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51156-201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 | ||
| 定价 | 29.00 | |
| 出版社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3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58 | |
| 字数 | 119000 | |
| ISBN编码 | 1580242859 | |
2015年11月12日标准简介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的设计。
1 总 则
2 术 语
3 站址选择
4 总图与运输
5 工艺系统
6 设 备
7 液化天然气储罐
8 设备布置与管道
9 仪表及自动控制
10 公用工程与辅助设施
11 消 防
12 安全、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
附录A 气体排放量计算
附录B 液化天然气储罐罐型示意图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字
作为一名在LNG接收站项目的一线施工管理人员,我对于《GB 51156-201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中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特别感兴趣。一个优质的工程,离不开精良的设计和科学的施工。这本书在施工方面的内容,为我们现场管理人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导。 我重点阅读了书中关于储罐建造、管道安装、设备吊装等关键施工环节的规定。例如,在储罐的建造方面,规范对钢板的焊接、探伤、以及保温层的施工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这有助于我们指导施工队伍,确保储罐的质量达到设计标准,避免因施工不当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在管道安装方面,书中详细阐述了低温管道的焊接工艺、无损检测方法,以及管道的应力分析和支撑设计。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现场的焊接工程师和技术员来说,是宝贵的指导手册。特别是对于LNG低温管道的特殊要求,规范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引,这有助于我们避免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管道破裂或泄露。 设备吊装部分,规范也给出了详细的风险评估和操作规程。LNG接收站的设备往往体积庞大、重量惊人,其吊装作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书中对吊装方案的编制、吊装设备的选择、以及现场的安全措施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对于我们保障吊装作业的安全至关重要。 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关于站区场地平整、道路修建、以及公用工程(如供水、供电、排水)的施工要求。这些看似基础的工程,同样对整个接收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规范的全面性,确保了我们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依,从而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工程建设。
评分作为一名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士,我对《GB 51156-201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性分析章节非常关注。一本优秀的设计规范,不仅要提供技术上的指导,更要考虑到工程的经济可行性。我翻阅了书中关于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平面布置的部分,发现规范在考虑土地利用效率、设备布局的合理性以及未来扩建的可能性等方面,都给出了非常务实的建议。 书中在储罐选型和设计部分,也涉及到了不同类型储罐(如全冷冻式、半冷冻式)的成本比较和适用性分析。这对于我们在项目初期进行技术经济方案比选,选择最符合项目需求的储罐类型,从而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在设备采购和安装方面,规范也对关键设备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进行设备招标,避免因设备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后期返工和成本超支。书中关于管道系统设计和材料选择的建议,也考虑到了长期的运行成本,比如耐腐蚀性、保温性能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维护和更换周期。 我注意到,规范中还对LNG接收站的运营成本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例如能耗、人工成本、维护成本等。虽然这部分内容可能不如技术章节那样详尽,但它为我们进行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实际的造价咨询工作中,我们需要将设计规范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成本数据,并进行详细的工程量计算和费用估算。这本书提供的详细设计依据,能够极大地提高我们造价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分作为一名在LNG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项目经理,我深知一本权威、实用的设计规范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是何等重要。拿到《GB 51156-201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我第一时间翻阅了其中的安全和应急管理章节。这部分内容是我最为关注的,因为LNG接收站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安全风险系数相对较高。书中对于风险评估、危害辨识、应急预案的制定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案例参考,这对于我们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非常有帮助。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规范对LNG泄露后的扩散模拟和火灾爆炸的风险分析给出了明确的计算方法和参数。这对于我们进行站区总平面布置,合理确定安全距离,以及设计有效的消防系统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书中关于消防水源、消防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以及灭火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例如,针对LNG火灾,规范详细介绍了水喷淋、泡沫灭火等多种灭火方式的适用性,并给出了相应的流量和压力计算公式。 此外,关于应急疏散和人员防护的章节,也体现了规范的全面性。书中详细规定了应急疏散通道的设计要求、疏散标志的设置标准,以及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装备要求。这些细节的完善,都大大提高了LNG接收站整体的安全水平。我曾经参与过几个LNG接收站的EPC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尤其是在安全风险控制方面。而这本书恰恰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帮助我们规避潜在的风险,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评分作为一名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关注的学者,我非常重视《GB 51156-201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中关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章节。LNG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其接收站的设计和运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书中在环保方面,详细阐述了LNG接收站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要求。例如,对于LNG接收站可能产生的工艺废水,规范给出了详细的处理标准和工艺选择建议,确保排放的废水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对于可能产生的废气,规范也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在LNG装卸过程中采取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回收技术。 在节能减排方面,规范也提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例如,在气化器的选择上,鼓励采用能效更高的气化技术,并对余热的回收利用进行了探讨。书中还强调了在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中,尽量选择能耗低的设备,并优化管线设计,减少压力损失,从而降低整体能耗。 我特别注意到,规范中还提到了LNG接收站的噪音控制要求。LNG接收站设备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可能造成影响。规范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降噪措施,例如在设备安装时采取隔音措施,或者在站区设置隔音屏障。 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国家对LNG接收站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技术上的指导,更传递了一种绿色发展的理念。对于我而言,这是一本理解LNG接收站环境影响和节能潜力的重要参考书,有助于我深入研究LNG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其环境足迹。
评分作为一名在LNG行业有多年经验的设备工程师,我非常看重《GB 51156-201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中关于设备选型、安装和维护的内容。LNG接收站的设备种类繁多,并且很多设备都是在低温、高压等苛刻环境下运行,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我认真研读了书中关于LNG泵、压缩机、气化器、集装箱装卸设备等关键设备的选型原则和技术要求。 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类型设备的性能参数、效率要求、以及在特定工况下的适用性。例如,在LNG泵的选型方面,规范不仅考虑了流量和扬程,还对泵的密封方式、材质、以及启动和停止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要求。这对于我们选择合适的泵,确保LNG在站内的安全高效输送至关重要。 在气化器部分,规范对不同的气化技术(如水浴式、强制空气式、沉浸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选择的指导原则。这使我们能够根据接收站的规模、环境条件以及经济性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气化器类型,以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书中关于设备安装的指导,也涵盖了许多细节,例如管道连接的规范、阀门的安装要求、以及仪表和控制系统的连接等。这些细节的规范化,能够有效地减少安装过程中的错误,并为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规范也给出了相应的指导。虽然篇幅可能不如设计部分那样详尽,但其中强调的定期检查、预防性维护以及应急维修的原则,都为我们制定有效的设备维护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深知,一个完善的设备维护体系,是保障LNG接收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评分作为一名对新兴能源技术充满好奇的大学教授,我一直关注着LNG接收站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因此,我非常有兴趣研读《GB 51156-201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结合的程度都令我感到满意。在技术层面,我对书中关于LNG接收站工艺流程的优化和创新之处尤为感兴趣。例如,规范中关于不同气化技术的选择和比较,包括了水浴式气化器、空气式气化器等,并详细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能耗以及环境影响。这为我们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书中关于LNG装卸工艺的描述也十分细致,包括了船舶停靠、管道连接、装卸作业的安全控制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特别是对于低温液体的输送,规范给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例如对管道材料的选择、绝缘层的要求、以及压力和流量的控制范围。这些细节的处理,直接关系到LNG接收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在设备集成和自动化控制方面,规范也提出了不少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书中对于DCS(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以及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在LNG接收站的部署,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如何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对接收站的精准控制和远程监控,从而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人工操作的风险。 我对书中关于LNG接收站的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也抱有浓厚的兴趣。虽然规范本身是基于现有的技术和标准,但其蕴含的对新技术的关注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考量,让我看到了LNG接收站未来发展的方向。例如,书中对LNG作为燃料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其在工业领域作为清洁能源替代品的潜力,都引发了我深入思考。
评分作为一名关注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全面了解LNG接收站建设的技术和安全要求的资料。《GB 51156-201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我着重关注了书中关于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体系的章节。LNG接收站作为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规范在风险评估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对LNG接收站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这包括了工艺风险、设备风险、人为风险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等多个维度。书中提供的方法论和工具,例如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对于我们深入理解LNG接收站的风险构成,并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非常有帮助。 在安全管理体系方面,规范强调了建立健全的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书中对安全培训、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事故调查和报告制度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如何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框架,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我对书中关于安全仪表系统(SIS)的设计和要求也印象深刻。SIS是保障LNG接收站安全运行的关键防线,其设计和实施的严格性直接关系到能否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规范对SIS的功能要求、独立性、以及故障率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为我们理解和评估SIS的性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工程师的设计指南,更是能源安全研究者了解LNG接收站安全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它所涵盖的全面性,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LNG接收站建设和运营中的安全挑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管理来应对这些挑战。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LNG接收站项目建设的工程师,我一直期待着一本真正能够指导实践、深入浅出的设计规范。拿到《GB 51156-201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我带着一种审慎的期待翻开它。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的结构条理清晰,从总则到详细的工艺、设备、安全、消防、控制等各个环节,都给予了较为全面的覆盖。我尤其关注的是其在工艺设计部分对不同接收站模式(如浮式、陆地式、混合式)的考量,以及针对不同规模接收站的处理能力和布局的建议。书中关于储罐设计的部分,详述了隔热、防泄漏、压力控制等关键技术要点,并引用了大量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这对于我们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设备选型方面,规范对LNG泵、压缩机、气化器等核心设备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和性能参数,这有助于我们避免因设备选型不当而带来的潜在风险。例如,关于气化器的类型选择,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的技术方案,并给出了选择的考量因素,这对于优化整体投资和运行成本非常有益。此外,安全设计部分更是重中之重,规范详细规定了防火、防爆、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要求,包括了危险区域划分、安全距离设置、消防系统配置等具体内容。这对于确保接收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因为LNG接收站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书中关于防腐蚀和保温的章节,也给了我不少启发。LNG的低温特性对材料和保温系统的要求极高,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规范在这方面给出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包括了不同材料的适用性、保温层的厚度计算、防腐蚀措施的选择等。我注意到,书中还强调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这体现了国家对LNG接收站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扎实的设计框架,能够指导我们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进行LNG接收站的设计工作。
评分作为一名在LNG接收站项目现场从事质量监督的工程师,我将《GB 51156-201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视为我工作的“圣经”。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符合最高标准的质量要求,是我的职责所在。这本书的内容,为我提供了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依据。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材料选用、加工工艺、以及施工检验的详细规定。在材料方面,规范对LNG接收站所使用的各种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绝缘材料等,都给出了明确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这有助于我从源头上把控材料的质量,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在加工工艺方面,书中对焊接、切割、以及设备制造等关键工艺,都给出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方法。例如,在焊接方面,规范详细规定了焊缝的坡度、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参数,并要求进行多项无损检测,以确保焊缝的强度和密封性。 在施工检验方面,规范更是提供了详尽的检验计划和验收标准。从分项工程的验收,到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书中都给出了明确的检查项目和评定方法。我将这些规范作为我日常工作的检查清单,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我注意到,书中还提到了对承包商的资质要求和管理规定。这有助于我们从项目管理层面,确保有能力和经验的单位承担LNG接收站的建设工作,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工程的质量水平。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详细的质量控制体系。它不仅是我进行现场质量监督的有力武器,更是指导我们项目实现高品质建设的根本遵循。
评分作为一名对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发展保持高度关注的工程师,我认真研读了《GB 51156-201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中的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章节。随着科技的进步,LNG接收站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这不仅能提高运行效率,更能大幅提升安全性。 书中详细阐述了DCS(集散控制系统)在LNG接收站的应用。它介绍了DCS系统的架构、功能模块、以及在工艺控制、安全联锁、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这为我们设计和实施高效、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紧急停车系统(ESD)的设计要求,ESD是保障LNG接收站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其设计必须严格遵循规范的要求。 此外,规范还提到了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在LNG接收站的部署。SCADA系统能够实现对站内各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并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这有助于我们实现对接收站的集中管理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设备故障或运行异常。 书中对智能仪表和传感器的应用也进行了介绍。例如,在LNG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监测方面,规范推荐使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智能传感器,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书中还提到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状态的远程诊断和预测性维护,从而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设备可用性。 对于信息化管理,书中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例如建立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对LNG接收站的虚拟仿真和优化。这有助于我们在设计阶段进行方案比选,在运行阶段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从而提升接收站的整体管理水平。这本书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论述,为我们理解和推动LNG接收站的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