,相反试图在被浪漫主义的躁动以及情绪所支配的法西斯时代确立理性的基础。正如尼采所说的那样,理性已经没落到被视为本身就是个非理性选择的地步。这场“危机”本来就和本世纪初表露出来的“数学的危机”相结合。
……
前言/序言
作为隐喻的建筑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为隐喻的建筑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作者简介 · · · · · ·
评分
☆☆☆☆☆
1.對建築的意志
评分
☆☆☆☆☆
“形式”先行的思想以及以此為依據的諸學問讓試圖在主觀中鞏固基礎的哲學家感到不安。胡塞爾所關心的也在於此。他原本是數學家,正確把握了19世紀後半葉數學形式化(集合論)的意義。雖然很多現象學者都瞭解胡塞爾的工作始於“算術哲學”而終於“幾何學的起源”,卻忽略了他的全部關心在於數學的基礎論問題這一事實。結果,現象學往往被看作是“文化研究”中的固有方法,就像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賓斯萬格的“現象學精神病理學”、A.舒茨的“現象社會學”等那樣。這一傾向繼承了李凱爾特的“自然科學與文化科學”劃分或狄爾泰的解釋學劃分,即認為文化科學依附於主體的理解以及體驗。
评分
☆☆☆☆☆
3.建築與詩
评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
2.形式的定位
评分
☆☆☆☆☆
中文版序言
评分
☆☆☆☆☆
13.唯我論
评分
☆☆☆☆☆
第一部 製造(m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