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25510
版次:1
商品编码:1036615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外经典哲学教材译丛
外文名称:Thinking Through Philosophy:an Introduc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8
哲学是什么 [Thinking Through Philosophy:an Introduction]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内容简介
《哲学是什么》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一本哲学通俗读物,也是一本很不错的哲学入门书。它以问题为线索,探讨了形而上学、认识论、心灵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艺术哲学和宗教哲学这八个长期以来哲学研究的中心领域。《哲学是什么》尝试解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一旦我做出自由的选择,我确实在自由地行动吗?在现代,何以解释科学之惊人的进步?在科学时代,宗教信仰是非理性的吗?抛开艺术给予的快乐,我们所重视的艺术如何?等等。《哲学是什么》旨在赋予读者一种关于何谓“搞哲学”的意识,一种对于“搞哲学”何以能吸引人的评价,以及激发读者进一步探讨他们所发现的那些令人兴奋的问题的愿望。
作者简介
克里斯·霍奈尔(ChrisHorner),英国剑桥地区学院哲学教授,主要的兴趣领域是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美学。最近致力于探究康德《判断力批判》对现代政治哲学家的影响。他的主题丰富的文章主要相发表于《思想》和《尼采研究杂志》。
埃默里斯·韦斯科特(EmrysWestacott),美国阿尔弗烈德大学哲学教授,主要的兴趣领域是伦理学和认识论等。他曾探讨闲谈的伦理意义,并在《国际应用哲学杂志》发表《闲谈伦理学》(2000);关于认识论方面,他曾在《哲学与社会批评》发表评论性文章《希拉里·普特南:文字与生活》,另有《认识的相对性》、《对主义》发表于《因特网哲学百科全书》。
目录
第1章 形而上学
宿命论:任何事物将是什么,就会是什么
决定论:一件事情引起另一件事情
自由与决定论
责任的根源:一种非决定论的观点
自由的感觉
唯物论
唯物论与唯心论
心灵如何塑造世界
“物自体”:理解的限度
第2章 认识论
怀疑论的挑战
实践必然性与理论必然性
笛卡儿的方法论怀疑
一个不能被怀疑的信念
唯理论和经验论
超越主观性
直接的实在论:接触实在
感觉的掩饰物
典型的实在论
贝克莱的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现象论
唯心主义的洞见
相对论
规范的认识论与自然化的认识论
第3章 心灵哲学
意识的神秘性
心一身二元论
他人心灵的问题
二元论解释了什么?
没有肉体的生活
逻辑行为主义(摆脱心灵)
关于行为主义的问题
心一脑的同一性
同一论的困境
类型和殊型
功能主义:使用电脑模型
回到意识的神秘性
第4章 科学哲学
科学进步的显著现象
什么致使科学成为科学的?
归纳问题
“投射”问题
归纳:谁需要它?
波普尔对科学方法的解释存在的问题
真理如何?
库恩对科学如何进步的解释
在范式转换时什么发生了改变
科学进步的回顾
第5章 伦理学
我们能够做出道德判断吗?
情感主义
情境伦理学
伦理相对主义
道德标准来自何方?
道德规范应用于何人?
事实和价值
规定
康德的探究:可普遍化
康德伦理学存在的问题
功利主义:最大化的幸福
功利主义存在的问题
一个功利主义者的回答
为什么成为道德的?
德性伦理学:一个有关品格的问题
第6章 政治哲学
自由意志论(一)
权利
自由意志论(二)
社会民主主义
政治哲学和人的本质论
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一):人性的新起点?
积极自由(二):兴盛的自由
善
权威与权力
功利主义
第7章 艺术哲学
艺术与快乐
艺术与模仿
视觉艺术中的表现
文学中的表现
艺术与表达
艺术和表达的回顾:音乐情形
形式主义
形式与美
艺术观念
艺术判断的实质
主观主义
艺术对象
第8章 宗教哲学
何谓宗教?
何谓宗教哲学?
上帝的实质及存在
本体论论证
宇宙论论证
设计论证
苦难问题
宗教信仰可以是理性的吗?
宗教信仰必然是非科学的吗?
帕斯卡的赌注
威廉·詹姆斯的“信仰的意志
上帝之死
术语表
推荐读物
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形而上学”这个术语是由伟大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的学生们在他逝世后编辑他的著作时创造出来的。在其最初的用法中,这个语词的字面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这是亚里士多德著作集的编辑者们为他们置于名为物理学的著作之后的专著给出的题目。但是,目前讨论的专著在一种哲学意义上也超出了物理学的范围,因为它在某些方面涉及比物理学和人类研究的大部分其他学科更为深刻的问题:关于这些其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假设的问题。因此,“形而上学”逐渐意指解答有关实在本质的基本问题的哲学分支。例如如下基本问题:
事物显现给我们的方式与它们真正存在的方式之间有区别吗?
心理的或精神的实体最终依赖于物质世界呢,还是相反?
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预先决定的吗?假如是的话,会排除
我们进行真正自由的选择的可能性吗?
是什么使得某个东西在两个不同的时间里成为相同的事物呢?
是什么使某一个人纵贯他或她生活的一生成为同一个人呢?
即使这几个小小的范例就能表明,形而上学涵盖了十分广泛的哲学话题,但是这些问题常常趋向于捆扎在一起,因为它们全部与形而上学的这样一个中心问题直接相关:实在的终极实质是什么?具体科学把精力集中于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的实在。哲学的各个分支探讨某些部分或方面的人类经验:美学探讨艺术,认识论探讨知识,伦理学探讨道德生活和价值。但是,形而上学则探讨的是整体——无论以何种方式存在的任何事物——并且试图得出有关其基本实质的结论。在这简短的一章之内,我们不能希望囊括形而上学家所讨论的全部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通彻地思考形而上学提出并试图解决的几个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让我们从对于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是不是预先决定的这个争论开始吧。
前言/序言
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邀请,我与该社李艳辉女士一起策划了这套“国外经典哲学教材译丛”,覆盖哲学的各主要学科,按最初的设想,每一门学科选一本比较权威的教科书,同时选一本相应的经典文献读本,其主要意图是:让国内读者知道欧美大学究竟是怎么教哲学的,讲授什么样的内容,是怎么讲授的,教科书如何编撰,等等,以此为国内的哲学教学提供某种参考、借鉴。
从词源上说,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即“爱智慧”,它意味着“对智慧的真诚热爱、忘我追求和批判性反省”,因此被称为“智慧之学”。但我认为,国内先前的(也许包括当前的?)哲学教育偏离这一传统甚远,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哲学知识的传授上,把哲学当作了某种知识体系、某种命题系统、某种智慧形态,哲学教育变成了上课讲条条、听课记条条、考试背条条这一习惯的周而复始,从中学到大学、一直到研究生阶段不断地循环往复,造成了学生对哲学课的某种反感甚至是厌烦,在一门号称“爱智慧”的学科中,他们却感受不到多少智慧的撞击以及由此撞击出的智慧火花。因此,国内的哲学教育有必要改革,我个人认为,其改革的目标就是回归到哲学的爱智慧传统,教学的重点不是传授某种固定的哲学知识形态,而是培养学生对哲学智慧的强烈好奇心和兴趣,以及传授追求、探索这种智慧的方法、途径和能力。
哲学是什么 [Thinking Through Philosophy:an Introduction]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哲学是什么 [Thinking Through Philosophy:an Introduction]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哲学是什么 [Thinking Through Philosophy:an Introduction]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哲学是什么 [Thinking Through Philosophy:an Introduction]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