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

苹果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明祥 等 著
图书标签:
  • 苹果
  • 病虫害
  • 防治
  • 农业
  • 园艺
  • 果树
  • 图册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识别
  • 原色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45508
版次:1
商品编码:1033146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农作物病虫害田间诊断技术丛书
出版时间:2007-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9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苹果病害及防治、斑点落叶病、果锈病、青霉病、梨小食心虫、苹果小食心虫、黑玛绒金龟、苹果褐卷叶蛾、角斑古毒蛾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冯明祥,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79年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果树害虫防治研究。1998年调至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事果树、茶树和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任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植保学会理事,青岛市农学会理事,青岛市茶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4~2009)、青岛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截止到2006年底,主要著作有《落叶果树害虫原色图谱》、《李杏樱桃病虫害防治》,《板栗病虫害防治》,《苹果梨山楂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桃杏李樱桃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无公害果园农药使用指南》等11部:协助编著著作13部,主要有《苹果病虫害防治》、《梨树病虫害防治》、《中国果树病虫志(第二版)》、《暴国农药使用指南》,《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二版)》、《中国落叶果树实用技术大全》、《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等,并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

目录

一、苹果病害及防治
1.腐烂病
2.干腐病
3.轮纹病
4.炭疽病
5.霉心病
6.苦痘病
7.黑点病
8.裂果病
9.青霉病
10.日灼
11.果锈病
12.花脸病
13.褐斑病
14.斑点落叶病
15.轮斑病
16.灰斑病
17.广粉病
18.花腐病
19.锈病
20.小叶病
21.黄叶病
22.花叶病
苹果病害的防治
二、苹果害虫及防治
1.桃蛀果蛾
2.梨小食心虫
3.苹果小卷蛾
4.苹果小食心虫
5.棉铃实夜蛾
6.玉米螟
7.康氏粉蚧
8.绿盲蝽
9.苹果瘤蚜
10.绣线菊蚜
11.黑玛绒金龟
12.小青花金龟
13.苹毛丽金龟
14.铜绿丽金龟
15.白星花金龟
16.日本大灰象
17.蒙古土象
18.棉褐带卷蛾
19.黄色卷蛾
20.苹果褐卷叶蛾
21.黄斑长翅卷蛾
22.芽白小卷蛾
23.金纹细蛾
24.旋纹潜蛾
25.黑星麦蛾
26.苹果巢蛾
27.舞毒蛾
28.古毒蛾
29.角斑古毒蛾
30.盗毒蛾
31.美国白蛾
32.梨叶斑蛾
33.苹梢鹰夜蛾
34.毛翅夜蛾
35.桃剑纹夜蛾
36.梨剑纹夜蛾
37.亚梨威舟蛾
38.黄剌蛾
39.扁刺蛾
40.双齿绿刺蛾
41.黄褐天幕毛虫
42.苹掌舟蛾
43.大窠蓑蛾
44.绿尾大蚕蛾
45.梨冠网蝽
46.苹果全爪螨
47.山楂叶螨
48.二斑叶螨
49.苹果透翅蛾
50.苹果小吉丁
51.星天牛
52.顶斑瘤筒天牛
53.苹果绵蚜
54.梨枝圆盾蚧
55.大青叶蝉
56.蚱蝉
苹果害虫的防治

前言/序言


《绿色丰收:现代果园的病虫害管理之道》 引言 果园,是孕育希望的土地,是自然馈赠的宝库。每一颗饱满的果实,都凝聚着果农的辛勤汗水与对自然的敬畏。然而,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场无声的战争从未停息——那就是病虫害的侵袭。它们如同潜伏的敌人,伺机而动,轻则影响果实的品质与产量,重则可能导致整季的收成付之东流。因此,掌握科学有效的病虫害管理知识,是实现果园丰收,保障农民收益,乃至维护食品安全的关键。 《绿色丰收:现代果园的病虫害管理之道》并非一本图册,它是一部系统性的、面向实践的果园病虫害综合管理指南。本书旨在为广大果农、农业技术人员、园艺研究者以及所有关注果品生产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前沿且易于操作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我们不侧重于以图谱形式呈现病虫害的外部形态,而是深入剖析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从源头出发,构筑一道坚实的绿色防线。 本书核心理念:综合防治,绿色可持续 本书的核心理念是“综合防治,绿色可持续”。我们摒弃了单一、粗暴的化学药剂防治模式,而是提倡一种集成了多种防治手段的生态农业管理方式。这包括: 农业防治: 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优化果树生长环境,增强其自身抗逆性。 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设备和手段,直接捕捉、驱赶或杀灭害虫,减少化学品使用。 生物防治: 充分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自然力量,以虫制虫,以菌制菌,实现生态平衡。 化学防治: 在必要且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化学药剂,并精准、适时使用。 这种综合防治模式,不仅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更能保护果园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第一部分:病虫害的诊断与监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进行任何防治措施之前,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监测是重中之重。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果园中常见的各类病虫害的识别要点。 病害的精准诊断: 症状学解析: 我们将详细阐述各类病害在果树不同部位(叶片、枝干、果实、根系)的表现。这包括但不限于:斑点、枯萎、溃疡、锈斑、霉层、畸形、落花落果等。书中将提供如何区分不同病害症状的技巧,例如,如何通过斑点的颜色、形态、大小、边缘特征以及是否伴随其他现象(如茸毛、分泌物)来判断。 病原体解析: 简要介绍果树常见病害的主要病原体类型,如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等。理解病原体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如其生存环境、传播方式、潜育期等,有助于我们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环境因素分析: 深入分析气候条件(温度、湿度、降雨、光照)、土壤条件(肥力、pH值、排水性)、栽培管理(通风透光、修剪、灌溉、施肥)等环境因素与病害发生的关系。例如,高温高湿环境易诱发某些真菌病害,而不良通风则可能加剧细菌性病害的传播。 虫害的精准诊断: 害虫的识别: 详细介绍果园中各类重要害虫的成虫、若虫(幼虫)和卵期形态特征,以及它们在果树上造成的为害症状。我们将区分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蚜虫、螨类、蚧壳虫)和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如各种食叶性幼虫、象甲),以及钻蛀性害虫。 为害迹象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的害虫,分析其典型的为害迹象,如叶片被啃食、卷曲、变色,枝干被钻孔、流胶,果实被害虫蛀食、表面形成虫道、畸形等。 发生规律探究: 讲解害虫的发生代数、越冬方式、产卵习性、活动规律等。了解这些信息,是掌握害虫生命周期,并在最易防治的时期采取行动的关键。 监测技术与方法: 田间普查: 介绍不同季节、不同生育期的田间调查方法,如何系统地巡视果园,记录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以及危害程度。 诱捕器应用: 讲解各类物理诱捕器(如色板、性诱捕器、食诱捕器)的使用方法、布设原则及数据解读,以监测害虫的发生动态,预警虫害爆发。 病虫害预测预报: 介绍如何结合气象信息、田间监测数据,利用科学模型进行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测,为适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部分:农业防治——筑牢基础,增强果树自身抵抗力 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综合管理的基础,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并提升果树的健康水平。 品种选择与抗病育种: 强调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是源头控制病虫害最有效的手段。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果树类型适宜的抗病品种特性。 园地选择与清理: 详细说明选择排水良好、避风向阳的地块的重要性。强调清除园内的病株残体、杂草,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越冬场所。 合理栽培管理: 土壤管理: 讲解深耕、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平衡施肥的重要性,以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供充足养分,提高果树抗逆性。 修剪技术: 科学的修剪不仅能塑造树形,更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详细介绍冬季修剪、夏季修剪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何通过修剪剪除病虫枝。 水分管理: 讲解旱涝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灌溉,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 疏花疏果: 介绍合理疏花疏果能够改善果实着色,减少病虫害在果实上的侵染几率。 套袋技术: 针对部分果实病虫害,详细介绍果实套袋的原理、材料选择、操作方法及效果。 间作套种与伴生植物: 探讨在果园中种植某些特定植物,利用其挥发性物质驱赶害虫,或吸引天敌,构建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 第三部分:物理防治——巧用智慧,绿色驱逐病虫害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原理和手段,直接消灭或驱避害虫,具有无污染、无残留的优点。 机械防治: 人工捕捉: 针对一些大型害虫,介绍人工捕捉的有效时机和方法。 刮治病皮: 详细讲解如何刮除老树干上的粗糙病皮,清除其中的越冬害虫或病原体。 物理阻隔: 防虫网: 介绍不同规格的防虫网在果园设置中的应用,有效阻挡飞行性害虫。 树干涂白/缠绕: 讲解树干涂白或缠绕草绳等材料,对防治害虫越冬、日灼及部分虫害的积极作用。 光、声、温、湿调控: 诱杀: 详细介绍各种光源(如黑光灯)在诱杀夜出性害虫中的应用,以及其布设要点。 驱赶: 介绍利用特定声波或气味驱赶害虫的可能性。 温度与湿度控制: 探讨通过温室、遮阳网等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环境因子,抑制病虫害发生。 第四部分:生物防治——师法自然,以“敌”制“敌”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相互关系来防治病虫害,是最具生态效益的防治手段。 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 详细介绍这些重要天敌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如何在果园中创造有利于它们生存的环境,如保留草丛、种植蜜源植物。 天敌昆虫的释放: 讲解如何根据害虫的发生情况,科学地购买、保存和释放人工繁育的天敌昆虫,以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目的。 微生物防治: 苏云金杆菌(Bt): 介绍Bt在防治鳞翅目幼虫中的高效作用,以及不同剂型的使用方法。 白僵菌、绿僵菌等: 讲解这些真菌对昆虫的致病原理,以及如何喷施以控制害虫种群。 病毒杀虫剂: 介绍某些病毒对特定害虫的专一性杀灭作用。 植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 除虫菊、印楝素、鱼藤酮等: 讲解这些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杀虫原理和使用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友好性。 第五部分:化学防治——科学决策,精准高效 化学防治是当前果园病虫害防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本书强调的是在充分评估、精准诊断、科学选择和适时适量的前提下进行。 农药的选择原则: 高效低毒: 优先选择对靶标害虫(病菌)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天敌、益虫、人畜)低毒的农药。 低残留: 选择易于降解,在采收期前能够达到安全残留标准的农药。 对症下药: 强调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的具体时期,选择最合适的农药。 轮换用药: 讲解如何避免农药产生抗性,通过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轮换使用,延长农药的有效寿命。 农药的科学使用: 施药时机: 详细阐述如何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指标,选择最佳的施药时机,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并减少用药量。 施药方法: 介绍喷雾、灌根、涂抹等不同施药方法的技巧,以及如何确保药液均匀、足量覆盖。 剂型选择与配制: 讲解不同剂型(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的特点,以及正确的稀释与配制方法。 安全用药: 强调施药时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以及施药后的注意事项。 农药残留检测与管理: 介绍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用药,降低农药残留风险。 第六部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整合智慧,绿色丰收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读者如何将上述各种防治手段有机结合,形成一套适合自身果园实际情况的综合防治方案。 不同果树类型、不同病虫害组合的防治方案: 针对苹果、梨、桃、柑橘等主要果树,以及其普遍发生的代表性病虫害,提供具体的、分阶段的综合防治流程。例如,如何规划苹果树的病虫害全年防治计划,涵盖蚜虫、螨类、红蜘蛛、早期落叶病、黑星病等。 绿色果园建设: 探讨如何通过长期坚持综合防治,逐步建立起一个稳定、健康的果园生态系统,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病虫害抗性管理: 强调持续监测农药抗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防治措施的长期有效性。 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鼓励读者建立属于自己的病虫害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并根据预警信息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 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果农在实践综合防治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为读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结语 《绿色丰收:现代果园的病虫害管理之道》是一部关于知识、智慧和责任的书。我们相信,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本书提出的理念和方法,广大果农将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病虫害的挑战,生产出更优质、更安全、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果品。这不仅是对辛苦劳动的回报,更是对消费者健康和地球家园的郑重承诺。让我们携手,共创绿色、可持续的果业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图册简直是果农们的救星,特别是对于那些像我一样,刚接触果树种植没多久的新手来说。我记得去年我家的果园里突然冒出一些奇怪的斑点,叶子也开始卷曲,当时真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听,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有的说要用这个药,有的说要用那个土方,搞得我更是晕头转向,最后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眼睁睁看着收成大打折扣。今年我吸取了教训,特地入手了这本《苹果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里面的内容详实得让人踏实。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什么虫子会导致什么病”,更重要的是,它会用非常清晰的、高分辨率的彩色照片,把不同病虫害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表现都一一展示出来,简直就像是给每种病害都拍了“高清特写”。比如,苹果黑星病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褐色斑点,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生理性缺素,但书里明确指出了那种斑点的边缘特征和发展趋势。更别提那些害虫了,什么食心虫、蚜虫、红蜘蛛,书里把它们的成虫、幼虫甚至卵块都拍得清清楚楚,你拿着图册到田里一对比,立马就能锁定“敌人”。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比那些纯文字描述的书籍要有效率高出百倍不止。而且,它在“防治”这一块也做得非常专业,不是那种一概而论的“喷药就行”,而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气候条件,甚至是果树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了不同强度的综合防治方案,让你知道什么时候用生物农药,什么时候需要化学干预,真正做到了科学管理。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关于果树管理的书籍,但大多都流于表面,要么只讲病,不讲虫,要么只讲虫,不讲综合管理,搞得我需要东拼西凑好几本书才能勉强拼凑出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这本图册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它把苹果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主要和次要的病虫害都囊括进去了,而且图文并茂的展示,使得辨识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不太常见的但破坏性极强的病害的处理方式。比如,苹果轮纹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在储存期爆发,造成巨大损失。书里不仅详细展示了果实感染不同阶段的“轮纹”特征,还特意配了一章节讲解了采摘后到入库前的预处理措施,这一点很多普通图册是完全忽略的。再者,它对不同地区的特定病虫害也做了适当的区分和提示,虽然我所在的区域可能没有提到全部,但这种地域性的专业考量,让我感受到了编撰团队的严谨和用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有了一个强大的技术后盾随时提供支持,这种信心上的提升,其价值甚至超过了节省下来的农药开支。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有轻微强迫症的采购经理,平时工作就很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流程的规范性。所以,当我审视这本《苹果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时,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它能不能解决问题”,更是“它解决问题的逻辑是否严密、数据是否可靠”。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每一个病虫害的描述,都精确到了病原菌的学名(虽然我不太懂拉丁文,但知道有标注就觉得专业)、发生的气象条件阈值,以及最关键的——“关键易感期”。比如,它明确指出,某种真菌孢子萌发需要连续数小时的叶面湿度达到某个百分比以上,这对于制定精准的喷药窗口期至关重要。这让我学会了从“被动防治”转向“主动预测”。以前是看到病了才喷药,现在是根据天气预报,结合书中的病害发生模型,提前部署,变被动挨打为主动出击。而且,图册中关于药剂选择的部分,也极为严谨,它会列出不同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并提醒用户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这种对可持续农业的关注,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具有前瞻性的农业管理哲学指导。

评分

我以前总觉得,农业技术类的书籍,要么是那种老掉牙的教科书,文字晦涩难懂,充满了生僻的专业术语,读起来跟啃石头一样费劲;要么就是那种印刷粗糙、图片模糊不清的速成手册,根本看不出细节,根本无法用于实战。然而,这本《苹果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给我的感觉是彻底的颠覆。它的排版设计非常现代和人性化,色彩搭配既专业又舒服,让人愿意长时间翻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诊断流程设计。它不是简单地按照“病害名称A、B、C”来罗列,而是模拟了农户在田间遇到的真实场景——“叶片出现黄化和斑点怎么办?”——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图,引导你一步步排除干扰项。比如,它会对比生理性黄化、缺素黄化和病毒性黄化的细微差别,配上了放大镜下的细节图,即便是像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人,也能快速锁定问题根源。这种结构化的思维导图式的编排,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诊断效率。而且,它的“防治策略”部分,更是体现了其深厚的专业底蕴。它没有鼓吹某一种“特效药”,而是强调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结合。比如,对于潜伏在树皮缝隙中的越冬虫卵,它会指导你如何在休眠期进行刮除和涂白处理,这是一种治本的方法,比等到虫子孵化出来再喷洒农药要环保和有效得多。这种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指导,显示出编撰者对苹果种植全周期的深刻理解。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为了给我的一个乡镇合作社的农技推广员做培训资料。我需要一个既有高度专业性,又能在短时间内被一线工作人员掌握的视觉教材。这本《苹果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完美地契合了我的需求。它的图片质量简直达到了博物馆级别的清晰度,即便是打印出来作为教学挂图,效果也会非常好。更令人赞叹的是,它对病虫害的“发生历史和分布”也有简短的介绍,这有助于推广员理解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防治工作中去。例如,对于一些外来入侵性害虫,图册会特别用一种醒目的边框或图标进行标注,提醒大家保持高度警惕。此外,它对一些常见的“混淆”症状的鉴别,设计了一套“快速问答卡”似的小节,让推广员在现场遇到拿不准的情况时,可以快速对照,提高现场决策的准确率。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健康植株管理”的章节,它没有把重点放在打药上,而是强调了合理修剪、科学施肥对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的重要性。这种“以养代防”的核心理念,才是现代农业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本书能把如此深刻的道理,用如此直观易懂的方式传达出来,实属不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