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一本书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你会吃惊吗? 不必惊奇,阿黛尔·法伯编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文5周年修订珍藏版)》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对孩子拥有同一样的爱。我们 都愿意把*好的奉献给孩子,我们*希望传承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学 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阅读阿黛尔·法伯编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文 5周年修订珍藏版)》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 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 。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 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 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 ,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如何 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文5周年修订珍藏版)》作者从六个方面 进行了探讨和实践: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 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 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 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 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谢辞
如何阅读本书
**章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第2章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提示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
5.写便条
第3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4章 鼓励孩子自立/139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
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自经历各种问题
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让孩子依赖感降到*少,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
的人。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尊重孩子的努力
3.不要问太多问题
4.别急着告诉答案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6.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
第5章 学会赞赏孩子/177
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愿意为自己设立较
高的目标。
赞赏需要谨慎,善意的赞赏有时会带来意想不
到的拒*。
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
子做对的事情。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第6章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205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妈妈的乖女儿”*
重要。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
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4.以身作则
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
觉和期望。
第7章 融会贯通/231
改变孩子,需要将所有的技巧都用上。
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精彩在继续/240
1.多年以后/24l
I是这样,但是……如果……会怎么样?/245
II孩子们的“母语”/257
III读者来信/263
2.30周年纪念版感言/275
3.下一代的成长乔安娜-法伯,276
为读者推荐的家教图书/318
附录1 译者深入解读/320
与孩子沟通的五宗“*”安燕玲/320
附录2 这本书来到中国的美丽故事/327
做了一次煽动翅膀的蝴蝶海文颖/327
一本书带给我的成长与感动郑懿/330
坦白讲,我拿到这本书时,期望值并不高,毕竟市面上关于沟通的书太多了,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但这本书真的让我感到惊喜,它没有陷入那种过于理想化的鸡汤叙事,而是非常扎实地探讨了“有效对话”背后的心理机制。书中对于父母自身沟通模式的剖析尤其深刻,很多时候我们指责孩子不会表达,其实是自己先竖起了高墙。我曾经是那种“你只要听话就好,不用解释”的典型家长,这本书像一记警钟,让我反思自己过去是如何无意识地压制了孩子的表达欲。它提供的方法论不是一板一眼的公式,而是更像一套“心法”,强调的是父母心态的转变——从“我想让你怎样”到“我想了解你为什么”。这种由内而外的调整,让我在面对孩子情绪爆发时,多了一份从容和慈悲。读完后,我感觉我跟孩子之间那堵无形的墙似乎变薄了,沟通不再是单向的输入,而成了双向的流动。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像是一本自我成长的工具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倾听世界,也让我更愿意敞开心扉去接纳我的孩子。
评分作为一个工作压力巨大的职场妈妈,我最大的困扰就是时间碎片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无效沟通”。我总觉得我跟孩子说话,他不是在听,就是在敷衍,而我自己的语气也常常因为疲惫而变得尖锐,事后又无比后悔。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关于“高质量的在场感”。它不是说你必须24小时围着孩子转,而是强调在有限的互动时间里,如何做到心神合一。书里描述的“暂停”技巧,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过去常常在孩子开口时,脑子里就已经组织好了反驳或者说教的台词,根本没给孩子完整的表达空间。实践了书中的一些小练习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放下手机,真正去看孩子的眼睛,去感受他此刻的情绪状态。我发现,当我真正愿意慢下来的时候,孩子反而不再那么急躁地想要打断我。他感受到被重视了,自然也就愿意听我说。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练习和自我觉察。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务实,它不给你画大饼,而是告诉你,改变从你自己的一个微小习惯开始,然后连锁反应就会发生。它让我明白了,育儿的智慧,很多时候藏在对日常细节的深度观察和温柔回应之中。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挺“开明”的家长,对孩子的想法比较尊重,但这本书彻底戳破了我的自以为是。它让我意识到,口头上的“尊重”和行动上的“尊重”是两码事。书中对“倾听的层次”划分得极其精准,我发现自己过去很多时候停留在最表层的“听见声音”阶段,而对孩子内心深处渴望被理解和接纳的情感需求,是完全错过了。最让我震撼的是关于“情绪命名”的部分。以前孩子哭闹,我第一反应是赶紧制止,觉得这样很丢脸或者影响效率。现在我学会了先帮他把情绪说出来:“你是不是因为玩具被拿走所以很生气?”奇妙的是,一旦情绪被精准地捕捉并说出,孩子反而能更快地平静下来,然后才愿意听我接下来的解决方案。这简直像是一种魔法,但其实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情绪不被看见,行动就会失控。这本书的叙述逻辑非常严谨,但绝不枯燥,它用大量生动的对话实例,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转化成了日常可以操作的步骤,让我感觉这本书不是一本理论读物,而是一本实操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修订版相比旧版,增添了许多针对现代家庭环境的新思考,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如今的孩子接触的信息量和面临的挑战与十年前已大不相同,很多老一套的教育方法已经失效了。这本书显然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它没有回避数字时代的沟通障碍,反而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屏幕和信息洪流中,为亲子关系留出真正的“空隙”。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冲突解决中的合作精神”的探讨。它强调的不是父母是最终决策者,而是引导孩子参与到解决方案的制定中去。比如,关于晚睡的问题,我以前是直接下命令,现在我尝试让他提出他的“理想时间表”,然后我们一起找到一个折中的、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这个过程虽然比直接命令耗时,但孩子最终执行的意愿和自觉性高出太多了。这种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个体来共同商议的态度,极大地提升了他在家庭中的主人翁意识。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发号施令者”转变为一个“沟通协调者”,这对培养孩子未来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入手的,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类“育儿宝典”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这类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是大同小异,讲的都是些空泛的理论,真正落地到日常生活中根本使不上劲。然而,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内心温暖的长辈在跟你 মৃদু谈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沟通技巧时的细腻之处,比如,她会深入剖析孩子语言背后的真正需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不听话”上。书中很多案例都非常贴近我的实际经历,让我有种“对对对,我家孩子就是这样!”的强烈共鸣。读完第一遍后,我立刻尝试运用书里提到的几种“倾听”方法,效果立竿见影。我发现,当我真正放下自己的评判和急躁,去捕捉孩子情绪的微小波动时,他们似乎也更愿意向我敞开心扉。这种从“管教”到“引导”的思维转变,对我来说是革命性的。那种因为孩子不再紧闭心门而带来的轻松感和亲密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宝贵体验。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让孩子立刻服从,而在于帮助父母重建与孩子之间那种健康、相互尊重的对话桥梁。
评分前几天才发现,原来买过一本,唉,早买,浪费啊!
评分为了宝宝买了这本书、好好学习一下
评分很很不错,很喜欢,对自己很有帮助!
评分娃娃觉得不错,娃娃喜欢的就是好的!
评分帮朋友买的,他很喜欢!京东值得信耐!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看着玩。呵呵
评分给新爸爸妈妈学习用的。书质量和送货速度都满意。
评分孩子要听话哦,爸妈爱你。
评分没有看完,希望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