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9亿农民既可以自由进城,又可以顺利返乡,这就使得中国既可以从工业化中获取好处,又可以避免工业化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理解中国式的农民进城与返乡,及构成农民进城与返乡结构性前提的中国式城乡二元结构.是理解中国农村和理解中国社会的基本前提。
作者简介
贺雪峰,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长期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践.著有《新乡土中国》(2003)、《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2003)、《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2004)、《乡村的前途》(2007)、《什么农村.什么问题》(2008)、《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2009)、《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2009)等多部著作。
目录
导论中国式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民工返乡1
第一章 农民工打工与返乡现状36
第一节 农民工个体38
第二节 农民工的家庭生活47
第三节 农民工的村庄生活58
第二章 农民工的情感世界64
第一节 又爱又恨的城市64
第二节 也爱也恨的家乡68
第三节 农民工的亲情73
第四节 打工青年的恋爱与婚姻77
第三章 农民工返乡历程86
第一节 农民工返乡过程的基本特征86
第二节 农民工返乡的心路历程92
第三节 农民工返乡历程的群体差别96
附录:返乡历程的深度个案102
第四章 返乡农民工的村庄适应114
第一节 农民工返乡的村庄背景114
第二节 返乡农民工村庄适应的代际差别118
附录:福州市永泰县赤锡乡寿山村四例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126
第三节 返乡农民工的村庄生活129
第五章 农民工返乡与村庄吸纳143
第一节 人均耕地多的村庄吸纳144
第二节 人均耕地少的地区的吸纳情况151
第三节 村庄其他方面的吸纳160
第四节 扩展性讨论:慎防新的城市剥削农村166
第六章 “打工经济”中的小农家庭170
第一节 宏观经济结构中的农民工返乡170
第二节 “离土不离家”的农民工180
农民工返乡调查报告摘编192
打工无前途,回乡没意思——贵州湄潭县聚合村调查192
金融危机下的返乡农民工——贵州省湄潭大寨村调查197
务工与返乡——江西萍乡余家山下自然村农民工调查204
农民工返乡调查——以江西省S县Y乡桃村为例211
那些城市过客们的生活——广西兴安县一甲村调查217
理性的纠结——福建永泰下涸村农民工调查222
小农经济与外出打工——河南省光山县G村调查233
两代农民工——豫东虞城县董北村调查239
农民工:走出去,返回来——湖北阳新宏村调查244
离乡与返乡——湖北恩施安乐屯村调查257
失去家园的第二代农民工——来自湖北阳新县大王镇的调查报告267
外出务工与农民闲暇——湖南长沙新胜村农民工状况调查270
难舍难留——鲁西北章村返乡农民工调查273
在打工的路上——皖北老集村农民工返乡调查282
返乡农民工——湖北房县化龙村调查292
外出还是留守?——福建长泰县新村返乡农民工调查297
劳累与迷茫——湖北石首市五码口村返乡农民工调查298
非稳定就业——湖南汉寿县断堤村刘家组调查300
打工者素描——湖北随州市黄村调查301
农民工返乡的适应——江西新余市雁塘村调查305
农村吸纳金融危机的机制——贵州湄潭县返乡农民工调查309
流动中的婚姻——山东临清市瓦房村农民工调查312
打工潮下的小农生计——鲁中磨石村农民工返乡调查315
变迁的时代——山东莱芜市西施村农民工调查316
打工对婚姻的影响——河南南乐县西村农民工调查318
寻求生存——河南栾川县上园村农民工调查报告320
后记322
精彩书摘
由于常年在外务工,第二代农民工尤其是女性不可能在农村建立社会网络。她们外出打工的时间较长,将来又会出嫁到异地,回到村子的时候,连村里的许多父老乡亲都不认识。她们如果提前回村的话,与之同龄的本村女孩都已出嫁,她们只能在电视面前消磨时光。因为回家时缺乏一起交往的伙伴,她们过年都不太愿意回家。
心理层面的适应是指在生活环境中满足心理和情感需求,获得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的能力。对大多数第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自己来自农村,归宿也在农村,打工只是为了赚钱,是一种等同于农闲时节的兼业性质的劳动,只是这种兼业活动持续的时间较长而已。但是第二代农民工缺乏明确的身份定位,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在农村调查时询问年轻人关于未来的打算时,最常见的回答是:“以后的事情谁说得死啊,我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反正大家现在都这样。”
对于这些年轻人而言,城市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不一样的前途,不一样的命运。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经商,告别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他们都知道自己不可能在城市立足,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打工一辈子。没有多少人考虑在城市买房子,男孩子打工主要是帮家里建新房,女孩子只是打几年工后就回来相亲嫁人,他们中很少有人通过参加专业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由于对人生没有长远的明确的规划,他们容易“今朝有酒今朝醉”,在“走一步看一步”、得过且过的情况下,他们会在劳动能力富有的年轻时代挥霍金钱,不断追寻情绪的正反馈。
前言/序言
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导致约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这些失业返乡农民的状况如何,他们能否适应返乡后的农村生活与生产?他们将向何处去?现有制度安排对他们的返乡生活会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本书期待通过调查来回答的问题。
本书最初的调查是2008年12月在湖南、贵州三县8个村进行的。2008年底,我与董磊明分别带领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10多名研究人员到贵州湄潭县、绥阳县和湖南汉寿县调查农民工的返乡。当时正值金融危机波及中国沿海制造业,沿海制造业的关停导致大批农民工返乡。又逢春节,农民工返乡成为一股洪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主流观点认为,农民工返乡不仅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而且可能导致严重政治社会后果。我们的调查结论则是,对于农民来讲,失业返乡无非是将返乡计划提前而已,比如由之前计划的40岁返乡提前35岁。对于在农村有住房有土地,甚至父母子女一直都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工来讲,失业并不是不得了的大事。农民工返乡不会导致严重政治社会后果。农村再次充当了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
贵州、湖南调查回来,我们即安排中心学生利用寒假进行农民工返乡社会适应的调研。春节结束后,共收回40份农民工返乡的调研报告。2009年开春之后,大量返乡农民工再次踏上外出务工的行程。我们又安排宋丽娜、袁松、张世勇、刘燕舞分赴湖南、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农村作进一步的调研。
农民工返乡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农民工返乡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