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字字帖(2)

常用字字帖(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字帖
  • 常用字
  • 楷书
  • 练字
  • 临摹
  • 基础
  • 汉字
  • 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书画
ISBN:9787805122243
商品编码:102724353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1-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常用字字帖(2)
  • 作者:上海书画出版社
  • 定价:16
  • 出版社:上海书画
  • ISBN号:9787805122243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1-01-01
  • 印刷时间:2011-01-01
  • 版次:2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94

《诗词鉴赏与创作精要》 一、本书概述:古典文学的殿堂与实践指南 《诗词鉴赏与创作精要》是一部系统梳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脉络,并提供实用创作指导的深度文集。本书旨在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初学者以及有志于古典文学研究的读者,跨越时空的界限,真正领会唐诗宋词的绝代风华,并掌握其中蕴含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技巧。它不是简单的作品选集,而是一部集理论阐释、经典解析、创作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工具书,力求在“知其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知其所以然”的艺术之源。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从《诗经》的质朴浑厚到近现代新格律诗的探索,脉络清晰,兼顾广度与深度。我们摒弃了传统注疏的繁冗,代之以现代解读的视角,使古老的文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鉴赏篇:穿越时空的对话 鉴赏篇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聚焦于如何“读懂”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精妙之处。本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1. 意境的捕捉与体悟: 我们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意境”这一核心概念的形成与流变。从谢赫“六法”到王维的“诗中有画”,再到苏轼的“论景中之趣”,本书详细剖析了如何通过对自然物象、特定情境的描摹,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例如,在解析柳宗元的《江雪》时,我们不仅分析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画面感,更深入挖掘了这种“冷寂”中蕴含的诗人傲骨与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重点阐述了“留白”的艺术——即作者不言之妙,如何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完成意境的再创造。 2. 风格的流变与辨识: 本书按历史时期划分,系统介绍了汉魏六朝的绮丽与沉郁、唐代的雄浑与飘逸(盛唐气象的分析尤为详尽)、宋词的婉约与豪放,以及元明清诗的转向。我们选取了代表性词人(如李白、杜甫、李清照、辛弃疾等)的标志性作品,提炼出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签名。例如,如何区分李白的浪漫主义飞扬与杜甫的现实主义沉郁?我们通过对句法结构、用典习惯、情感基调的对比分析,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风格辨识方法。 3. 技巧的精妙:格律与声韵的奥秘: 对于初学者而言,格律往往是理解古典诗词的一道门槛。本书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和范例,详细解析了近体诗的平仄、对仗、粘法规则,以及词牌的叶韵要求。我们强调,格律并非束缚,而是音乐美和形式美的载体。通过对声律变化的分析,读者可以体会到“一字之差,境界全出”的微妙之处。对于押韵,本书特别收录了中古音的常用韵部,帮助读者理解古人创作时对音韵和谐的极致追求。 4. 典故的活用与文化背景: 古典诗词中充斥着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哲学思想。本书设立“文化密码箱”专栏,对常见典故进行集中梳理和考证,避免望文生义。例如,“东风”、“羌笛”、“金戈铁马”等意象背后的文化符号意义,能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领会诗人的言外之意和时代精神。 三、创作篇:从模仿到创新的阶梯 如果说鉴赏篇是“输入”,那么创作篇就是“输出”的实操指南。本篇内容强调循序渐进,重在实践与反思。 1. 基础功的训练:炼字与造句: 创作的第一步是积累精准的词汇。本书精选了数百个用于描绘自然、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的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组合,提供“最佳用例库”。我们鼓励“炼字”练习,如将普通动词替换为更具画面感或情绪张力的动词(例如,用“拂”代替“过”,用“啮”代替“咬”)。同时,针对诗歌的凝练性,提供压缩句式、化虚为实的练习方法。 2. 题材的选取与立意: 古典诗词题材虽广,但万变不离其宗。本书指导读者如何从日常观察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诗眼”。我们将题材分为“写景抒情”、“咏物怀人”、“感时伤逝”三大类,并提供不同题材下的经典立意角度,避免落入陈词滥调。强调“真情实感是第一位的,技巧是为真情服务的”。 3. 格律诗的创作流程: 本书详细拆解了创作一首五言绝句或七言律诗的全过程: 定韵、定平仄: 确定基本框架。 拟对仗: 特别针对律诗的颔联和颈联,提供名词、动词、形容词对仗的构造范式。 起承转合的布局: 如何在首句引发兴趣、在颔联展开景象、在转句提升或转折情绪,以及在尾句收束主题。 书中附有大量的“半成品诗句”,供学习者进行“填空”或“替换”练习,降低创作的启动难度。 4. 宋词的谱曲填词: 针对词的特殊性,本书侧重讲解词牌的格式、句式长短的变化如何影响情感的舒展。我们精选了十种常见词牌(如《蝶恋花》、《水调歌头》、《念奴娇》等),解析其格律的内在音乐性,并提供针对不同主题(如闺怨、豪放、怀古)的最佳词牌匹配建议。 四、附录与延伸阅读: 本书的附录部分收录了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年表,以及一份精选的、具有不同风格代表性的古人诗词参考书目。这些资源旨在引导读者在掌握本书核心内容后,能够进行更深入、更广阔的自主学习。 总结: 《诗词鉴赏与创作精要》力求成为一本“可读、可赏、可习”的案头必备之书。它不仅能点亮读者对古典文学的审美体验,更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创作方法论,让沉睡在历史中的音韵之美,在当代读者的笔下重新流淌。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一个字帖的排版布局直接决定了练习的效率和舒适度。我更偏爱那种留白足够的字帖,而不是那种恨不得把每一寸空间都塞满字的拥挤排版。练习字帖,需要的是一个放松的、能够专注于笔画细节的环境。如果每一页的字都印得太密,会让人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压迫感,反而不利于静心观察和模仿。理想的状态是,每行字之间要有足够的行距,字与字之间也有适当的间隔,这样在临摹时,我的目光可以自由地在字帖的范本和自己的练习纸之间切换,对比起来会更清晰。再者,我期望字帖的“米字格”或“九宫格”的印刷线条要清晰适中,既能起到定位作用,又不能过于粗黑而抢了范本的风头,影响我们对字体本身的结构判断。如果能在字格旁边,针对一些易错笔画的关键点做一些细微的标注或提示,那就更体现了它的教学价值了,能让人在练习时更加有目的性。

评分

对于一个坚持练习书法的人来说,字帖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同样重要。我希望这本字帖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常用的汉字罗列出来,而是能够形成一个有逻辑的学习体系。比如,它是否能根据汉字的笔画复杂程度或者偏旁部首的组合规律进行递进式的编排?初学者可能需要从最基础的横、竖、撇、捺开始,到最后过渡到结构复杂的整字。如果它能像教材一样,设置从易到难的渐进阶梯,那就非常适合长期坚持的读者。我非常关注它在“常用字”这个定义上的选择——这里的“常用”是指日常生活中高频出现的字,还是指小学教育大纲要求的核心字汇?如果是后者,那么它就具备了很强的工具属性。如果能附带一些关于这些常用字在不同书体中的变化简析,或者在特定字体(比如楷书)中,这些常用字的结构特点解析,那它的价值将远超一本普通的临摹本,成为一本既能练字又能学习汉字构造的综合性读物。

评分

我过去使用过一些号称“优秀”的字帖,但往往在关键处令人失望,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字体的风格不够“中正”。所谓中正,就是指它既不偏向于过于柔弱妩媚的“秀丽体”,也不流于粗犷霸道的“野逸风”,而是保持了恰到好处的端庄大气,适合在正式场合使用,比如书写信函、贺柬或者日常备忘录时拿得出手。我希望这本字帖所选的范本,其笔力要沉稳有力,结构要方正平和,整体气息要平和、大气,能够经得起反复推敲和长期练习的考验。如果能找到一个在传统楷书基础上,既有晋唐风骨,又不失明清妍美,能够兼顾古法与时代审美的范例,那它绝对能成为我的案头必备。我需要的是一个能让我写出来的字,在保持个人特色的同时,首先满足“规范”和“耐看”这两个基本要求,能让人看一眼就觉得舒服、可靠。

评分

这本字帖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温润而不失高级感,淡雅的米白色调背景上,几个楷书的范例字被精心排布,留白恰到好处,透露出一种沉静的书卷气。我尤其欣赏它内页纸张的选择,厚实且吸墨性极佳,即使用我们日常的钢笔书写,也不会出现洇墨的现象,这对于练习者来说太重要了,毕竟每一次落笔的体验都关乎学习的心情。装订方式也很考究,采用了线圈装订,可以完全平摊在书桌上,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习惯的书写者都能找到最舒适的姿势,不用担心书本卷边或者中间部分难以书写的问题。书本的整体尺寸适中,方便携带,即便是放在包里也不会显得笨重,随时随地都能拿出来临摹几笔,这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加分项。从拿到手的第一刻起,我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倾注的心力,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房用品,让人在开始练习之前,就已经对即将到来的书写之旅充满了期待和敬意。

评分

我最近开始重新拾起毛笔,想在楷书上多下些功夫,尤其是对结构和笔画的精细把握。市面上很多字帖的范本选择性太杂,要不就是选材过于冷僻,要不就是风格过于张扬,真正能沉下心来模仿的经典范本却不容易找。我特别看重字帖的“范”——也就是所选范本的权威性和规范性。我希望练习的每一个字都能有一个扎实可靠的典范作为依归,这样才能保证我走的路是正道,而不是在临摹过程中自己主观臆断地走了偏。如果这个字帖的内容能够涵盖宋、元、明、清时期公认的楷书大家的精粹,并且对其中不同流派的特点做了清晰的区分和侧重引导,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在旁指导我如何正确地运笔、如何布局间架结构,而不是仅仅提供一张张黑白的“地图”让我自己摸索前进的方向。毕竟,好的范本是成功的一半,能帮我少走很多弯路,直接切入核心要义。

评分

好!!!!!!!!!!!!

评分

比早期出版的纸张好很多。一套终于买齐了。

评分

比早期出版的纸张好很多。一套终于买齐了。

评分

好吧 还是不错的哦哦

评分

很早以前,家中买过第第一册,1979年8月第一版,1990年1月第18次印刷,知道多少钱吗:2.35元,现在是想也别想这个价了。其中是些常用字的楷隶行草篆(繁)体对比,在练习毛笔字是我有次想查其中一个字的篆体可是从第一册中没找到,所以才想着上网找这书的其他几册,一起买下了,可是那么便宜的价格是再不会有了,后悔当时怎么没有一齐买全。这回一定买全,不管用不用的着,先买着,我没用上,我儿子孙子说不定也可以用上,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评分

有参考价值,常用字都查得到

评分

还行!

评分

女儿书法课用,5本全买齐全了

评分

五本字帖,非常经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