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快乐家教的76个案例

课堂内外:快乐家教的76个案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莫雄飞 著
图书标签:
  • 家教
  • 教育方法
  • 亲子关系
  • 学习技巧
  • 案例分析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快乐教育
  • 教育心理学
  • 辅导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29440
版次:1
商品编码:1036580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6
字数:17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现在的孩子缺什么?
回答很肯定:快乐!
孩子没有了快乐的童年,这一切又缘于什么?缘于教育,缘于沉重的课业压力,缘于一切围着分数转的教育制度。
《课堂内外:快乐家教的76个案例》倡导“遇物而诲,择机而教”,主张“快乐教育”,用76个精彩、活泼的案例,向每一个父母展示家庭教育从来就不该是枯燥呆板的说教,更非简单地督促孩子学这学那,而是可以使孩子非常轻松快乐地“学中玩,玩中学”。

内容简介

素质教育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家庭而异,因不同孩子的个性而异,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些小技巧、小方案,却是具有普适性的,对很多家庭、很多孩子都适用。《课堂内外:快乐家教的76个案例》倡导“遇物而诲,择机而教”,主张“快乐教育”,用76个精彩、活泼的案例,向每一个父母展示家庭教育从来就不该是枯燥呆板的说教,更非简单地督促孩子学这学那,而是可以使孩子非常轻松快乐地“学中玩,玩中学”。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来源于生活,因而这些小技巧也就操作简便,几乎每一个父母都可以轻松地应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这是一本抛砖引玉的亲子教育实践读本,书中的精彩案例对家长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从而引导家长也开发出一些适用于自己孩子的快乐教育小窍门。

作者简介

莫雄飞,1989年师范毕业。从事教育工作16年,现为湖南省教育协会会员;华罗庚国家级教练员。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的研究。

目录

享受学习
前言
开篇
儿子学习的四件宝
家庭为孩子减负
我对看电视积极一面的看法
我的家庭教育路
第一章 生活——一本无字的好书
01 参加文娱活动儿子收获大
02 儿子玩四驱赛车
03 跟儿子“打电话”
04 了解名山背后的故事
05 在地图前
06 儿子为小蝌蚪“找”食物
07 去郊外采摘桑叶和桑葚
08 儿子与大轮胎比高矮
09 与儿子四次说到秦桧
10 走近伟人毛泽东
11 妻子教儿子写作文
第二章 影视——一个知识的窗口
12 看《再说长江》讲“龙芯”
13 看《再说长江》话世界桥梁
14 看《大国崛起》追寻海上历史
15 看《大国崛起》领略帝王风采
16 看《海上钢城》导出航空母舰
17 看《探索》谈火箭发射
18 看《世贸大厦》“筑”孩子梦想
19 看《导弹旅长》识军人肩章
20 庆祝香港回归说屈辱历史
21 看电视新闻长雷电知识
第三章 书报——开阔孩子的视野
22 给儿子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23 儿子看《鲁西西送王昭君出塞》
24 看《小鹿斑比》树“斑比”形象
25 儿子重新捧起了《三国演义》
26 看《衡阳晚报》说“WORD之父”
27 让儿子为湖南选省鸟
28 参观长征图片展
第四章 观察——孩子思考的眼睛
29 儿子站在街头数车轮
30 看!春来泡桐花满枝
31 儿子观察两则
32 培养孩子观察的习惯
33 车牌号码学问多
34 月有阴晴圆缺
第五章 提问——孩子求知的动机
35 儿子的问题多
36 与儿子的一次经典对话
37 儿子看城市的地下管道
38 城市里的单行线
39 儿子发现红绿灯的奥秘
40 飞蛾为啥扑火
41 谁是乌龟,谁是王八?
第六章 旅游——尽享游学的快乐
42 与儿子游石鼓书院
43 南岳之行(上)
44 南岳之行(下)
45 在五星级大酒店里
46 与孩子共游广东新会梁启超故居
第七章 课外——课堂知识的延伸
47 帮助儿子理解课文中的难题
48 由《和平鸽》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49 人民币上的风景知识
50 教儿子办“手抄报”
51 绿茵地上的故事
第八章 方法——为孩子的学习助跑
52 我为儿子制订学期计划表
53 儿子填写的“兴趣调查表”
54 玩出来的速度
55 玩出来的专注力
56 激励要针对孩子的需求
57 孩子不愿检查作业时
58 培养儿子读书的兴趣
第九章 情商——奠定成功的基石
59 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
60 有了笑话书儿子变可爱了
61 儿子安排自己的生日
62 鼓励儿子认识班上的同学
63 儿子有主见了
64 儿子是这样学会独立自主的
65 教儿子不要乱丢垃圾
66 储钱罐的故事
67 儿子学游泳的“美”事
68 儿子学围棋的故事
69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70 鼓励孩子战胜自己
71 当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时
72 “修理”儿子“丢三落四”的毛病
73 关注孩子的生活细节
74 儿子与人家吵架
75 孩子受委屈时
76 儿子买东西上当了

精彩书摘

曾听到一位家长抱怨:“湖南电视台的《金鹰动画城》真是乱搞,没日没夜地放片子,我那个孩子也没日没夜地看!我要向电视台提个建议,怎么能这样……”
看得出,这位家长对动画片很没好感,对孩子看动画片已经没辙了。其实,孩子看电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缺乏引导,不知道如何挖掘看电视的积极面。那么,我就先简单谈谈孩子看动画片的问题。
动画片的故事情节一般都充满了奇思妙想,滑稽,幽默。色彩鲜艳,配音效果强烈,人物造型夸张。小孩子就特别喜欢能引起视、听等多项感官刺激的动画作品。
我儿子现在读小学二年级,回想他看过的动画片,从两三岁开始看《天线宝宝》,再到《西游记》、《狮子王》、《蓝猫淘气三千问》、《虹猫蓝兔七侠传》、《四驱兄弟》、《海盗王》、《游戏王》、《围棋小子》、《名侦探柯南》……只要孩子愿意看,我就给他买影碟。到现在至少看了四十部了,特别是四五岁的时候看得最多(但要注意用眼卫生)。我敢说,他的同龄人没有谁比他看得更多。我一有时间,就会陪他一起看,共同讨论片中的情节。
等孩子年龄稍大以后,家长就可以适时引导孩子看一些更有趣的电视节目,如《动物世界》、《名人介绍》、《成语动画廊》、《探索·发现》、《自然灾害》、《科技博览》、《历史知识》、《宇宙知识》、《军事知识》、《体育知识》等。家长有意识地陪孩子一起看,与孩子一起讨论,引导孩子慢慢喜欢上这些节目。我的孩子现在就喜欢看《再说长江》、《大国崛起》、《世界地理知识》、《长征》、《少帅张学良》、《恰同学少年》,等等。我和他妈妈平时看书时间多、看电视时间少。即使看电视,也以风光纪录片、名人传记和新闻类居多,所以孩子也喜欢上了看这类片子。这样一家三人也就不会出现抢遥控器的“闹剧”了。至于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安排,我要求孩子自己学会管理自己,一天最多看一个小时。
为了不让孩子总是沉浸在电视中,我们要适时地帮助孩子从电视中走出来,走进书本中去,走进生活中去。例如,当发现孩子对某一方面的或某个具体的电视节目感兴趣时,我们可以试着带孩子逛逛书店,再选上几本与其内容相关的书给孩子。孩子一定倍感亲切。这样,可以把孩子对电视的兴趣渐渐地往书本上牵引。可以把动画片中的“英雄形象”树立在孩子的真实生活中,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心中的榜样,.以此影响自己的言行。同样,孩子学习时,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从书里走出来,走进影视中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让学习变得有趣。
我认为看动画片至少有下面几个好处:
1.极大地丰富了头脑里的各种元素,为以后开发思维、创造发明提供了条件。
2.很好地开发了孩子的右脑。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普遍偏重于开发左脑(强调机械记忆和逻辑推理),对右脑的开发欠缺。而看动画片无疑可以开发孩子的右脑,因为右脑是影像脑。这样可以做到左右脑平衡,为以后打通左右脑、进行“全脑”学习做准备,而不会出现只用半个脑袋学习的笑话。
3.极大地丰富了孩子各方面的知识,净化了儿童的心灵,让孩子知道人间的真、善、美。
4.孩子看动画片,性格会变得开朗些,会从中学到幽默。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智力组合,有的孩子是左半脑发达,有的是右半脑发达。为什么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设了那么多的奖项?就是因为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跳得远,有的人肢体灵活,有的人力量很大……但很多父母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非常多:门门功课要考第一,样样特长都要具备。
什么是教育?在我看来教育就是挖掘潜能。每个人都有显现的或潜在的不同于他人的优点,发现并培养这些优点,才是增强孩子自信的关键。成功的教育不是把孩子都培养得像筷子一样齐,而是把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潜能都充分激发出来。
优秀的父母一定是善于看到和挖掘孩子优点的父母,同时也是能够善待孩子缺点的父母。我的孩子很普通,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但我的孩子很自信!这种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帮助他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关注他,总会有意识地发现并扩大他的“亮点”,淡化他的“暗点”。 。
父母要善于对孩子说“你真棒”,想办法让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我很棒”的感觉中。在儿子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想方设法找到儿子一两处“闪光”的地方,表扬之、鼓励之。这些好的行为可能是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即使是一瞬间发生的,我都会发现并及时给予他表扬。
儿子的许多优点都是这样被我“开发”出来的。因为性格的原因,他读书声音比较小,尽管提醒多次,可惜效果不大。我不像别的家长那样去训斥儿子,也不会这样去提醒他:声音太小了!因为我这样说,其实是强化了他的这个“缺点”。有一天早上,儿子心情好,读书时声音特别响亮。我和妻子赶紧表扬儿子:“哇,儿子的声音原来这么好听呀,我和妈妈都听入迷了……”儿子不好意思地笑了。那天,儿子读书的声音一直很响亮。晚上在外婆家吃饭时,我和妻子又特意把他读书的事说给家人听,儿子很高兴。第二天、第三天,儿子早读的声音一直很大。我又和他妈妈好好地表扬了他一番。
多关注孩子,多在孩子身上找找亮点,孩子的亮点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亮。大人积极正面的期待,会使孩子感受到被关爱和被支持,从而使孩子充满自信,生气蓬勃;相反的,消极负面的评价会使孩子失去信心。
当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常常给予积极的暗示,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反之就会更加自卑。有的家长经常骂孩子“笨蛋”、“狗屁不是”、“你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孩子会记在心里的。以后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想起这句话,从而怀疑自己,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是鼓励和表扬,即使你不在身边,他也会想起大人的话,并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地去克服困难。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无论是一句肯定的言语,还是在关键时刻的支持,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心底的力量。经常这样做,孩子会越来越出色。

前言/序言


课堂内外:快乐家教的76个案例 一、 育儿路上,那些闪闪发光的瞬间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一场最温柔的旅程,也是一项最具挑战性的艺术。在这趟旅程中,我们既是探险者,也是园丁,悉心浇灌着一株株幼苗,期望它们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然而,现实的土壤并非总是肥沃,偶尔也会有风雨侵袭,让家长们感到迷茫与无助。 《课堂内外:快乐家教的76个案例》正是这样一本为所有在育儿路上摸索前行的父母们准备的指南。它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深入生活肌理,捕捉了76个真实鲜活的家庭教育场景,用最贴近人心的方式,展现了家庭教育中那些至关重要却又常常被忽略的细节。它不回避矛盾与挑战,却总能在最困难的时刻,点亮一盏智慧的灯,指引我们找到前行的方向。 二、 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从“为什么”到“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而丰富的世界,他们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我们未能完全理解的动机与需求。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引导家长们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行为的根源,从而做出更有效的回应。 我们常常惊叹于孩子令人费解的行为,例如:为什么孩子总是拖延?为什么孩子对学习毫无兴趣?为什么孩子会在公共场合大发脾气?为什么孩子会撒谎?这些看似棘手的问题,在这本书中都有对应的真实案例。作者并非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对具体情境的细致剖析,揭示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 例如,当孩子因为不想写作业而故意拖延时,我们看到的只是“不听话”,但深入探究,可能是作业难度过大、缺乏学习兴趣、或者仅仅是因为需要更多的休息和放松。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引导家长们从“他为什么这么做”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孩子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孩子的需求,下一步便是如何巧妙地引导。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味地批评或惩罚,而是更多地强调“沟通”与“陪伴”。它展现了家长如何在一次次的互动中,建立起与孩子的信任,如何用耐心和智慧,化解孩子心中的困惑和抵触。 三、 细品生活中的教育智慧:细节之处见真章 家庭教育的战场,往往就铺展在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一顿早餐的准备,一次睡前的故事,一次游戏中的互动,都可能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这本书的价值,也正体现在它对这些“平凡”瞬间的深度挖掘。 书中,家长们可以看到,如何在一顿简单的早餐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何通过一个睡前故事,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如何在一次家庭游戏中,教会孩子合作与分享。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构建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石。 比如,书中有一个案例,讲述了家长如何巧妙地将家务劳动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玩耍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并养成责任感。又比如,有一个案例,展现了家长如何通过一次失败的尝试,教会孩子面对挫折,从中学习和成长。 作者强调,家庭教育并非一日之功,更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家长们细心观察,耐心实践,并从中不断学习和调整。这本书就像一个旁观者,记录下家长们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创新,为读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四、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爱与理解的桥梁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所有教育的基石。当孩子感受到被爱、被理解、被尊重时,他们才更愿意敞开心扉,接受家长的引导。这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强调建立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 它告诉我们,爱并非简单的给予,而是包含着深刻的理解和无条件的接纳。即使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也应该在纠正错误的同时,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让他们明白,无论发生什么,父母永远是他们坚实的后盾。 书中,我们能看到家长们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如何用温和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如何通过肢体语言传递关爱。这些细微之处,构成了亲子关系中最温暖的底色。 例如,有一个案例,讲述了家长如何在孩子考试失利后,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指责。这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又比如,有一个案例,展现了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让孩子感受到参与感和尊重。 本书相信,通过积极的亲子互动,家长们可以与孩子建立起牢不可破的信任,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赋能家长:从“焦虑”到“自信”的转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们常常被各种育儿理论和经验所困扰,焦虑感随之而来。这本书试图打破这种焦虑,通过真实案例的力量,赋予家长们面对挑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它并非提供一套“万能公式”,而是鼓励家长们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家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书中的智慧。它相信,每个家长都是自己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用心去感受,去倾听,去实践,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书中,许多案例都展现了家长们从最初的茫然无措,到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教育之道的过程。这种转变,是对智慧的积累,也是对育儿信心的增长。 例如,有一位家长,曾经对孩子的沉迷游戏感到束手无策,但在阅读了书中相关的案例后,她开始尝试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玩游戏的原因,并一起制定了合理的游戏时间。最终,孩子不仅减少了游戏时间,还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学习任务。 《课堂内外:快乐家教的76个案例》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你迷茫时为你点拨,在你失落时为你加油。它鼓励我们拥抱育儿路上的挑战,从中发现乐趣,收获成长,最终成为那个内心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快乐家长。 六、 走进76个家庭的教育现场:案例的深度与广度 这本书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在于它所呈现的76个案例的深度与广度。作者深入不同家庭,观察并记录下他们真实的教育场景,涵盖了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各个年龄段的成长挑战。 无论是孩子初入校园的适应问题,青春期的叛逆与成长,还是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障碍、情绪管理等,书中都有详细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指向了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引导孩子,如何与孩子一同成长。 关注成长关键期: 从孩子第一次迈出独立的步伐,到第一次踏入校园,再到面对升学压力,这本书都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案例。它帮助家长们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从而做出更恰当的教育决策。 解析棘手行为: 孩子撒谎、偷窃、暴力行为、沉迷网络……这些令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在书中都有深入的剖析。作者不仅仅呈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家长们思考行为背后的根源,以及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多元化的家庭背景: 书中的案例并非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家庭模式,而是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理念。这使得读者能够从中找到与自己家庭情况相似的案例,获得更具参考价值的指导。 强调“情境”的力量: 每一个案例都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家庭情境,包括家长的情绪、孩子的反应、以及沟通的细节。这种“情境感”的呈现,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更能体会到教育的复杂性和智慧所在。 七、 结语: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家成为爱的港湾 《课堂内外:快乐家教的76个案例》不是一本冷冰冰的育儿百科,它更像是一本温暖的书写,记录着无数家庭在爱与智慧中摸索前行的足迹。它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成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同时,也让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快乐。 这本书或许不能立即解决你所有的育儿难题,但它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新的视角,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重新思考家庭教育的意义。它鼓励我们放下焦虑,回归本真,用爱和理解,去经营我们最重要的“课堂”——我们的家,让它成为孩子永远温暖而坚实的港湾。

用户评价

评分

《课堂内外:快乐家教的76个案例》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爱和成长的书。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让我自己去体会、去感悟。我最喜欢的是书中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它没有强制性的指令,也没有压抑性的要求,而是通过点滴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我看到了家长们是如何用智慧和耐心,将一个个看似棘手的学习难题,化解成一次次增进亲子关系的契机。书中那些“快乐”的元素,不是表面的浮夸,而是源于对孩子内心需求的真实回应。我理解了,真正的快乐家教,是让孩子在爱的包围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实现自我价值。这本书让我深切地体会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作者用76个案例,为我们展现了多样化的教育路径,让我们明白,成功的家教,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家庭教育道路上的迷茫,给予了我们前进的勇气和方向。

评分

这本书光看书名就充满了亲切感和实用性,“课堂内外”,这个名字立刻勾起了我当年在家学习的那些片段,还有爸妈辅导我功课时的场景。虽然我不是做教育行业的,但我一直对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和成长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的方法。所以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我最期待的是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案例,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毕竟,教育是一个非常讲究实践的领域,光说不练永远是空中楼阁。我希望这本书里的“76个案例”能够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习难题,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对某些科目缺乏兴趣、畏难情绪等等。最好是那种能够让家长读了之后,立刻就能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尝试的,这样才最有价值。我希望作者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这些案例,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让普通家长也能轻松理解和运用。另外,我非常看重“快乐家教”这几个字,这说明这本书倡导的是一种积极、轻松、充满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分数和竞争。我希望它能帮助家长们找到教育的乐趣,也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评分

翻开这本书,一股暖流就涌上心头。封面设计简洁大方,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充满温度的书。我一直觉得,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尤其是在家教这个领域,家长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快乐”融入到家教中的,毕竟很多时候,辅导孩子功课的场景都充满了紧张和压力。我关注的是那些能够真正触及孩子内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潜能的方法。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一些家长如何通过巧妙的沟通和引导,化解孩子学习中的困境,让他们重拾对学习的热情。我对“76个案例”这个数字感到很惊喜,这意味着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收集和整理这些真实的故事。我期待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技巧,更是那些充满智慧和爱意的教育瞬间。我相信,这些案例一定能给像我一样,在家庭教育路上摸索前行的家长们带来很多启发和力量。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们家庭教育的“宝典”,指引我们走向更和谐、更快乐的教育之路。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和教育的人,我对市面上这类书籍总是抱有很高的期望,但也常常感到失望。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案例过于极端,脱离了普通家庭的实际情况。而《课堂内外:快乐家教的76个案例》,光是标题就让我眼前一亮。“快乐家教”,这几个字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家长。我特别好奇,这本书的案例是如何体现“快乐”的?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创新的方法,帮助家长们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找到更符合现代孩子特点的教育方式。我关注的是那些能够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让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案例。同时,我也会关注作者在讲述这些案例时,是如何处理亲子关系中的矛盾和挑战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案,更能帮助家长们建立起更加和谐、信任的亲子关系,让家庭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完成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生硬的理论,也没有用高深的术语来压倒我。相反,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分享了76个发生在“课堂内外”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让我忍俊不禁,有的让我潸然泪下,但无一例外,都充满了智慧和温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每个案例中展现出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洞察。她不仅仅记录了问题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她展现了家长们是如何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用耐心和爱去引导他们走出困境的。书中的“快乐家教”理念,不是刻意的迎合,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孩子成长规律的尊重,对孩子个体差异的包容。我看到了家长们是如何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也看到了孩子们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成长为独立、自信、快乐的个体。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庭教育的意义,也让我对未来的教育之路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