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T) | ||
| 定价 | 66.00 | |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08年05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42 | |
| 字数 | 82000 | |
| ISBN编码 | 155066135839 | |
本标准规定了传递安全信息的标志及其设置、使用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工业企业、建筑工地和其他有必要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场所。
本标准对现行国家标准GB 2894-1996《安全标志》、GB 16179-1996《安全标志使用导则》和GB 18217-2000《激光安全标志》进行合并、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6179-1996;GB 18217-2000;GB 2894-1996。
本标准与GB 16179-1996;GB 18217-2000;GB 2894-1996相比,内容的变化主要有:
——按照GB/T 1.1的要求,将GB 16179-1996、GB 18217-2000和GB 2894-1996进行了合并、补充及修改,重新起草了标准文本;
——调整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新增加了38个图形符号:禁止叉车和厂内机动机车辆通行、禁止推动、禁止伸出窗外、禁止倚靠、禁止坐卧、禁止蹬踏、禁止伸入、禁止开启无线移动通讯设备、禁止携带金属物或手表、禁止佩戴心脏起搏器者靠近标志、禁止植入金属材料者靠近、禁止游泳、禁止滑冰、禁止携带武器及仿真武器、禁止携带托运易燃及易爆物品、禁止携带托运毒物品及有害液体、禁止携带托运放射性及磁性物品、当心自动启动、当心碰头、当心挤压、当心夹手、当心有犬、当心高温表面、当心低温、当心磁场、当心叉车、当心跌落、当心落水、当心缝隙、必须配戴遮光护目镜、必须洗手、必须接地、必须拔出插头、应急避难场所、击碎板面、急救点、应急电话、紧急医疗站;
———对5个图形符号进行了修改:禁止触摸、禁止饮用、当心吊物、当心障碍物、当心滑倒;
———减少1个图形符号:当心瓦斯;
———规定了新增、修改后安全标志图形应设置的范围和地点、型号的选用、设置高度以及使用的要求等内容。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标志类型
4.1 禁止标志
4.2 警告标志
4.3 指令标志
4.4 提示标志
4.5 文字辅助标志
4.6 激光辐射窗口标志和说明标志
5 颜色
6 安全标志牌的要求
6.1 标志牌的衬边
6.2 标志牌的材质
6.3 标志牌表面质量
7 标志牌的型号选用(型号见附录A)
8 标志牌的设置高度
9 安全标志牌的使用要求
10 检查与维修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标志牌的尺寸
附录B(规范性附录)激光辐射警告标志的尺寸
附录C(规范性附录)激光辐射窗口标志、说明标志及其使用
C.1 激光辐射窗口标志
C.2 激光产品辐射分类说明标志
C.3 激光辐射场所安全说明标志
C.4 激光产品和激光作业场所安全标志的使用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作为一个对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普通公民,我拿到《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时,内心涌动着一种想要探索事物“为什么”的好奇。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规则和指引的时代,而安全标志无疑是最直接、最普遍的规则体现之一。平日里,我常常在商场、马路、工厂等各种场所看到这些标志,但它们的背后是否有着一套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依据?这本书,似乎正是要解答我的这些疑问。我期待它能详细阐述每一个标志的设计思路,包括图形的选择、颜色的搭配、文字的表述,甚至图标的尺寸和位置,是否都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优化。我尤其关心的是,这本书如何解释这些标志的“适用性”。例如,一个在工厂里使用的安全标志,与在学校或医院里使用的标志,在设计和使用上是否有所区别?又如何确保这些标志在各种天气条件、光照环境下都能清晰可见?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构建起一个关于安全标志的完整知识体系,理解它们是如何在维护公共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让我更加自觉地遵守这些规则,并且在需要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安全信息,成为一个更负责任、更具安全意识的社会成员。
评分我一直相信,知识的力量在于应用,而安全知识的应用,更是关乎生命的重要实践。《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部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让安全看得见,让危险远离”的实践指南。作为一个对生活中的细节有着敏锐观察力的人,我常常思考,为什么有些安全标志会如此醒目,而另一些则相对低调?它们的设计,是否遵循了某种统一的语言和逻辑?我迫切地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这些安全标志的分类、含义和使用方法。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关于“使用导则”的部分,它是否能够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告诉我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例如建筑工地、公共交通工具、甚至是厨房操作台,如何正确地布置和应用这些标志,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清晰、条理分明的方式,将抽象的安全原则,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指导,让我能够不仅“认识”这些标志,更能“用好”这些标志,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主动防范、积极应对安全风险的践行者,用所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和他人筑起一道更坚实的安全屏障。
评分一本厚实的宣纸封面,略带岁月痕迹的书本静静地躺在书桌上,它的名字——《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赫然在目。我是一个对安全领域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平日里工作生活中也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提示和警示标志,有时会觉得它们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有时又会对某些标志的含义和设置产生疑问。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深入了解的渴望。我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图示,这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我并不是一名专业的安全工程师,也不是在相关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我只是一个希望提升自我安全意识,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环境中的安全规则的普通人。因此,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如何将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标准,转化为易于理解、便于应用的知识。我想知道,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心触电”、“禁止吸烟”等标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设计理念和科学依据?它们是如何被标准化,又是如何在不同场景下发挥作用的?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这些“幕后故事”,让我不再是仅仅“看到”标志,而是能够“理解”和“应用”标志?我对书中关于标志的视觉设计原则、色彩运用、图形符号的含义解释都充满兴趣,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准确地识别和解读这些安全信息,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规避潜在风险。
评分我一直认为,安全是构成社会稳定和个人幸福的基石,而安全标志则是这座基石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手里这本《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危险共存但又不被其吞噬”的实用指南。作为一名对生活品质有着较高追求的市民,我深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标志,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减少损失。因此,我迫切地想要了解,这些标志的制定是如何平衡效率与易懂性?它们的设计是否考虑到了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理解能力?书中对于不同类别安全标志的分类,例如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等,是如何展开的?我特别好奇的是,为什么某些标志会采用特定的形状和颜色?例如,圆形的禁止标志是否有着特殊的心理暗示作用?而红色的警告标志又为何如此醒目?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到安全标志的设计哲学,了解其背后的人机工程学原理,从而在未来,我不仅能识别这些标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其设计逻辑,甚至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更准确地传递安全信息。这本书的内容,将直接影响我未来在公共场所、工作环境以及居家生活中,对安全信号的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
评分作为一名热衷于探索生活细节的业余爱好者,我总是对那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事物充满兴趣。《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这本书,就如同一扇通往“安全世界”的窗口,吸引着我深入探索。我并不从事任何与安全相关的专业工作,但我深信,对安全标志的理解,是提升生活品质和保障个人福祉的重要一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安全标志,例如那些警示我们潜在危险的警告标志,那些指示我们必须采取何种行动的指令标志,以及那些告知我们安全设施位置的提示标志。我尤其好奇的是,这些标志的设计是如何遵循国际通用标准,同时又兼顾了中国本土的文化和习惯?书中关于“使用导则”的部分,对我来说更是充满了吸引力,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在不同的场景下,应该如何正确地设置、悬挂和维护这些安全标志,以确保它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预期的作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让我理解这些标志的“言外之意”,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环境中的安全信息,做出更恰当的应对,最终实现更安全、更和谐的生活。
评分生活在现代社会,安全感是我们最基本的诉求之一,而安全标志,则是实现这种安全感的有力工具。《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入探索“如何用视觉语言构建安全”的旅程。我并不是一名专业的安全从业者,但我坚信,提升个人的安全意识和识别能力,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到不同种类安全标志的含义,理解它们的分类原则,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它们所传达的警示或指导意义。我尤其看重的是书中关于“使用导则”的部分,它是否能为我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让我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优先使用哪类标志,如何进行科学的布置,以及如何确保这些标志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平实而不失严谨的方式,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安全知识殿堂的大门,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并成为一个积极传播安全理念的实践者。
评分我是一个对事物背后原理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人,当我看到《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这本书时,我的好奇心被瞬间点燃。平日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安全标志,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们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安全,但它们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智慧和规范?这本书,就是我寻找答案的钥匙。我渴望了解,每一个标志的设计,是否都经过了科学的论证和严格的测试?例如,为什么某些警告标志会采用特定的形状,而禁止标志又总是呈现出一种强制性的视觉效果?书中关于“使用导则”的章节,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公共场所,甚至是家庭装修中,应该如何恰当地布置和使用这些安全标志,以达到最佳的安全防护效果。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看似简单的图形和文字,是如何凝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又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最终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提升自己对安全信息的辨识能力,从而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更从容、更安全地应对各种挑战,成为一个真正理解和践行安全文化的人。
评分在我看来,安全不仅仅是制度的约束,更是文化的渗透,而安全标志,正是这种文化的具体载体。《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入探究这种文化根源的契机。我并非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名对社会运行规则保持好奇心的普通市民,我总是希望了解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事物背后的逻辑。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是一本关于“安全语言”的百科全书。我期待它能详细解释不同类型安全标志的视觉构成要素,例如图形的象征意义、颜色的心理暗示,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如何传递复杂的信息。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使用导则”的部分,它是否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指导我在不同环境中,如何评估风险、选择合适的标志,并将其有效地传达给相关人员。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安全标志的设计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基于科学的研究和对人行为的深刻洞察,从而在未来,我不仅能准确地识别和理解这些标志,更能将这种对安全的重视融入到日常的思考和行动中,成为一个更具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的公民。
评分我一直认为,对细节的关注,是通往卓越的关键,而在安全领域,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可能关乎重大。《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份精心绘制的“安全地图”,指引我理解那些隐藏在日常环境中的重要信息。我是一个对事物原理充满求知欲的读者,我希望了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安全标志,都拥有如此独特的设计?它们背后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书中关于“使用导则”的内容,更是吸引着我,我希望从中学习到,这些标志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做到“锦上添花”而非“画蛇添足”。例如,在不同的工作场所,如何根据具体风险评估,选择最有效的标志组合?又或者,如何在公共空间,确保这些标志的有效传达,不至于被忽视或误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清晰、系统的方式,为我揭示安全标志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默默工作的“视觉语言”,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扮演着守护生命的无声卫士。
评分在我看来,理解一个社会的运行规则,往往从了解其基础的标识系统开始,《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这本书,就是我探索“安全规则”的起点。我是一个对社会运作机制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深知,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安全标志,绝非随意设置,它们背后一定有着一套严谨的体系和深刻的考量。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了解这些安全标志是如何被设计、分类和应用的。例如,为什么某些标志是圆形的,而另一些是三角形?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和强制性程度是否有所不同?书中关于“使用导则”的部分,更是吸引着我,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下,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利用这些安全标志,以达到预期的安全效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清晰、逻辑严谨的方式,为我揭示这些“看不见的规则”,让我不仅能够识别它们,更能理解它们的价值,并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地遵守和应用,从而为构建一个更安全、更有序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