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的出版能给读者一招什么样的秘诀呢?
我们先说说收藏者的认识误区,当然,这仅代表我本人的一点看法。有一种收藏,这里指一种纯消费式的行为,一种娱乐性的活动,收藏者要求藏品给他带来的回报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观感上的刺激。换言之,只要收藏者看着高兴、心情愉悦,这种收藏的意义就基本上达到了。另有一种收藏,藏者对藏品具有投资的意义存在,他对藏品的要求是能带来投资利益的最大化,严格地讲,这种行为并不属于收藏之列,姑且就算是收藏罢。
在收藏圈里有这样一句话,说收藏者要有财力、眼力和定力,三者缺一不可。其实,作为一名以爱好为收藏目的的一般收藏者,有财力、有定力足矣,何必非要有眼力!眼力那是鉴定家所专有的职业技能,包括八成的经验和两成的理论。老一辈鉴定家如孙瀛州、刘九庵诸先生,很可能理论水平都不高,看不懂化学分子式,但是,经他们过眼的东西,何止千万!他们的鉴定优势,百分之百来自于一生实践经验的积累,绝不是多看几本鉴定的书所能成就的。现在的中青年鉴定人员,虽然较老一辈有学历、有文化,但仍少不了要有前辈们口传心授的技法传灯。中国的古玩鉴定,有太多太多的东西说不清楚,譬如气韵、譬如包浆、譬如燥润、譬如神态等等,不经手干件万件,数十万件,很难成就一位合格的鉴定“家”。试想,要说一句“假的”或“真的”,没有这种专业环境的历练、专业技能的传授,成吗?所以我以为,藏家与鉴定家的天然分工是:一般收藏爱好者由于是感性的,判断容易受到外来干扰的影响,因此,你只需根据囊中的银两,来决定是否购买这件藏品就行了,至于是真是假,那一定要听从鉴定家的意见;而鉴定家,他们始终是理性地对待每一件过眼的东西,根据既有的条件来完或对一件器物的甄别工作。现在极度混乱的古玩市场对于鉴定家的要求极高,不仅要知道真品、仿品、赝品,甚至要知道造假的地点。他们的老师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鉴定界里传授给他们知识的前辈,而已经延伸到了一些仿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向他们学习高仿品的辨识要点。如此复杂的博学、致用的关系决定了业余的收藏者绝难通过有限的经历入围于专业行列之中。
本书为“古玩收藏上手丛书”之一,介绍了砚台的产地、分类、石质、雕刻技法等基础知识,怎样辨伪砚台、如何购藏砚台、砚台的市场价位、砚台的保养与收藏、砚台藏话、仿品寓目等实战知识以及砚台等知识的解读。收大量彩色印章、石雕照片,每图附器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行、拍卖日期等。
内页插图
目录
作者的话 “端砚磨刀石”与我
基础篇
砚台的种类和产地
砚质的分类和鉴别
砚台的流派
砚雕的发展
仿古砚的购藏
实战篇
石质砚台的选购要点
石砚砚材的鉴别
非石质砚的购藏
砚台的保养与收藏
砚中异品磨式砚
一方古砚,两位名臣
古砚投资前景光明
端砚、澄泥砚收藏需防伪
解读篇
清乾隆端石仿青铜兽面纹方砚
清御制澄泥玉兔朝元砚
清巧琢呱瓞绵绵冰纹双面端砚
明端石荷叶形砚
清康熙竹节式端砚
清四方绿端砚
清端石圆形砚
清中期素池长方歙砚
近代红丝石灵芝砚
清中期旭日东升水晶砚
附录
书海撷英
词综便览
精彩书摘
文革浩劫期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很多有价值的国宝、字画、工 艺品部遭受了灭顶之灾,就连没有“封、资、修”内容的文房用品——砚台 也没能幸免,被归在查抄物品之列。很多砚台就是在这个非常时期被破坏的 ,还有一些被当作文化大革命“成果”集中到经营文化用品的商店去再出售 ,为国家换取外汇和人民币,以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那时,我已经是一名高中生,因为爱好书画篆刻,有时要到书画用品店 买一些学习用品。一次在天津“东方红画店”(原名叫“荣宝斋”,文革时 期改用此名)买东西时,遇到两位工人师傅来画店买砚台。当年的情景我至 今还记忆深刻。一位工人师傅请负责出售砚台的老师傅帮忙选两方尺寸大的 端砚,老售货员从库房搬出两方近一平尺大的端砚,并指着砚台介绍说:“ 这方大些的从雕工和形制看是明代晚期的,只是黄花梨木外盒有些开裂。那 方略小而厚的,从形制、雕工上看也是乾隆朝的,可惜的是送来时紫檀木的 天地盖没了,底还有,因此雕刻在砚上的花卉有些磨损。不过这两方砚的端 石质量好,是老坑水岩,因此价钱贵一些,每方要几十元呢!”两位买砚的 工人师傅看了看砚台笑了,其中一位说:“我们这是给单位买的,价钱高无 所谓,砚盒与砚上的雕刻有些残损也无关紧要,因为我们回到单位还要把这 砚上的雕刻铲平。我们厂用端石作磨石用,我们看中的是端石石材。”两位 工人师傅完成了单位购货任务,满意地拿起“端砚磨刀石”走了。 这件事深深震撼了我,这砚台的遭遇不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遗产在当 年的遭遇吗!当时我就萌生了要保护老砚台的想法。20世纪70年代初,我参 加工作,成为一名教师,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些钱来买老砚台,足迹 遍布旧货委托店、旧货市场、农村集市。机会不负有心人,在我的藏砚中有 带铭文的明代文人端砚,有乾隆年雕刻的古汉瓦砚,有绿端瓜式砚,有白端 石淌水式砚,有磨式砚…… 我在收藏砚台的过程中,不断寻师访友,参观学习鉴赏古砚知识的展览 。三十多年收藏的经历,三十多年的积累,酸甜苦辣几味俱全。我在收藏过 程中收获了砚文化给予的快乐,体验了中华古老砚文化给予的物质变精神的 享受,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砚友,加深了对中国砚文化博大精深内涵的理 解。 20世纪90年代以前,砚台还没有进入艺术品投资的范围,近几年一些大 型拍卖会,已开始重视名品砚台的拍卖,并屡创佳绩。事实证明,随善收藏 爱好者和艺术品投资者文化品位的提高和砚文化的普及,中国收藏界的藏砚 热必将会到来!
……
前言/序言
就一般情况而言,收藏爱好者读有关收藏方面的书,主要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鉴定能力,从而在收与藏的交易实践中,能买到真品,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随着收藏队伍的迅速扩大,收藏书籍数量品种的瞬间膨胀,仿品、赝品铺天盖地,横流四溢,其势不可遏。我们知道,自古以来,蜗居于中国艺术品体位上的赝品的欺骗与仿品的艺术复制,从来没有一种法律的界定与制裁,这就严重地挑战着收藏者的投资信心和鉴别能力。而有关鉴定方面的著述又像一位左右逢源的好好先生,一方面取悦于亟需鉴定秘诀的收藏者;另一方面,又将反鉴定的技术告诉给另一类人群,矛与盾之间的关系在这不大的收藏圈里,得到了最直观的演绎过程。
这套丛书的出版能给读者一招什么样的秘诀呢?
我们先说说收藏者的认识误区,当然,这仅代表我本人的一点看法。有一种收藏,这里指一种纯消费式的行为,一种娱乐性的活动,收藏者要求藏品给他带来的回报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观感上的刺激。换言之,只要收藏者看着高兴、心情愉悦,这种收藏的意义就基本上达到了。另有一种收藏,藏者对藏品具有投资的意义存在,他对藏品的要求是能带来投资利益的最大化,严格地讲,这种行为并不属于收藏之列,姑且就算是收藏罢。
在收藏圈里有这样一句话,说收藏者要有财力、眼力和定力,三者缺一不可。其实,作为一名以爱好为收藏目的的一般收藏者,有财力、有定力足矣,何必非要有眼力!眼力那是鉴定家所专有的职业技能,包括八成的经验和两成的理论。老一辈鉴定家如孙瀛州、刘九庵诸先生,很可能理论水平都不高,看不懂化学分子式,但是,经他们过眼的东西,何止千万!他们的鉴定优势,百分之百来自于一生实践经验的积累,绝不是多看几本鉴定的书所能成就的。现在的中青年鉴定人员,虽然较老一辈有学历、有文化,但仍少不了要有前辈们口传心授的技法传灯。中国的古玩鉴定,有太多太多的东西说不清楚,譬如气韵、譬如包浆、譬如燥润、譬如神态等等,不经手干件万件,数十万件,很难成就一位合格的鉴定“家”。试想,要说一句“假的”或“真的”,没有这种专业环境的历练、专业技能的传授,成吗?所以我以为,藏家与鉴定家的天然分工是:一般收藏爱好者由于是感性的,判断容易受到外来干扰的影响,因此,你只需根据囊中的银两,来决定是否购买这件藏品就行了,至于是真是假,那一定要听从鉴定家的意见;而鉴定家,他们始终是理性地对待每一件过眼的东西,根据既有的条件来完或对一件器物的甄别工作。现在极度混乱的古玩市场对于鉴定家的要求极高,不仅要知道真品、仿品、赝品,甚至要知道造假的地点。他们的老师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鉴定界里传授给他们知识的前辈,而已经延伸到了一些仿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向他们学习高仿品的辨识要点。如此复杂的博学、致用的关系决定了业余的收藏者绝难通过有限的经历入围于专业行列之中。
这样说来,有几个具体问题需要回答:
一、收藏者就不应看书了吗?要看。只是阅读目的要有所改变:第一,通过了解器物的特征,来研究时代、历史与文化,进一步提高品读器物的能力,让藏品说话,与你有一种心语的交流;第二,看见一件器物,你能有一种关于真伪的见解——这是心知肚明的事,未必直言。这是一种学问,也算一种乐趣;第三,闲逛文物店、地摊时,遇到很开门的小东西,如果花钱不多,就可以买一两件玩玩;第四,明白了一些真伪知识,也算是与三五知己闲聊的侃资。
二、想买东西,没有专家掌眼怎么办?第一,条件不具备,宁可失之交臂,也别将大把的银子打水漂,当然,这里讲的是大资金量的投入,小瓶、小碗不在此列;第二,买国家文物公司的商品,并一定要开具发票。
三、没有了参与淘金的过程,收藏还有什么兴趣?反问:如果花很多很多的钱,买很多很多的仿品,不仅兴趣索然,还烦呢! 四、收藏的秘诀是什么?在藏品的内涵上下功夫,在藏品的规模上动脑筋,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自己的一知半解,成就了赝品事业!
这套《古玩收藏上手丛书》的编辑宗旨,不在于传授读者辨真假的硬功,而是向读者普及一些收藏中的八卦太极。收藏,照样可以借力打力。
砚台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砚台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