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科技國際化的理論與戰略》是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高科技、新經濟與全球化:中國的三重聯動對策”的研究成果。《科技國際化的理論與戰略》闡述瞭科技國際化的特徵、規律、理論及評價方法,分析瞭科技國際化給我國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就我國加快自主創新、提高科技和經濟的國際競爭力,提齣瞭科技國際化的三重聯動戰略;並對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科技國際化進行瞭案例研究,對矽榖、上海和大連的科技國際化進行瞭實證研究。《科技國際化的理論與戰略》可供廣大科技人員、經濟管理人員和有關研究人員等使用,也可以作為高等院校有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精彩書評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風起雲湧.世界科技進步突飛猛進,國際政治、軍事形勢變幻莫測.文化問的衝突與交融日漸凸顯,生態、環境危機更加嚴峻,所有這些構成瞭新世紀鮮明的時代特徵。在這種形勢下,一個國傢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也隨之跨越瞭地域、時間、領域的局限.國際的、國內的、當前的、未來的、經濟的、科技的、環境的等各類相關因素之間的衝突與吸納、融閤與排斥、重疊與擠壓,構成瞭一幅錯綜復雜的圖景。軟科學為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問題提供瞭良方。
目錄
總序
第一輯序
前言
第一章 科技國際化的特徵及其區域集聚
第一節 科技國際化的含義與特徵
第二節 科技國際化的若乾規律
第三節 跨國公司海外科技機構的區域集聚
第四節 科技國際化的地域網絡理論
第二章 科技國際化的評價
第一節 國際化的幾種測量模型
第二節 科技國際化評價指標與方法
第三節 區域科技聚集地:科技國際化的高地
第三章 技術與市場聯動:科技國際化的戰略之
第一節 技術引進與技術發展的階段
第二節 技術引進與技術創新的良性循環
第三節 構築技術創新與市場聯動的支撐環境
第四節 技術與市場聯動的典型案例
第四章 跨國産學研聯動:科技國際化的戰略二
第一節 基於預期淨價值的跨國創新聯盟組建動因分析
第二節 跨國産學研聯動的典型模式
第三節 製度創新與産學研聯閤的規範化
第五章 技術創新、製度創新、組織管理創新聯動:科技國際化的戰略之三
第一節 製度創新與技術創新互動是科技國際化的必要條件
第二節 美國、法國、日本企業技術創新與製度創新互動的案例分析
第三節 建立健全大中型企業的技術創新製度
第四節 轉變用人機製和分配機製
第六章 三重聯動戰略的典範:對中興通訊的分析
第一節 中興通訊科技國際化的發展階段
第二節 技術與市場的國際化
第三節 製度創新與管理創新
第四節 中興通訊經濟增長因素分析
第七章 矽榖:科技國際化的最前沿區域
第一節 矽榖科技國際化的突齣錶現
第二節 國際化的高科技與風險投資的結閤
第三節 麵臨的問題
第八章 上海的科技國際化及其基礎條件
第一節 跨國研發機構和海外人纔在上海的集聚
第二節 跨國公司的溢齣效應
第三節 創新型經濟:科技國際化的經濟基礎
第四節 完善的區域創新體係
第九章 大連科技國際化的戰略重點與對策
第一節 科技國際化對大連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大連科技國際化的戰略重點
第三節 大連科技國際化的對策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2.知識供應鏈
關於國際化創新集群的形成機製眾說紛紜,韋伯的集聚理論從經濟學的角度解釋瞭創新集群的形成動因,而馬歇爾的集聚理論則主要著眼於自然因素和政府政策。交易費用理論認為減少交易費用是創新集群的動因,創新理論則強調創新集群對於企業創新能力提高的作用,産業組織理論把産業壁壘的降低看做是創新集群形成的關鍵因素。比較認同創新理論,本書對於知識供應鏈和知識網絡的探討也是基於這種理論(薑照華等,2004)。
隨著知識産權製度的進一步完善,知識作為資本和可齣賣是産品的性質已被人們所接受。美國得剋薩斯州立大學奧斯丁分校商學院教授Davenport在與Prusak閤著的新書Working Knowledge中,提齣瞭知識市場理論。其意是指企業的知識活動與傳統的、有形的商品並無二緻,知識可以交易、購買、交換、尋找與製造;知識市場的主要定價機製是基於互惠性,也就是期望自己付齣知識商品時,可以得到有價知識的期待;除此之外,知識也可以有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以利於各方進行交易。這意味著把物流中供應鏈的相關理論應用到知識管理當中是完全有可能的,而創新集群中企業及相關組織機構組成的知識網絡則為這種應用提供瞭可能。
在國內,知識供應鏈較早是由同濟大學張曙教授提齣的,但他並沒有給齣知識供應鏈的定義,而是就如何將物流領域內供應鏈的經驗和知識應用於對知識流的管理提齣瞭自己的思路。此後,國內的學者陸續提齣不同的關於知識供應鏈的定義,如桂林電子工業學院的蔡翔等認為,所謂知識供應鏈是指圍繞某一核心主體,以滿足上下遊需求為導嚮,通過知識流將知識的供應者-知識的創新者-知識的使用者連接起來,以實現知識的經濟化與整體優化目標的功能鏈接結構模式。在國傢層麵上,知識供應鏈包括作為知識供應鏈核心的企業(知識的需求者、購買者、應用者、提供者)、大學和科研院所(知識的提供者、科技中介機構、需求信息、供應信息的擁有者)。企業對新産品的開發和技術創新産生對知識的需求,這種需求信息往往通過中介機構發布,有時企業也直接與大學或科研院所進行項目開發閤作,或者通過自己的技術中心自主開發。在企業微觀層麵上,知識供應鏈係統的主體主要是技術工人、R&D;人員、銷售人員和企業傢,企業傢是企業知識供應鏈的核心主體。作為知識供應鏈的管理者、組織者,企業傢決定著知識創新資源的配置與使用,更有效地協調與整閤其他行為主體的創新活動,以減少交易成本,便於知識管理與決策。其他行為主體則是作為協同主體,發揮參與、配閤的作用。在不同的階段,核心主體和協同主體可能不相同。
前言/序言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風起雲湧,世界科技進步突飛猛進,國際政治、軍事形勢變幻莫測,文化間的衝突與交融日漸凸顯,生態、環境危機更加嚴峻,所有這些構成瞭新世紀最鮮明的時代特徵。在這種形勢下,一個國傢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也隨之超越瞭地域、時間、領域的局限,國際的、國內的、當前的、未來的、經濟的、科技的、環境的等各類相關因素之間的衝突與吸納、融閤與排斥、重疊與擠壓,構成瞭一幅錯綜復雜的圖景。軟科學為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問題提供瞭良方。
軟科學一詞最早源於英國齣版的《科學的科學》一書。日本則是最早使用“軟科學”名稱的國傢。盡管目前國內外專傢學者對軟科學有著不同的稱謂,但其基本指嚮都是通過綜閤性的知識體係、思維工具和分析方法,研究人類麵臨的復雜經濟社會係統,為各種類型及各個層次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它注重從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環境等各個社會環節的內在聯係中發現客觀規律,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案。世界各國,特彆是西方發達國傢,都高度重視軟科學研究和決策谘詢。軟科學的廣泛應用,在相當程度上改善和提升瞭發達國傢的戰略決策水平、公共管理水平,促進瞭其經濟社會的發展。
在我國,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麵對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和新科技革命的機遇與挑戰,黨中央大力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提倡尊重知識、尊重人纔,積極推進決策民主化、科學化。1986年,國傢科委在北京召開全國軟科學研究工作座談會,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萬裏代錶黨中央、國務院到會講話,第一次把軟科學研究提到為我國政治體製改革服務的高度。1988年、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發齣“大力發展軟科學”、“加強軟科學研究”的號召。此後,我國軟科學研究工作體係逐步完善,理論和方法不斷創新,軟科學事業有瞭蓬勃發展。
科技國際化的理論與戰略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科技國際化的理論與戰略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