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钢筋识图算量基础教程(第2版全面适应很新11G101平法图集)

平法钢筋识图算量基础教程(第2版全面适应很新11G101平法图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波等 著
图书标签:
  • 平法图集
  • 钢筋识图
  • 钢筋算量
  • 建筑工程
  • 工程测量
  • 施工图
  • 11G101
  • 平法钢筋
  • 教程
  • 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46789
商品编码:1027681976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城市化进程中的大众传媒

原价:47.00元

作者:邓庄 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5112231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基本进程和重要标志,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报业的生成、发展以及当前发生的变革,正是以走向城市化、现代化的中国为框架展开的。在报纸的发展历程中,城市化不仅仅是一个背景,而是以无处不在的方式渗透在报纸的各个方面;报纸也不仅仅是城市化、现代化的镜像,它参与了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双方彼此嵌入,互相促动。《城市化进程中的大众传媒》通过对佛山的报纸和城市化的分析,来把握社会发展和媒介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把握新闻信息与社会现实之间所构成的多层次复合关系,多角度地反映传媒的社会价值。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四、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 城市化与大众传媒
第一节 城市、城市化的内涵和意义
一、城市的内涵与意义
二、城市化的内涵与意义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中的大众传媒
一、大众传媒在城市化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
二、城市化对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第二章 城市化进程与报业发展
第一节 佛山的城市化进程与报业发展历程
一、佛山的城市化进程分析
二、佛山的报业发展历程分析
第二节 城市化背景下佛山报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城市化与报业发展空间
二、城市化与报业竞争格局

第三章 城市化与传媒转型
第一节 城市社会转型与传媒转型
一、城市社会转型
二、城市传媒转型
第二节 城市化背景下佛山报业的转型
一、佛山报纸角色与功能的转型
二、佛山报纸内容和形态的转型
第三节 佛山传媒的媒介融合转型
一、媒介融合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网络信源扩张与报纸新闻生产转型
三、跨媒介集团成立的动因
四、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报道模式创新
五、跨媒介发展的功能和意义
六、媒介融合的问题与趋势

第四章 城市社会分化与传媒整合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分化与传播分化
一、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分化的加剧
二、社会分化趋势下的传播分化
三、大众传媒的社会整合功能
第二节 大众传媒与城市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
一、佛山报纸对农民工群体的再现分析
二、大众传媒与弱势群体的话语权保障
第三节 民生新闻与城市和谐社会建设
一、城市化与民生新闻的兴盛
二、民生新闻与城市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五章 城市文化建构与传媒提升
第一节 城市文化与大众传媒
一、城市文化构建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城市文化构建中的传媒力量
第二节 大众传媒对城市文化的整合提升
一、媒介空间与地域文化认同
二、媒介责任与核心价值观培育
三、媒介建构与多元文化需求满足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邓庄,男,湖南永州人,传播学博士,先后就读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在珠三角媒体从事过十年的新闻采编工作,现任教于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作者曾获得全国商报好新闻奖一等奖、广东新闻奖二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等8个国家级和省级新闻奖,近年来在《中国记者》、《编辑学刊》、《暨南学报》等核心期刊卜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文摘


序言



《建筑识图与施工测量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建筑工程领域的初学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学习资料,涵盖了建筑识图与施工测量两大核心技能。全书内容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理论与实践并重,力求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将来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根基。 第一篇 建筑识图基础 建筑识图是建筑行业从业者的基本功,理解和读懂施工图纸是进行后续设计、施工、预算等工作的前提。本篇内容将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建筑识图的要领。 第一章 识图概述与基本原则 1.1 什么是建筑识图? 1.1.1 建筑识图的定义与重要性。 1.1.2 建筑识图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从设计阶段的图纸理解,到施工阶段的按图施工,再到竣工验收的图纸核对,无一不依赖于准确的识图能力。 1.1.3 掌握识图技能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沟通成本,避免工程失误。 1.2 识图的基本原则 1.2.1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先从整体轮廓、平面布局入手,再深入到构件详图、节点构造。 1.2.2 上下文联系:将单一图纸置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背景下理解,例如,理解某个墙体的平面位置,需要结合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相关节点详图。 1.2.3 图层与图例的解读:掌握图纸中不同图层代表的意义,理解各种符号、线型、填充图案所代表的构件类型、材质、尺寸等信息。 1.2.4 尺寸与比例的运用:准确理解图纸上的尺寸标注,并能根据比例尺估算或测量实际尺寸。 1.3 识图的常用方法与技巧 1.3.1 读图顺序:一般遵循“先平面、后立面、再剖面”的原则,然后结合详图和节点。 1.3.2 联想与空间想象:通过二维图形在脑海中构建出三维的建筑实体,将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信息进行整合。 1.3.3 关键部位的识别:重点关注轴线、房间编号、标高、门窗洞口、楼梯、柱、梁、板、墙等关键部位的表达。 1.3.4 规范性与标准化:了解国家及行业的相关制图规范,这有助于理解图纸的严谨性和统一性。 第二章 图纸的组成与类型 2.1 建筑工程图纸的构成要素 2.1.1 图框:包括图名、图号、比例、出图日期、设计人员、校对人员等基本信息。 2.1.2 图例:解释图纸中使用的各种符号、线型、填充图案的含义。 2.1.3 标注:包括尺寸标注、标高标注、符号标注、材料标注等。 2.1.4 文字说明:对图纸中不易表达的内容进行文字解释,如技术要求、材料说明、施工工艺等。 2.2 建筑施工图的分类与表示方法 2.2.1 平面图:表达建筑物的水平投影,反映房间布局、墙体位置、门窗洞口、楼梯、柱、梁等。 2.2.1.1 轴线与定位:理解轴线的意义,它是建筑构件定位和尺寸控制的重要依据。 2.2.1.2 房间划分与编号:了解房间的编号规则及其在平面图上的表示。 2.2.1.3 门窗洞口表达:掌握不同类型门窗在平面图上的符号和开启方式。 2.2.1.4 楼梯表达:理解楼梯的平面表示方法,包括踏步方向、休息平台等。 2.2.2 立面图:表达建筑物的垂直投影,反映建筑物的外部造型、门窗、阳台、屋顶等。 2.2.2.1 檐口、屋脊、女儿墙:识别屋顶形式及其细部构造。 2.2.2.2 门窗、阳台、雨篷:理解其在立面图上的尺寸和造型。 2.2.2.3 装饰线条、外墙材料:识别建筑物的装饰元素和外墙材料。 2.2.3 剖面图:通过假想的垂直或水平剖切平面,将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和构造清晰地展现出来。 2.2.3.1 剖切符号:理解剖切符号的方向和位置,从而确定剖面图所反映的区域。 2.2.3.2 剖面中的构件表达:准确识别剖切到的墙体、楼板、梁、柱、楼梯等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2.2.3.3 楼层与标高:理解剖面图中各层的标高关系,是判断建筑层高和整体高度的关键。 2.2.4 详图(节点详图):对建筑物的某些重要部位或复杂部位进行放大绘制,以更详细地展示其构造和连接方式。 2.2.4.1 墙体构造详图:如外墙保温构造、女儿墙构造等。 2.2.4.2 楼地面构造详图:如防水层、找平层、面层等的构成。 2.2.4.3 门窗安装详图:包含门窗框与墙体的连接、密封处理等。 2.2.4.4 细部节点:如雨水管安装节点、阳台栏杆连接节点等。 2.2.5 结构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各层结构平面图(梁、板、柱、墙)、结构剖面图、节点详图等,用于指导建筑物的结构施工。 2.2.5.1 梁、板、柱、墙的识别:理解结构图中不同构件的轴线编号、截面尺寸、配筋等信息。 2.2.5.2 配筋图的解读:掌握钢筋的直径、根数、弯钩、加密区等表示方法。 2.2.6 建筑施工图的绘制国家标准:介绍GB 50001《建筑制图标准》等相关国家标准,强调图纸规范化绘制的重要性。 第三章 常用建筑构件的识图 3.1 基础类型与识图 3.1.1 独立基础、联合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 3.1.2 基础平面图、基础剖面图的识读。 3.1.3 基础钢筋的表示与理解。 3.2 墙体类型与识图 3.2.1 承重墙、非承重墙、剪力墙、隔墙等。 3.2.2 墙体厚度、材料、构造的识别。 3.2.3 洞口、预埋件的表示。 3.3 楼板与楼梯的识图 3.3.1 现浇楼板、预制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结构特点。 3.3.2 楼板配筋图的解读。 3.3.3 楼梯的平面、立面、剖面表示方法。 3.3.4 楼梯的踏步、平台、栏杆等构件的识读。 3.4 门窗的识图 3.4.1 门窗的类型、尺寸、开启方式。 3.4.2 门窗洞口尺寸与预留尺寸。 3.4.3 门窗的材质、五金件表示。 3.5 屋顶与天花板的识图 3.5.1 坡屋顶、平屋顶的构造。 3.5.2 天花板的造型、吊顶构造。 3.6 装饰构件的识图 3.6.1 檐口、线条、雕塑等。 3.6.2 墙面、地面、天花板的装饰材料与做法。 第二篇 施工测量基础 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保证了建筑物的准确位置、正确尺寸和合格质量。本篇内容将重点介绍施工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仪器。 第四章 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4.1 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4.1.1 测量、测设、控制网。 4.1.2 误差与精度: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分类(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以及如何控制测量精度。 4.1.3 坐标系统:大地坐标系、地方坐标系、城市坐标系以及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4.1.4 测量的基本任务:测定物体的位置、尺寸,绘制地形图,建立控制网等。 4.2 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4.2.1 准确性:确保测量的结果符合设计要求,不能有大的偏差。 4.2.2 及时性:按照施工进度要求,及时提供测量数据和成果。 4.2.3 经济性: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理的测量方案。 4.2.4 安全性:在测量作业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第五章 常用测量仪器与操作 5.1 水准仪 5.1.1 水准仪的结构与原理。 5.1.2 自动安平水准仪与补偿式水准仪。 5.1.3 水准仪的安置、调平与读数。 5.1.4 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高差测量、标高传递。 5.1.5 闭合水准测量与往返水准测量。 5.2 经纬仪 5.2.1 经纬仪的结构与原理。 5.2.2 经纬仪的安置、整平与照准。 5.2.3 角度测量:水平角、竖直角测量。 5.2.4 距离测量:视无棱镜测距、测距仪测距。 5.2.5 导线测量: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 5.3 全站仪 5.3.1 全站仪的组成与功能:集成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数据采集于一体。 5.3.2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仪器安置、坐标系统设置、测站设置、测量模式选择。 5.3.3 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坐标,将点位放出。 5.3.4 断面测量与地形测量。 5.3.5 全站仪的特点与优势。 5.4 GPS测量技术(简述) 5.4.1 GPS的基本原理。 5.4.2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第六章 施工测量基本技术 6.1 控制网的建立与测量 6.1.1 控制网的类型: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 6.1.2 控制点的布设原则与测量方法。 6.1.3 控制网的成果检查与精度评定。 6.2 建筑物定位测量 6.2.1 轴线测量与放样。 6.2.2 建筑物轮廓线测量与放样。 6.2.3 建筑物沉降观测。 6.3 标高传递与控制 6.3.1 标高点的设置与测量。 6.3.2 室内外标高点的控制。 6.3.3 楼层标高测量。 6.4 场地测量与土方测量 6.4.1 场地高程测量与地形图绘制。 6.4.2 土方量的计算与测量。 6.5 构件放样与定位 6.5.1 桩基、基础放样。 6.5.2 墙体、柱、梁、板的放样。 6.5.3 门窗洞口、预留孔洞的放样。 6.6 变形观测与监测 6.6.1 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 6.6.2 观测仪器的选择与数据记录。 6.7 竣工测量与移交 6.7.1 建筑物的竣工尺寸测量。 6.7.2 竣工图纸的编制。 附录 常用建筑术语解释 建筑工程常用国家标准及规范列表(仅供参考) 施工测量常用公式汇总 本书通过 detailed 的阐述和图文并茂的示例,力求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建筑识图与施工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为实际工程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非常合理,从基础到进阶,循序渐进,让我能够逐步掌握钢筋识图算量的精髓。特别是它对11G101平法图集的解读,非常接地气,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实际操作者快速理解和应用。它并没有上来就讲一堆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直观的钢筋符号、标注方式讲起,然后逐步引入到梁、板、柱、墙等不同构件的钢筋构造。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梁钢筋时,不仅给出了梁底纵筋、梁顶纵筋的配筋方法,还详细说明了箍筋的布置方式,包括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划分,以及箍筋的计算长度。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节点,比如梁与柱的连接、墙体与楼板的连接,书中也给出了清晰的图示和算量说明。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识别和计算了几个小工程的钢筋量,发现以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困惑,现在都迎刃而解。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走上钢筋算量的正轨,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成就感。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从“零基础”快速过渡到“入门精通”。对于11G101平法图集,它不是将图集内容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进行了深度提炼和系统性梳理。它从最基础的钢筋符号、标注方式讲起,逐步深入到梁、板、柱、墙、基础等各个构件的钢筋构造和算量规则。我尤其欣赏它对“搭接”和“锚固”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讲解,这在钢筋算量中至关重要,书中的图示和文字说明非常清晰,让我能够准确理解它们的作用和计算方法。它还针对性地讲解了如何根据图纸信息,准确地提取钢筋的直径、根数、长度、弯折等参数,并进行汇总计算。举个例子,在讲解楼板钢筋时,它会清晰地说明受力筋、分布筋、架立筋的区别,以及不同受力情况下的配筋要求,并给出相应的算量步骤。书中的算例非常贴近实际工程,让我能够举一反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钢筋算量知识娓娓道来,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人员,我对各类图集和规范都比较熟悉,但《平法钢筋识图算量基础教程》在11G101图集应用方面的解读,仍然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书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钢筋构造,比如梁的受力筋和构造筋的区分,箍筋的加密区域和加密措施,以及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钢筋的布置规则,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辨析。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从结构力学的角度来解释钢筋的配置意图。特别是在讲解钢筋的“连接”部分,书中对不同连接方式(如搭接、机械连接、焊接)的适用范围、构造要求和长度计算都做了详细说明,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钢筋算量流程,从图纸的识别、参数的提取,到计算公式的应用、工程量的汇总,都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我尝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对一些复杂的构件进行算量,发现之前一些不确定的地方,现在都变得清晰起来,算量结果也更加准确。这本书对于提升钢筋算量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在对11G101平法图集的应用方面,简直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图集条文的表面解释,而是深入剖析了图集背后所蕴含的工程原理和设计思路。例如,在讲解框架梁钢筋时,它会详细分析受力点、负弯矩钢筋的布置原则,以及如何根据截面尺寸和配筋等级来确定钢筋的数量和直径。这种解释方式让我能够从本质上理解为什么需要这样配筋,而不是死记硬背。书中还对不同类型的钢筋(如主筋、分布筋、架立筋、箍筋、吊筋等)的作用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且说明了它们在图纸上的不同表达方式。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暗柱钢筋时,详细阐述了暗柱的构造要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钢筋构造,包括角部构造、纵筋锚固、箍筋加密等,这些都是实际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细节。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算量实例,每个实例都进行了详细的步骤解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整个算量过程,包括如何提取数据、如何套用公式、如何汇总计算。这些实例的价值非常高,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算量精度。

评分

我之前在工作中经常需要接触到钢筋算量,但总感觉自己对平法图集理解得不够透彻,有时候会因为对图集的条文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算量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它对11G101图集的解读非常详尽,不仅仅是把图集的内容罗列出来,而是深入分析了图集背后的逻辑和规定,并且结合了实际的工程应用场景。书中对于不同构件(如梁、板、柱、墙)的钢筋构造和算量方法都有详细的讲解,而且每个讲解点都配有清晰的示意图,让抽象的图集条文变得直观易懂。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梁钢筋时,对不同截面形状、不同配筋情况下的钢筋布置和计算方法都做了清晰的区分。还有在讲解板钢筋时,对于受力筋、分布筋、架立筋以及边支座、中间支座的构造要求,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它还强调了算量中容易忽略的一些细节,比如钢筋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弯钩的尺寸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是影响算量精度和工程质量的关键。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巩固了对图集的理解,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算量技巧和经验,让我能够更准确、更高效地完成钢筋算量工作,也更有信心去处理更复杂的工程项目。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对钢筋算量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觉得这是个枯燥且充满计算陷阱的活儿,需要极高的专业度。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尤其是对于11G101图集细节的拆解,让我看到了其中逻辑性和系统性。它没有回避复杂的概念,但处理得非常巧妙,比如在讲解梁、板、柱、墙等不同构件的钢筋配置时,都会从结构受力特点出发,解释为什么需要这样的钢筋布置。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不仅学会了“怎么算”,更理解了“为什么这么算”。特别是在处理那些复杂的节点钢筋,比如搭接、锚固、弯钩等,书中的图文并茂的解析,让我能够准确地辨识和计算。它还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平法图集的要求,准确地提取钢筋的各项参数,例如钢筋的直径、长度、根数、弯折尺寸等等。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图纸进行算量练习,发现以前觉得很难处理的细部,现在都能清晰地找到对应的条文和计算规则。这不仅提高了我的计算效率,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出错的概率。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平法钢筋算量的大门,让我能够自信地面对各种工程项目中的钢筋计算任务,不再是凭感觉,而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评分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实用性上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花哨的理论,而是直接聚焦在“怎么看懂图纸,怎么算出数量”这个核心问题上。对于11G101图集,它不是简单地复述,而是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条理清晰的讲解。比如说,在讲解剪力墙钢筋时,书中会明确指出如何识别墙体编号、墙体厚度、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的规格、间距、搭接长度以及在图纸上的表达方式。它还特别强调了对于墙体洞口、转角等部位钢筋的处理,这些都是实际算量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书中还对不同钢筋的“代号”和“规格”做了详细的列表说明,让我能够快速查阅和对照。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钢筋工程量计算”部分,从最基本的钢筋构件(如直线钢筋、弯起钢筋、箍筋)的长度计算,到复杂的钢筋节点(如搭接、锚固)的长度计算,都给出了清晰的公式和示例。而且,它还考虑到实际工程中的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预埋件、预留孔洞等对钢筋计算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这本书让我觉得,钢筋算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工具,就能做得得心应手,并且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11G101平法图集的应用讲解非常到位。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图集条文,而是将图集中的信息进行提炼、整合,并结合实际工程算量需求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梁的钢筋时,书中会详细说明梁的截面尺寸、钢筋级别、受力筋、架立筋、箍筋的计算方法,并且会重点讲解箍筋的加密要求以及如何进行长度计算。它还特别强调了梁钢筋的“搭接”和“锚固”长度,以及这些参数在图纸上的标注方式。对于剪力墙钢筋,书中也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包括墙体厚度、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的规格、间距、搭接长度,以及在图纸上的表示方法。它还特别指出了剪力墙在转角、洞口等部位钢筋构造的特殊要求。书中配有大量的图例,让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我通过学习这本书,不仅掌握了11G101图集的应用技巧,还提高了我的钢筋识图和算量能力,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评分

作为一名初入工程行业的学生,对钢筋识图和算量一直是个大难题。拿到《平法钢筋识图算量基础教程(第2版全面适应很新11G101平法图集)》,我一开始还担心会很难懂,但读起来却比想象中轻松许多。作者很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我在理解钢筋构造的同时,也能知道如何去计算。书中对11G101图集里面那些复杂的表格和符号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让我不再觉得它们是天书。举个例子,讲解基础钢筋的时候,它会先解释基础的类型和作用,然后详细说明不同类型的钢筋在基础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图纸上的标注方式。每讲完一个概念,都会配上大量的图例,比如梁底纵筋、梁上部纵筋、箍筋的布置方式,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图纸上表示出来的。我特别喜欢它对“锚固”和“搭接”这些概念的讲解,虽然理论上我知道它们很重要,但这本书通过图示和文字解释,让我真正理解了它们是如何影响钢筋的长度和数量的。我尝试着用书里的方法去识别和计算一些简单的结构构件,发现以前感到困惑的地方,现在都迎刃而解。这本书真的就像一个非常棒的启蒙老师,帮助我建立起对钢筋识图算量的正确认知,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感觉自己离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又近了一步。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我踏入工程计算领域的一道曙光,之前的我对钢筋的尺寸、规格、数量这些完全是一头雾水,每次拿到施工图纸都感觉像在看天书。但自从翻开了这本《平法钢筋识图算量基础教程》,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它不是那种堆砌理论、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书籍,而是非常接地气,从最基础的钢筋标记、符号开始讲起,一步步引导我认识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不同类型钢筋(比如主筋、分布筋、箍筋)时,都会配上清晰的图示,并且详细解释了它们在图纸上的位置、长度、弯钩等关键信息。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11G101图集的解读非常到位,这对于我们这种实际操作者来说太重要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和这些图集打交道。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怎么做”。有时候,我会反复对照图纸和书上的例子,慢慢地,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数字和线条,就逐渐变成了立体的构件,脑海里也能勾勒出钢筋在混凝土中的样子。这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让我对钢筋工程算量不再感到恐惧,反而充满了自信。即使是第一次接触钢筋算量,也能在它的引导下,一点点掌握要领。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耐心地手把手教你,让你能够真正理解钢筋的意义和作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评分

很给力 说的很详细 很满意

评分

宝贝已收到,是正版。很实用。

评分

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

评分

质量还可以,内容极少出现错误

评分

书很不错,值得向大家推荐。

评分

挺不错的价格也行

评分

书的质量过硬啊,非常好。

评分

正版书

评分

货没错,包装完整,内容没仔细看,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