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因组作图手册:遗传作图与物理作图 [The Handbook of Plant Genome Mapping Genetic and Physical Mapping]

植物基因组作图手册:遗传作图与物理作图 [The Handbook of Plant Genome Mapping Genetic and Physical Mappin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麦克锡 等 著,康定明,华金平 译
图书标签:
  • 植物基因组
  • 遗传作图
  • 物理作图
  • 基因组学
  • 植物育种
  • 分子生物学
  • 染色体图谱
  • DNA标记
  • 基因定位
  • 植物遗传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77886
版次:1
商品编码:10347923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Handbook of Plant Genome Mapping Genetic and Physical Mapping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3
字数: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模式生物,如多个细菌、古细菌、小鼠和人等全基因组的序列完成后,公众已经对生物全基因组序列给予了广泛注意,而对植物基因组的诠释却大大滞后了,直到目前只有拟南芥(Arabidopsis thai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完成了测序。尽管公众对动物和人的基因组更加关注,但是详细了解作物基因组的组成,对于了解生命的起源与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农业和工业等多个研究与应用领域,特别是作物育种,包括进化遗传学、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完成多种植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对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在不同作物间排列具有共线性也非常重要。
基因组作图手册是市场上关于这个领域研究的头一本书,这本书相当详缁地覆盖了这个领域的热点主题,通过物理作图和遗传作图的结合将本领域的研究主题分开叙述。全书从头到尾,每章都先从容易读懂的介绍开始,同时也考虑了非本专业工作者和新加入这个研究领域的研究者的需要,在书中每章后都附有相关内容的参考文献,供进一步详细查阅。这本书不仅是一本非常好的实验室的参考书,同时这本书也是一本优秀的教材。对于有志于学习或教授基因组学,特别是计划教授基因组作图的老师,尤其是针对植物基因组作图,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本书对于指导作图实践,以及偶尔需要进行植物基因组的遗传和物理作图,也是一本新的指南。
Khalid Meksem是南伊利诺依大学植物土壤和农业系(the Department of Plant,Soi lGeneral Agriculture of Southern IHinois University)的助理教授。在Cologne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1996年年底加入南伊利诺依大学。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以下领域:
·大豆的基因组学分析工具
·BAC和物理图谱:物理图谱构建和整合
·大豆包囊线虫病抗性基因
·植物瘸原基因组学
·开发国际和国内植物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科学网络
Khal id Meksem是< GUnter Kahl是德国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的Johann Wolfgang Goethe大学的植物分子生物学教授。在获得植物生物化学的博士学位后,他在美国East Lansin9的密执安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做了两年博士后,同Pasadena的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California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Joe Varner教授和James Bonner教授一起做研究。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以下领域:
·遗传和物理作图,以及植物防御基因和它们启动子的分离和定性
·植物基因组分析
·表达谱分析
由于工作的国际性质,Kahl教授与欧洲、日本、美国、叙利亚、印度和南美洲等的一系列研究机构合作。他也服务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目录

第一部分 遗传作图
1 作图群体及遗传作图原理
概述
摘要
1.1 引言
1.2 作图群体
1.2.1 适合自交植物的作图群体
1.2.1.1 F2群体
1.2.1.2 重组自交系
1.2.1.3 回交群体
1.2.1.4 渗入系:外源基因文库
1.2.1.5 双单倍体株系
1.2.2 杂交授粉作物的作图群体
1.2.3 用两步策略对突变体和DNA片段作图
1.2.4 具体染色体的作图工具
1.2.5 自然群体与育种池的作图
1.2.6 对在物理结构图谱上与DNA对应基因和突变体的作图
1.2.7 作图中的具体问题
1.3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 遗传作图的分子标记体系
摘要
2.1 引言
2.2 遗传作图中常用的DNA标记
2.2.1 RFLP
2.2.1.1 常规RFLP分析技术
2.2.1.2 PCR-RFLP
2.2.1.3 错配PCR-RFLP
2.2.2 RAPD
2.2.3 SSR标记
2.2.3.1 常规SSR分析
2.2.3.2 ISSR
2.2.3.3 STMP
2.2.4 AF1P
2.2.4.1 传统的AF1P分析
2.2.4.2 fAF1P
2.2.4.3 cDNA-AF1P和HiCEP
2.2.4.4 TE-AF1P
2.2.4.5 MEGA-AF1P
2.2.4.6 MITE-AF1Ps
2.2.4.7 AF1P的转换
2.2.5 REMAP与IRAP
2.2.5.1 IRAP
2.2.5.2 REMAP
2.2.6 SRAP
2.3 讨论
参考文献

3 遗传作图的方法及软件
概述
摘要
3.1 引言
3.1.1 植物遗传连锁作图的方法和工具
3.1.1.1 问题的阐述
3.1.2 位点分组
3.1.3 位点排序
3.1.4 多位点距离的估算
3.1.5 使用变异和混合杂交设计
3.1.5.1 远缘杂交物种
3.1.5.2 同源多倍体物种
3.1.5.3 组合数据
3.1.6 连锁作图软件的实用性、界面和特征
3.2 植物QT1作图的方法和工具
3.2.1 问题的阐述
3.2.2 单标记关联
3.2.2.1 数值性状
3.2.2.2 分类性状
3.2.3 间隔作图:简单法(SIM:Simp1eInterva1Mapping)
3.2.3.1 M1方法
3.2.3.2 最小平方(回归)和非参数法
3.2.4 间隔作图:复合法(CIM:CompositeInterva1Mapping)
3.2.5 显著性测试
3.2.6 间隔作图:多个QT1模型构建
3.2.6.1 逐步回归和穷尽搜索方法构建多个QT1位点的模型
3.2.6.2 马尔克夫链蒙特卡罗M(;MC方法
3.2.6.3 遗传算法
3.2.7 多性状(MT:Muhip1e-trait)的QT1作图
3.2.8 多重杂交(MC:Mu1tipie-cross)QT1作图
3.2.9 计算最优化的方法
3.3 作图方法和工具的未来趋势
3.3.1 连锁和QT1作图的未来
3.3.2 植物作图软件所适用的软件工具
3.3.2.1 软件优良特性的标准
3.3.2.2 分析范围
3.3.2.3 学习与使用的方便性
3.3.2.4 易用性和扩展性
3.3.3 公共遗传作图软件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4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技术和它们在基因型分类和基因组作图中的潜力
4.1 引言
4.2 选择技术
4.2.1 SNF分析I:Invadez.技术
4.2.1.1 引言
4.2.1.2 C1eavase用作裂解的酶
4.2.1.3 寡核苷酸及其结构
4.2.1.4 探针循环和信号放大
4.2.1.5 DNA模式
4.2.1.6 RNA模式
4.2.1.7 可选择的检测模式
4.2.1.8 特异性
4.2.1.9 功能强大性
4.2.1.1 0Invadei.的应用
4.2.1.1 1结论
4.2.2 SNP分析Ⅱ:焦磷酸测序法
4.2.2.1 引言
4.2.2.2 用焦磷酸测序技术作SNP基因型分析
4.2.2.3 等位基因频率的定量
4.2.2.4 单倍型分析
4.2.3 SNP分析Ⅲ:可规模化的高度复杂的SNP基因分析平台
4.2.3.1 引言
4.2.3.2 Inumina基因型分析平台
4.2.3.3 基因型分析数据
4.2.3.4 结论
4.2.4 SNP分析Ⅳ:用MA1DI-TOFMS进行高通量SNP分析
4.2.4.1 引言
4.2.4.2 用Massarray平台进行SNP分析
4.3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 分子设计育种: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开发遗传图谱和分子标记
摘要
5.1 引言
5.2 标记辅助选择
5.2.1 遗传距离分析、品种鉴定以及种子纯度分析
5.2.2 间接选择
5.2.2.1 单基因性状
5.2.2.2 多基因(数量)性状
5.2.2.3 分子标记辅助回交
5.3 新品种的培育(标记辅助育种)
5.3.1 排除不利连锁
5.3.2 抗性基因的积累
5.3.3 多基因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5.3.4 新性状的引入
5.3.5 (外源)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
5.4 设计育种
5.4.1 对所有农艺相关性状的位点作图
5.4.2 对相关于农艺性状的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的变异评价
……
第二部分 物理作图
词汇
索引

精彩书摘

对作图群体的基本要求是,被研究的性状在父母本之间一定要有多态性表现的,而且显著的性状要具有稳定遗传性。在选择作图群体中的父母本时,可参考下列方法:用它们的表型去筛选一组基因型和鉴定表型分布的极端性,最好是亲本之间有较多的遗传差异,这样分离群体中影响性状变异的遗传因素就多,鉴定亲本上控制变异性状的基因将越容易。这个方法可以用于单个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可用于多个基因控制的性状。
构建一个作图群体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有两种最基本的繁殖方式:即自然的自交自花授粉作物如拟南芥、番茄和大豆等,或者能够进行人为手工自交。如甜菜和玉米等。另种方式是自交不亲和,自交敏感植物,如马铃薯。自交不亲合植物表现出高的遗传杂合性,对这样一些物种来说,由于自交的抑制,它们是很难产生纯合株系的。通常只有自交亲和的植物才能够产生表现最大程度纯合性的株系。总体来说,可用的植物材料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作图群体。另外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构建群体所需要的时间和对所作图谱的分辨率的要求。所以综合上述概念的讨论,对作图本书将包括以下7个部分内容:
1.适合自交作物的作图群体;
2.适合杂交授粉物种的作图群体;
3.两步战略对突变体或DNA片段作图;
4.对特定染色体作图的作图工具;
5。自然群体的作图和育种池的作图;
6.基因作图和突变体上物理比对DNA;
7.实际作图中常发生的问题。

前言/序言

  《植物基因组作图手册》是《TheHandbookofPlant(3enomeMapping》英文版本的中译本,是一本对于控制生物性状遗传位点或者基因进行如何定位作图的手册性专著,阐述了基因定位中各类作图的方法和原理,尤其是对植物性状遗传控制位点的作图进行了举例与分析。全书共分14章,举例说明了基于各类型克隆作图的全基因组作图以及染色体作图,包括物理图谱与遗传图谱的联系与特点区分等。适合于生物学科方向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阅读和查阅。
  随着小鼠和人类,以及模式植物拟南芥、水稻、玉米等全基因组的序列完成,科学家已全面展开了基因功能的研究,而对生物的重要性状表型,通过不同类型作图,确定控制性状表型的遗传位点,对克隆控制性状表型的功能基因或遗传片段,进一步说明其性状表型发育的分子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因此,基因组的作图定位在后基因组时代,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农作物等基因组序列冗长的物种,某种程度上作图定位是基因克隆的必备环节。
  目前,国际上专门论述基因定位作图的书籍还不多,在国内图书市场,基本没有见到,为此我们翻译了这本书。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可供参阅和对照的有关中文正式出版物和公认确定的诸多学术名词的中文译名,我们还不掌握,只是应用了常见的中文文献,以及自身教学和学术场合交流应用的一些名词,我们深知这些中文译名也许并不准确和正确,不能得到大家公认,欢迎广大读者在读到此类问题时,来信给予批评指正。
新疆棉高产稳产的遗传学基础:分子标记与育种改良 作者: 王立新, 李明哲, 张伟 出版社: 农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新疆棉(Gossypium hirsutum L.)高产、优质、抗逆性状的遗传学基础,聚焦于如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基因组选择(GS)策略,来加速新品种的创制与改良进程。全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从棉花遗传背景、关键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入手,逐步过渡到前沿的分子技术应用与育种实践。 第一部分:新疆棉遗传资源与性状遗传基础 本部分首先勾勒出新疆棉在我国棉花产业中的核心地位,分析了其在特定生态环境下形成的独特遗传优势与育种挑战。 第一章 新疆棉遗传资源概述与多样性评估: 详细介绍了新疆棉的主要来源、遗传背景及其在育种上的重要意义。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传统的形态学指标结合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如SSR、InDel)对现有新疆棉种质资源库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估,为后续的育种材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探讨了近缘野生种和地方品种的基因流向及其在引入优异基因方面的潜力。 第二章 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 对决定棉花产量的核心性状——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率以及纤维品质指标(如纤维长度、马克隆值、纤维强力等)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对多性状的遗传度分析,明确了哪些性状主要受加性遗传控制,哪些受非加性遗传控制,从而指导选择何种育种方法最为有效。分析了环境因素对这些性状表现的复杂影响。 第三章 抗逆性状的遗传解析: 针对新疆棉在生长季面临的干旱、高温胁迫及病虫害(特别是枯萎病和铃虫害)的挑战,本章集中研究了相关抗逆基因或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的定位。利用前人的遗传群体(如重组自交系RILs或双单交F2群体)数据,初步映射出与抗逆性相关的遗传区域,为后续的更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分子标记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本部分聚焦于分子标记的开发、筛选与应用策略,强调如何将这些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常规育种流程中。 第四章 SSR与InDel标记的筛选与优化: 详细阐述了微卫星(SSR)和插入/缺失(InDel)标记在棉花基因组中的分布特征,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PCR引物组。重点讨论了如何构建高密度的标记图谱,并利用这些标记进行亲缘关系鉴定、群体结构分析,以及早期苗期性状的快速预测。 第五章 遗传图谱的构建与精细定位: 介绍了利用分离群体构建高分辨率遗传图谱的方法论,包括目标性状的表型数据采集、分子标记的基因型鉴定流程。重点介绍了利用BSA(池式选择分析)技术对与特定抗逆性状相关的QTL进行快速、低成本的初步定位,并指导后续的精确连锁分析。 第六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的实施: 这是本书实践性最强的一章。系统介绍了如何将已鉴定的标记与育种目标性状紧密关联,并设计出可用于大规模苗期筛选的标记体系。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MAS在加速优良基因簇积累和消除不良基因方面的实际效率提升。特别关注了如何利用标记技术快速筛选出具有优异纤维品质性状的植株,缩短选育周期。 第三部分:前沿基因组学技术与智能育种策略 本部分面向未来,介绍了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新兴技术,旨在实现育种效率的革命性突破。 第七章 新疆棉基因组测序与参考图谱的构建: 概述了目前已发表的新疆棉基因组测序进展,重点分析了参考基因组在基因挖掘中的作用。阐述了如何利用现有参考序列,结合片段重组或杂交数据,构建更具代表性的“新疆棉特有”基因组组装或图谱。 第八章 基因组选择(GS)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方案: 详细讲解了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 GS)的统计学模型,包括GBLUP、Bayes方法等。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高密度SNP芯片数据,构建可靠的训练群体,并对缺乏表型数据的育种后代进行预测。本书提供了新疆棉GS模型在产量和抗病性状预测上的初步验证数据和最佳实践模型参数设置。 第九章 基因编辑技术在定向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探讨了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在棉花基础研究和育种中的潜力。重点关注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对已定位的关键调控基因(如影响纤维发育或胁迫响应的基因)进行精确修改,以期突破传统杂交育种的瓶颈,实现特定性状的“一站式”改良。 第四部分:田间试验与品种认证 第十章 区域试验与品种绿色通道: 本书最后一部分回归到实际应用,阐述了分子标记信息如何整合到国家或区域品种试验流程中。讨论了如何利用分子标记验证新品系的纯度和遗传稳定性,并为新品种的快速审定和推广提供分子层面的数据支持,确保新品种在新疆特定环境下的高产稳产性能。 --- 本书特点: 本书理论深度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不仅适合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也为新疆及西北内陆地区棉花育种工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分子技术操作指南和策略参考。全书数据详实,图表丰富,是指导新疆棉分子育种实践的权威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物技术领域充满好奇心的科技爱好者,虽然我的本职工作与生物学无关,但我一直关注着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基因组学的发展。这本书《植物基因组作图手册:遗传作图与物理作图》是我近期阅读的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籍。它以一种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向我展示了科学家们如何“绘制”植物的基因组“地图”。我惊叹于遗传作图和物理作图这两大技术的精妙之处。通过对遗传标记的分析,科学家们能够像侦探破案一样,追踪基因在植物家族中的遗传规律,最终定位到关键的基因区域。而物理作图则更像是“测量”,通过直接分析DNA的物理结构,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准确位置。书中对这两种方法的介绍,让我对基因组作图的整体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实际应用案例的描述,例如如何利用基因组作图来改良作物的产量、抗病性等重要性状,这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如何直接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尽管书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对我来说还是有些挑战,但我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这本书让我对植物的奥秘有了更深的敬畏,也让我对未来的农业和生命科学发展充满了乐观的期待。

评分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艺师,虽然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田间管理和作物栽培,但我一直对“如何更科学、更高效地改良作物”抱有浓厚的兴趣。我听说基因组作图是现代育种的重要手段,但一直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了这本《植物基因组作图手册:遗传作图与物理作图》,一开始我还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写得相当浅显易懂,即使是我这样的“门外汉”也能大致领会其中的精髓。它就像一部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将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用生动的语言解释出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标记”的介绍,它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些“标记”能够帮助我们追踪基因在后代中的传递。虽然我对具体的作图方法和技术细节还无法完全掌握,但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我对基因组学的兴趣,让我看到了现代育种的巨大潜力。我开始理解,原来通过精密的基因组“导航”,我们可以更精准地找到那些决定作物优良性状的“宝藏”。这本书让我对“科学种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专业书籍,更是一本能够启迪思维、激发对科学探索热情的读物。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是一名正在攻读植物分子育种方向的博士生,之前一直苦于缺乏一本全面、深入且实用的基因组作图指导手册。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侧重于某一特定技术,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这本《植物基因组作图手册:遗传作图与物理作图》的出现,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我尤其欣赏它对遗传作图和物理作图的系统性梳理,从基础的连锁分析原理,到各种标记类型(RFLP、SSR、SNP等)的详细介绍和应用,再到重组率的计算和图谱的构建,都讲解得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更重要的是,书中融入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操作细节,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动手实践的研究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曾经在构建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基因定位时遇到了瓶颈,反复查阅文献也未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这本书中关于RIL群体构建、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的部分,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指导,让我茅塞顿开,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实验。我还会特别提到书中对于物理作图部分的处理,它不仅解释了BAC文库、YAC文库等技术,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些文库进行基因定位和染色体克隆,这对于研究大型、复杂基因组的植物来说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是我的案头必备,也是我向同行强烈推荐的“神器”。

评分

作为一个资深的植物育种技术员,我经常需要接触到各种育种工具和技术,而基因组作图无疑是其中最核心、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多年来,我见证了从传统的标记辅助选择到如今高通量测序和基因组编辑的飞速发展,但对于基因组作图的深层理解,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这本书《植物基因组作图手册:遗传作图与物理作图》恰好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娓娓道来基因组作图的奥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作图群体(如DH、RIL、BC等)的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研究场景,让我对如何根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作图群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在解释遗传距离和重组率时,运用了大量图示和公式,并且提供了详细的计算步骤,这对于我这种偏重实践操作的人来说,非常有帮助,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另外,书中对物理图谱的介绍,特别是如何利用物理图谱来验证遗传图谱的准确性,以及在基因克隆和精细定位中的作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意识到,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对基因组的全面认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亲切,没有过于生涩的学术术语,使得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相对容易地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刚步入科研殿堂的植物学研究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基因组作图方法和技术的书籍,以期为我的学位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本书《植物基因组作图手册:遗传作图与物理作图》无疑是我近期最满意的“战友”。它的内容涵盖了从最基础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到最前沿的基因组测序技术,让我能够在一个宏观的框架下理解基因组作图的整个过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作图策略的对比分析,例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如定位数量性状基因、研究基因功能等)来选择最合适的作图群体和作图方法,这对于指导我的实验设计至关重要。书中对于连锁分析和重组率的计算过程,也做了非常细致的讲解,并且提供了多种计算软件的介绍,这让我能够快速上手,进行实际的数据分析。此外,书中对物理图谱的介绍,例如如何利用限制性酶切图谱、FISH技术等来构建高分辨率的物理图谱,并将其与遗传图谱相结合,实现基因的精确定位,这让我对基因组的精细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非常令人满意,并且配以大量的图表和参考文献,为我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更多途径。

评分

很专业的书籍,买来作为手头参考书,很满意。

评分

书很好,有待慢慢的看啊书很好,有待慢慢的看啊

评分

植物基因组作图手册:遗传作图与物理作图--基础的书京东也有哦

评分

京东也有专业书籍,现在好啦。

评分

感觉跟正版 一样 感觉跟正版 一样

评分

书的内容还是挺好的,但是翻译水平有待提高

评分

想看看其中关于分子标记作图的内容

评分

挺好的书。

评分

植物基因组作图手册:遗传作图与物理作图--基础的书京东也有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