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4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风靡世界的经典幼儿教育方案20世纪西方的儿童启蒙教材。3岁前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教育、学习决定其一生。
内容简介
英国政府发表教育白皮书指出:从4-5岁才开始的儿童教育已经太迟了,假如不加强3岁前的教育,就无法保证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
科学研究显示,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
性格: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3岁之后基本不变;
智商: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在3岁之前就已完成60%,3岁之后大脑基本停止发育;
学习:3岁之前是儿童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形成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后的学习活动将事倍功半;
身高:3岁之前就是孩子身高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3岁之前对身高造成的损害将永远无法弥补。
目录
引言 为什么“3岁决定孩子一生”
3岁看老的科学依据
开发大脑潜能的关键期
3岁是学习的关键期
3岁存在语言爆发现象
身高增长取决于3岁
第一章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没有比妈妈更专业的教育家
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良师益友
孩子就是妈妈的影子
妈妈的思想影响孩子的命运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孩子认生怎么办?
第二章 了解孩子是第一步
狼孩子的故事
孩子的世界截然不同
孩子需要适当的刺激
别把孩子“寄存”在别人家
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为什么孩子乱扔玩具?
第三章 影响孩子一生的八种基本能力
思考能力——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
自控能力——能控制自己就能控制一切
阅读能力——增长智慧的最佳途径
理财能力——生存与生活的必备技能
社交能力——成功85%的能量
语言能力——打造思想的最佳载体
领导能力——领袖不是天生的
抗挫能力——跌倒后再爬起来的勇气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为什么孩子4岁了还尿床?
第四章 天才的秘密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起点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保护并鼓励孩子的好奇心
开发创造力的方法和途径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孩子不能叫什么?
第五章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给孩子犯错误的自由
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自由中“创造”天才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应该给孩子看什么样的书?
第六章 好妈妈既会赞,也会罚
赏识敲开成功的大门
称赞、表扬要及时
赏识的三大原则
自然惩罚胜过人为
惩罚的六个原则
代替惩罚的新方法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孩子睡偏了头怎么办?
第七章 挖掘孩子不良习惯的根源
说谎——其实是孩子的自我保护
依赖——因为孩子太依靠你
怎么——因为孩子没感受过分享的快乐
恐惧——帮孩子冲出想象,走进实际生活
好习惯的养成,来自榜样和训练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孩子爱吃零食好不好?
第八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心灵的天窗
不可缺少的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请别打扰孩子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为什么7岁的孩子仍没有换出新牙?
第九章 如何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心来源于信任
孩子是也家庭的一员
培养责任感的几点措施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如何帮助孩子学走步?
第十章 如何发展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帮助孩子把兴趣持续下去
让孩子产生兴趣的最佳方法
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如何知道孩子病了
第十一章 在游戏中开发智力
游戏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
铅笔、蜡笔越早使用越好
有助于数学思维的游戏
启发幼儿智力的玩具
能自由折装组合的玩具最好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孩子怕黑怎么办?
第十二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保护孩子天性中的自信
体验成功可增强自信心
小提琴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
重建幼儿自信心的三个法则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孩子烫伤如何紧急处理以及预防?
第十三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
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不要在人前揭露孩子的缺点
积极的关注带来积极的心态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第十四章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
帮孩子建立合理的饮食规律
别给孩子穿太多
检查孩子的睡眠、卧床
享受曝光浴和空气浴
洗澡和游泳的健身功效
让孩子体会运动的乐趣
让孩子的心灵阳光灿烂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孩子不爱洗澡怎么办?
第十五章 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
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真正的母爱在于教和育
妈妈爱读书,孩子爱学习
妈妈处事公平,孩子心胸宽广
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帮妈妈解决一个小难题:如何给孩子吃水果?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真正的教育专家不一定是拥有渊博学识、懂得很、多育儿理论的人,但必须是最了解孩子、从心底深处爱孩子的人。常言说:“知子莫若母”,最了解孩子的人无疑是孩子的妈妈,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需要什么;从心底深处爱孩子的人当然也是妈妈,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比母爱更深沉、更伟大呢?
没有比妈妈更专业的教育家
随着早教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很多年轻妈妈都将孩子送进各式各样的早教机构,接受五花八门的早教训练。但事实表明,这些早教方式并未都取得很好的成效。而且科学研究还发现,某些“小学化”的超前教育和一些所谓的特长教育,既违背了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脱离了孩子的天性和兴趣,不仅难以收到成效,还可能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妈妈们不得不重视起来,一连串的疑问也随之诞生:究竟什么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到底应该把孩子送到哪里去教育?谁才是真正的教育专家呢?
这真是当局者迷,其实这些问题并不难回答。
真正的教育专家不一定是拥有渊博学识、懂得很多育儿理论的人,但必须是最了解孩子、从心底深处爱孩子的人。常言说:“知子莫若母”,最了解孩子的人无疑是孩子的妈妈,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需要什么;从心底深处爱孩子的人当然也是妈妈,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比母爱更深沉、更伟大呢?所以,妈妈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人选,妈妈才是教育孩子最专业的专家!
当然,我们并非说所有的理论都是错误的、没用的。而是说妈妈们应该首先相信自己,然后去学习别人的理论或学说,在博采众长的情况下,找到适合自己家庭和自己孩子的正确原则,努力、谨慎地确立起自己的教育方法。
相同的教育理论,可能妈妈的理解比专家的理解更为深刻,更能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相同的教育方法,在家进行可能比在幼儿园进行效果更加显著,孩子更加快乐。
因此,我们说无论哪一家早教机构都不如家里,无论哪一位早教专家都不如妈妈。孩子的家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妈妈就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就在妈妈心中!
做妈妈的,不该被外界形形色色的专家、各式各样的理论所干扰,盲目认同、将自己的孩子对号入座、放入一个“模板”之中的做法是欠妥的。妈妈应该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用自己对孩子的爱浇铸一套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理论。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妈妈在对孩子的长期观察和不断理解的过程中确立起来的。换而言之,其实就是妈妈和孩子每时每刻交流共处的结果,就是给孩子提供的每一个环境细节的熏陶引导。
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会算多少算术题、认识多少字,而是如何快乐地游戏、自立地生活。妈妈就是最好的老师,家庭就是最好的课堂,而生活则是最好的课本。妈妈们与其带着孩子在各种拔苗助长的幼儿园、特长班之间奔走,不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行动,研究一下孩子在想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特长是什么,有什么不足……然后,通过这些观察,总结出一个自己的教育框架,确立自己的教育方法。
这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妈妈一定要具备准确的判断力,能够分辨哪些方法适合自己的孩子、哪些方法可取、哪些方法应该摒弃。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和开发,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错误的种子,后果会非常严重。
千万别以为教育孩子要使用多么高难度的科学训练,其实就是在“玩水”、“玩土”等游戏中教孩子怎么生活;也千万别以为教孩子一定要靠什么专家,其实最专业的专家就是妈妈自己!
孩子生命里的第一位良师益友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很多老师的指导和无数朋友的帮助,但最早遇到的老师是孩子的妈妈,也是孩子最亲密的朋友。
爱子女是每一位母亲的天性,但怎样去爱却大有讲究。同样,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是每个妈妈都赞同的,但应该如何做老师,怎么和孩子交朋友,却依然让很多妈妈困惑。
有些妈妈十分认同“妈妈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观点,因此处处以老师的姿态和孩子相处,但却忽略了做朋友的平等。她们总是像严格的老师一样要求孩子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应该学这些,不应该学那些。孩子虽然会因此而学到一些知识或懂得一些道理,但可能只是表面明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为他们对妈妈更多的是像对老师一样的遵从和敬畏,而少了一些与朋友相处的亲近和平等。
有些妈妈甚至像“管教”一样,事无巨细,什么都管。她们虽然自己工作了一天很辛苦,但依然要看着孩子穿衣吃饭、看着孩子洗手洗脸,甚至看着孩子玩玩具……而且在“看”的过程中,还不停地唠叨、教训。最后搞得不但孩子不开心、缺少自信,自己也很疲惫。
纵观历史上一些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母亲总是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
喜欢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探讨问题;
精力旺盛,耐心细致,不会因孩子把东西搞得又脏又乱而大发脾气,孩子一时做错事,也能容忍宽恕;
孩子从事一些稍带危险性的活动,她们一般能允许,甚至会和孩子一起“尝试”;
她们会风趣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她们会在雨天和孩子一起玩雨,雪天和孩子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无一例外,她们都是孩子的朋友。她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孩子虽然幼小,但不要以为他什么都不懂,他们同样有自己的自尊心与想法。
所以,在家里妈妈应尽量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孩子多交流,经常听听孩子心里的话,也可以试着在一些事上采纳他的意见,这样孩子的心与妈妈的心就会更近,感情就会更好,妈妈说的话也比较容易让他接受。
还有些妈妈过于偏重“做孩子的好朋友”这一观点,简单地把朋友理解为“玩伴”,力求能和孩子玩到一起。她们陪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玩耍,有些妈妈还向孩子吐露烦忧,真的像对待朋友一样,但却缺少必须的、正确的教导。她们认为只要和孩子平等相处,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开心地玩,孩子就一定能茁壮成长。
但事实上,这样做虽然既开心又平等,但却浪费了一些良好的教育时机,有时他们自己在游戏中得到的知识和道理是不完整或不正确的,他们的年龄决定他们本身尚不能做自己的导师,还需要妈妈的指点和教导。
其实,无论是做朋友,还是做老师,妈妈都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热爱孩子、教育孩子是妈妈的天职,妈妈应该把老师、朋友、母亲这三种角色相融合,教育孩子的时候,既不要忽视对孩子心灵和情感的关爱,也不要给孩子亲切、平等的时候却忘记教育的责任。
另外,妈妈不但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经常与他沟通,更要做孩子的榜样。比如要让孩子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妈妈就应该也有这一良好习惯。通常孩子潜意识里的某些习惯就是向 妈妈学的,所以妈妈更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妈妈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把孩子的一点一滴都记挂在心头。她不仅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等,而且对孩子的心理、思想、品质、个性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改掉缺点,引导孩子修身养性,做到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发愤努力,走上健康而快乐的人生之途。所以,妈妈不仅是孩子生命里的第一位良师益友,更是孩子终生的良师益友!
孩子就是妈妈的影子
一个只有15个月大的男孩,有一天他拿起妈妈的梳子,一下一下地梳理着自己的头发。妈妈看到这个举动吓了一跳:“我从来没有给我儿子梳过头。他的头发又细又直,即便不梳理也很整齐。当我看到他拿着我的梳子熟练地梳理头发的时候,我感到很吃惊,看起来他好像天生就会梳头。我也很纳闷,他是怎么学会的呢?”
当然,孩子不是生下来就会梳头的,他很有可能是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而学会的。实际上,从孩子降生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模仿父母了,尤其是模仿妈妈。
美国教育学家珍尼女士指出:“孩子降临时就像一张纯净的白纸,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要经过学习才可以获得。孩子最初是处于惊奇和陌生的状态之中,先观察周围人的一举一动,然后再去模仿他们的行为。”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妈妈有什么样的语言与行为,孩子也会像照镜子一样将妈妈身上好的、坏的、善的、恶的全都真实地映射出来。因此,可以说孩子就是妈妈的影子,甚至就是妈妈的一个缩小的翻版。
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女儿在肯德基吃冰激凌。女儿突然和旁边的一个小男孩打了起来。小女孩一巴掌打在对方身上,嘴里还大喊着:“小混蛋,你又把冰激凌弄到衣服上了!”妈妈刚要阻止,却见小男孩也不示弱,反过来用两个手指在女儿的脸蛋和耳朵上又掐又拧。
年轻的妈妈吓了一跳,心想这个小孩子怎么会用这种方式打人呢?仔细一想,她明白了:肯定是他的妈妈也常用这种方式教训他,孩子一定是和妈妈学的。就连女儿那句教训的话,不也是和自己生气时说的一模一样吗?
有道是“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来看一看。”在生活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就像一本教科书,而教科书的内容则是靠妈妈去书写。
当然,有人对此观点也会稍有不同意见,比如有的妈妈特别勤劳,但孩子却很懒惰;有的妈妈仔细认真,但孩子却马马虎虎……因此,妈妈们很奇怪,既然孩子是妈妈的影子,为什么自己的优点孩子不像,缺点却偏偏学个十足呢?
其实,这也正是妈妈影响的结果。例如,认真、仔细的妈妈总会帮孩子把各方面事情考虑周全,这样反而限制了孩子自己的感觉功能和组织能力,使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一旦没有妈妈的叮嘱,做事就会丢三落四、粗心大意;勤劳的妈妈总会忍不住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孩子慢慢就会变懒,导致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爱出头的妈妈会对孩子过度保护,使孩子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敏感、紧张的妈妈,对孩子身体和学习的过度关注,容易使孩子变得神经质;爱唠叨的妈妈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和自己的价值观等等。
这种过分保护、过分关注的母爱,实际上演变成了一种禁锢,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要做好母亲,首先要成为儿童心理学家。
另外,孩子不仅在言语、行为方面模仿妈妈,而且情绪、性格、脾气秉性方面也会受妈妈的很大影响。
我们常发现,在孩子身上的种种情绪问题、行为问题都有来自家庭和父母的烙印,这是因为,妈妈及其他长辈的情绪行为构成了家庭的心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据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妈妈总是处于焦虑中,孩子从幼年起就容易不安和不快乐;反之,如果妈妈常常是积极乐观的,孩子的性格则自然显得较为乐观。妈妈焦虑的情绪和家庭不和谐的气氛会在与孩子早期生活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传染给孩子,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造成孩子同样的焦虑,降低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因而,妈妈们必须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孩子就是妈妈的影子,也可以说是妈妈的一面镜子,妈妈对孩子的影响之大不可估量。如果我们在孩子的身上发现了某些错误,先不要急于责备孩子,而是应先检查自身,也许孩子身上的不足正是照出了我们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
妈妈的思想影响孩子的命运
犹如一句谚语所言:“那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着人类的未来。”妈妈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妈妈一定要明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己扮演的是一个决定孩子命运好坏与否的重要角色。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教育大都来自妈妈,妈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为了研究父母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特意选出50名在各自的行业中取得卓越成就的成功人士,同时又选出50名被判刑的罪犯,然后分别给他们写信,邀请他们回忆一下母亲对他们的一生的影响。
在他们的回信中,有这样两封信令心理学家震撼不已!一封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另一封来自监狱里的服刑犯人。奇怪的是,他们谈的竟然都是同一件事!
来自监狱的罪犯是这样写的一一在我还小的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只苹果,又红又好看。我一眼就看中一只最大最红的,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这些苹果统统摆在桌子上,并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脱口而出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而弟弟却提前喊了出来:我要最大的那个!妈妈听了很不高兴,狠狠地瞪了弟弟一眼,并教训他说:你这样不是好孩子!好孩子是会把好的让给别人,而不是先想自己。这时,我明白过来了,就违心地说:“妈妈,我想要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果然十分高兴,抱起我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出乎意料地把那个最大的苹果给了我。通过说谎,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这样,我从此学会了说谎。后来,我又学会了诈骗、盗窃、抢劫,这一切都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终于有一天,警察来了,我被关进了监狱。
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的信中却如此写道:有一天,妈妈拿来几只苹果,又红又好看。我一眼就看中最大最红的一只,十分喜欢,非常想要。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而妈妈却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和弟弟们说:“不错!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任何人都想得到它。要想得到它也很简单,不过要靠自己的能力获得。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已经把门前的草坪分成相等的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谁先修剪得最快最好,那么这只大苹果就是谁的!”为了得到苹果,我和弟弟们开始工作,疯狂地展开剪草比赛,结果汗流浃背地赢了第一,毫无疑问,那个最大的苹果到了我手中。
这个白宫人士在信中继续写道:“一直以来,我都很感谢母亲,因为是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任何人想要得到最好的东西,就必须努力争第一。事实上,她就是这样教育我们,而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里的任何东西都要通过比赛来一决胜负。这是一种公平的做法,你要想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就要为此付出汗水和代价!”
由此可见,妈妈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老师,每一位妈妈都通过自己的思想指导着孩子日后的行为。孩子是敏锐的,他特别善于捕捉妈妈的喜好,然后不动声色地学习和调整着自我,如果妈妈是错误的引导,则很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妈妈可以无意中教孩子成为总是撒谎的诈骗犯,也可用实际行动教孩子如何成为一名永远奋斗争第一的成功人士,这就是妈妈的思想作用,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前言/序言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4: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4: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