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它是研究“辨证”的基本知识,既散见于《灵枢》、《素问》两部古医经中,尤其集中地记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凡十九条。因此,从来研究病机的,无不首先研习这十九条。 本书分为经文节录、概述、临证分析、王刘张三家分析病机的比较观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病机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它是研究“辨证”的基本知识, 既散见于《灵枢》、《素问》两部古医经中,尤其集中地记载于《素问· 至真要大论》,凡十九条。因此,从来研究病机的,无不首先研习这十九 条。
唯十九条言简旨深,虽经注释,仍不易领悟其在临证时的具体运用。
作者将十九条的原文拆散,提取其所有三十病证,分列于形体、藏气、二 阴、神志四类。每一病证,都就其原条文的精神所在,分析其为寒为热, 属虚属实之不同证候,并各拟附施治方药,足以启发对古典医籍理论的体 会和临证具体运用理论的方法。
本书可供学习研究中医学者及临床医师参考。
经文节录
一、概述
(一)发病
(二)病因
(三)辨证
二、临证分析
(一)形体诸病
1.眩晕
2.瞀冒
3.项强
4.口噤
5.振掉
6.瘛疭
7.厥逆
8.痿蹙
9.鼓栗
10.痉
11.强直
12.收引
13.转戾
14.肘肿
15.胀满
16.疮
17.酸疼
(二)藏气诸病
18.喘腣
19.郁
20.冲逆
21.呕吐
22.吐酸
23.下迫
(三)二阴诸病
24.大便固秘
25.癃闭
26.泄泻
27.小便浑浊
(四)神志诸病
28.狂
29.躁
30.惊骇
三、王刘张三家分析病机的比较观
方名索引
我是一名对中医历史和发展历程非常感兴趣的研究者。市面上关于中医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够让我眼前一亮的却不多。这套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为中医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名家临证医著重刊”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精选了历代名家的经典医著,并且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和注释。我注意到,书中收录的医案,很多都来自于一线临床,真实反映了名家们是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这对于我们研究中医的临床发展脉络,以及不同学派的临证特点,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特别是书中对一些古代医家思想的梳理和评价,非常有深度,也很有启发性。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医案,更是对这些医案背后的思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帮助我们理解名家们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诊断和治疗。我觉得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医发展史,或者想要学习历代名家临证经验的研究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确实很精美,厚重的纸张,典雅的封面设计,一看就很有收藏价值。我最喜欢的是它在内容呈现上的用心,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服。尤其是那些古籍原文的引用,都做了非常细致的校勘和注释,这对于我这种对古籍原文比较挑剔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看古籍最怕的就是错漏和误读,这套书的严谨性让我可以放下心来,专注于理解医理。而且,它在古代医学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之间的衔接上也做得相当不错。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透,但初步翻阅下来,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堆砌的书,更是在探讨如何将古人的智慧转化为解决当下病患的实际方案。这种“古为今用”的视角,在我看来是中医书籍最宝贵的地方之一。它没有生硬地将理论脱离临床,而是通过大量的医案分析,生动地展示了辨证论治的精髓。对于想要深入理解中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学习平台。
评分拿到这套书,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浓厚的学术氛围。书中的文字,无论是理论的阐述还是医案的分析,都透着一股严谨和沉静。作者在引用古籍时,都会注明出处,并且对一些关键的字词进行解释,这对于我这种喜欢追根溯源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我一直觉得,中医的精髓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而这套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在讲医学,更是在传递一种中医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阴阳”、“五行”等基本概念的阐释,并不是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以及与自然现象的联系,来帮助读者理解其内在的深刻含义。这让我意识到,学习中医,不仅仅是学习一套技术,更是学习一种看待世界、理解生命的方式。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医学知识本身,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和哲学智慧。
评分我是一位资深的中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这行里摸爬滚打这么久,深知临证的重要性,也见过不少理论扎实却临证乏力的同行。这套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块的空白。它不是那种空谈理论的书,而是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我尤其欣赏它在“病机分析”上的深度挖掘,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病因病机,而是深入到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个体差异所带来的病机变化。这对于精准辨证施治至关重要。而且,书中对“运气学说”的解读,也显得格外透彻。我一直认为,运气学说是中医认识和防治疾病的一个重要维度,但很多时候,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深奥性,往往被忽略或误解。这套书却能将其与临证紧密结合,指出如何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运用运气学说的指导思想,来调整治疗方案,这在以往的书籍中是很少见的。我读完其中的几篇文章,感觉自己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也有了新的启发。
评分我个人对中医的了解相对来说比较浅薄,平时看书总觉得有些晦涩难懂,尤其是涉及到复杂的理论推演时,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这套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渴望进步但又缺乏基础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它在讲解中医理论的时候,非常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点点地引导读者进入中医的深邃世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经典理论的阐释,并没有直接搬用古人的原话,而是结合了现代的语言习惯和医学知识,进行了非常生动形象的类比和解释。这种“翻译”的过程,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同时,它还插入了一些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我记得其中有一个关于“湿邪”的论述,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清晰地展现了湿邪的形成、演变以及治疗思路,让我豁然开朗。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中医入门或者进阶的辅助读物,它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