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刚开始接触心电图的医学生,手上拿的这本《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简直就是我心目中期待已久的“神书”。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在讲解每一个心电图波形、每一个间期的时候,都会配有大量的真实心电图图片,并且对这些图片进行非常详细的标注和解读。这对于我这种光学理论觉得枯燥乏味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书中对于“心室肥厚”的讲解,就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解释了导致心室肥厚的原因,还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心室肥厚在心电图上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比如左心室肥厚时QRS波群的电压增高,以及电轴左偏等。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很多心电图案例,里面包含了左心室肥厚、右心室肥厚、双心室肥厚等各种情况,并且都有专家级的分析,告诉我如何从细微之处捕捉到这些信息。我甚至花了好几个小时,反复对比书上的案例和一些我能找到的心电图,尝试自己去判断,虽然一开始错误率很高,但每一次的纠错,都让我对心电图的理解更进一层。这本书在讲解“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时,也是下了大功夫,它详细地分析了不同导联ST段和T波改变的意义,并且结合了心肌梗死的不同部位,比如前间壁、下壁、侧壁梗死等,给出了详细的心电图表现。我记得其中一个案例,患者是一个老年人,心电图上的改变非常隐匿,如果不是这本书的详细讲解,我可能根本就不会往心肌梗死方面去考虑。这本书还特别强调了心电图诊断中的“陷阱”和“易错点”,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心电图就像是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而这本《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就像是一本详尽的字典和语法书,为我打开了这扇门。《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和“如何做”。比如,在讲解“心电轴”的正常范围和偏斜时,它会详细解释心电轴偏斜的形成机制,以及它可能预示的病变,比如电轴左偏可能与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有关,而电轴右偏可能与肺气肿、肺栓塞等有关。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心电图测量技巧,例如如何准确测量QRS波群的时限,如何计算心率,如何判断心电轴等等,并且用图示一一讲解,这让我感觉非常受用。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心室内传导阻滞”部分,它将不同类型的束支传导阻滞(如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的典型表现,以及它们的病理生理基础,都讲解得非常透彻。例如,它会解释为什么右束支传导阻滞会在V1、V2导联出现“兔耳征”,以及为什么左束支传导阻滞会在V5、V6导联出现增宽的R波。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不少罕见心电图表现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是我们在日常临床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而这本书通过专业的解读,让我得以学习到宝贵的经验。例如,它就提到了“早复极综合征”,一种看起来像心肌梗死,但实际上是良性改变的疾病,如果不是这本书的讲解,我可能就会将一个健康的患者误诊为心肌梗死。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临床实用性兼备,让我感觉这笔投资非常值得。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心电图的认识,停留在“看到波形,分析一下基本情况”的层面,直到我翻开这本《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我才真正意识到心电图的博大精深。《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在我看来,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学习路径。它从最基础的心电生理学原理讲起,比如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离子通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各种电生理参数是如何形成的。这部分内容虽然有点理论性,但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把心肌细胞比作一个微小的电池,将离子通道比作开关,让我这种对物理和化学不太敏感的人,也能勉强理解。然后,它逐步过渡到正常心电图的解读,从P波、QRS波群到T波,每一个波形、每一个间期的正常范围,都解释得非常详细,并且强调了这些参数可能受到的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我特别喜欢的是它在讲解“心律”部分时,不仅仅是列举了各种心律失常,而是深入剖析了导致这些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比如窦房结功能异常、房室结传导阻滞、心房和心室的异位起搏点等等。书中对“房颤”的讲解,就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总觉得房颤就是心跳不规律,但这本书详细解释了房颤时心房电活动异常,导致心房肌丧失了有序的收缩,取而代之的是快速、杂乱的颤动,而这种混乱的电信号通过房室结传导到心室,就造成了心室率的不规则。它还特别指出,房颤时心房的颤动波无法在体表心电图上清晰地显示出来,取而代之的是锯齿状的基线,这让我对房颤的心电图特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这本书在讲解“心肌梗死”时,也非常细致,它区分了不同导联ST段抬高或压低的意义,以及T波改变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并且还提到了心肌梗死后心电图的演变过程,这让我对心肌梗死的动态诊断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一听就充满了科技感和前沿性,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它的排版设计就非常用心,大量的插图和表格清晰地展示了各种心电图的改变,这一点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太友好了。在介绍各种心律失常时,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独特,它并没有将所有心律失常一股脑地罗列出来,而是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机制,将它们进行分类,这样逻辑性更强,也更容易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房性心律失常的部分,它不仅仅告诉你什么是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还会详细分析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例如房颤时心房的电活动混乱,以及由此导致的心房电冲动传导的不规则性。书中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每一个案例都配有详细的心电图图形,并且有资深的专家进行解读,从心电图的细微之处分析出潜在的疾病,这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难以获得的临床经验。例如,在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时,它会教你如何区分室性早搏与正常QRS波群,如何判断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以及如何根据心电图特点来判断室速的预后。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相当的接地气,虽然是医学教材,但并没有使用过多的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我记得我曾经在学习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时,总是混淆ST段抬高和ST段压低的意义,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对比,清晰地解释了不同导联ST段改变与心肌梗死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关系,并且还详细介绍了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从急性期到陈旧性期,心电图的变化特点,让我对这个诊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次拿到这本《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我简直是抱着朝圣的心情翻开的,我一直觉得心电图这东西,虽然看着就那么几个波形,但里面的学问却深不见底,稍有偏差就可能误诊,所以一直想找一本真正能让我“通透”的书。这本书的装帧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严谨,满满的学术气息,我最喜欢的是它开篇就对心电图的历史和发展做了详尽的梳理,这对于我这种喜欢追根溯源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甚至可以想象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无数的医学先辈们是如何一点点摸索、积累,才有了今天这套成熟的心电图诊断体系。这本书在介绍基础知识时,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肌的电生理基础,包括离子通道、动作电位形成以及传导系统的特性,这部分内容虽然有些抽象,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图示,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勉强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讲解正常心电图的各个组成部分时,不仅仅是告诉你P波、QRS波群、T波分别代表什么,还会详细阐述它们的形态、时限、振幅的正常范围,以及影响这些参数的生理和病理因素。例如,在讲QRS波群时,它不仅提到了正常的宽度,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讲解了各种原因导致的QRS波群增宽,比如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肥厚等,并且用大量的典型心电图案例来佐证,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之前看很多书,总是觉得理论知识和实际病例脱节,但这本书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特别欣赏它在每一章节结束时都设置了“思考与练习”部分,这促使我主动去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我甚至会拿出纸笔,自己画心电图,然后对照书上的解释,尝试去理解每一个波形的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电图专家,耐心细致地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心电图的奇妙世界。
评分作为一名对心电图充满好奇的医学爱好者,《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这本书,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宝藏”。《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我个人觉得非常人性化。它从最基础的心电图形成原理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到正常心电图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P波、QRS波群、T波等等。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它们的形态和时限,还会深入讲解它们形成的电生理基础,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异常。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心律失常”部分的处理方式,它并没有生硬地罗列各种心律失常,而是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和机制,将它们进行分类,例如窦房结源性的心律失常,房室结源性的心律失常,以及心房、心室的异位心律等等。这种分类方式,逻辑性很强,也更容易帮助我理解。书中对“心房颤动”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它不仅仅告诉你房颤是一种心跳不规律的疾病,更是详细解释了房颤时,心房电活动变得极其紊乱,心房肌出现快速、杂乱的颤动,而这些杂乱的电信号通过房室结传递到心室,就导致了心室率的不规则。并且,它还特别指出了房颤时,心房内的血流淤滞容易形成血栓,这是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这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典型心电图病例,并且对每个病例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病例紧密地结合起来。我甚至会反复研究书中的案例,尝试自己去分析,然后对照书上的解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我学习。
评分拿到这本《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我立刻被它厚重的专业感所吸引。这本书的编写风格,我觉得非常适合我们这种需要系统性学习的医学学生。《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最大的特点,我认为是它的循序渐进性。它从最基础的心电生理学讲起,把心肌细胞作为一个整体,解释了它如何产生和传导电信号,包括动作电位的形成、各个离子通道的作用等等。这部分内容虽然有点理论化,但是作者用了很多巧妙的比喻,让我这个对电学原理不太感冒的人,也能够理解。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心房颤动”的形成机制时,不仅仅是告诉你心房在颤抖,而是深入解释了房颤时,房内有多达200-500个微小的、无序的电激动点,这些电激动点相互干扰,使得心房电活动完全失去了节律性,并且大量的房颤波通过房室结传递到心室,导致心室率的不规则。它还非常详细地讲解了房颤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如心房收缩功能的丧失,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血栓形成。这本书在讲解“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表现时,也是非常细致。它不仅讲解了ST段抬高、T波倒置、Q波形成的意义,还根据梗死的部位,比如前壁、下壁、侧壁、后壁梗死,详细描述了这些部位的梗死在12导联心电图上的具体表现,并且配有大量的经典病例图,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我甚至会拿着书上的图,自己去分析,然后对照书上的答案,纠正自己的错误,这种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效。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扎实的教科书,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评分这本书《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为心电图学习者量身打造的“全能助手”。《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让我觉得最与众不同的是,它在讲解内容时,非常注重细节和逻辑性。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描述心电图现象,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病理生理机制。例如,在讲解“心室肥厚”时,它会详细分析导致心室肥厚的原因,比如长期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负荷过重,进而引起心肌细胞肥大。然后,它会解释为什么心室肥厚会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群电压的增高,以及可能伴随的电轴偏移等。这本书还非常细致地讲解了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异位起搏点等,并且对于每一种心律失常,都提供了详细的心电图特征描述和临床意义。我特别喜欢它对“室性心动过速”的讲解,它不仅描述了室速在心电图上的典型表现,比如QRS波群增宽、心率增快,而且还教我们如何通过一些特征来区分室速和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这对于临床实践至关重要。书中还包含了不少疑难心电图案例的分析,这些案例往往是我们平时遇到的棘手问题,而这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得以学习到宝贵的经验。例如,它就提到了“预激综合征”,一种心电图上表现为PR间期缩短和QRS波群前出现delta波的疾病,如果不是这本书的详细解释,我可能就会对其产生误解。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语言表达清晰,而且配图丰富,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临床参考,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评分收到这本《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专业”和“系统”。《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最令我赞叹的一点是,它在讲解基础知识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首先从心电生理学的最基本原理讲起,比如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离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这些内容虽然听起来有点抽象,但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将这些复杂的概念解释得非常易懂。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心电轴”部分的处理,它不仅说明了心电轴的概念,还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肢体导联和心前导联来判断心电轴的方向,以及不同方向的心电轴偏斜可能预示的病变,比如电轴左偏可能与左心室肥厚、下壁心肌梗死有关,而电轴右偏则可能与肺气肿、右心室肥厚有关。书中还提供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心电图测量技巧,比如如何准确测量QRS波群的时限,如何计算心率,如何识别P波和T波的异常等等,并且用清晰的图示进行讲解,让我感觉非常受用。我甚至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反复练习书中的测量方法,力求做到精确。在讲解“心肌梗死”时,这本书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区分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压低型心肌梗死,还详细描述了不同导联ST段改变与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比如前间壁、下壁、侧壁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并且还提到了心肌梗死后心电图的演变过程,从急性期到陈旧性期,心电图的变化特点,这让我对心肌梗死的动态诊断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觉得,心电图的学习是一门既需要扎实理论基础,又需要丰富临床经验的学科,而这本《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恰恰满足了这两个需求。《心电图学教程/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时,都力求做到严谨和全面。例如,在介绍“心室肥厚”时,它不仅列举了导致心室肥厚的常见原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还详细阐述了心室肥厚在心电图上的各种表现,包括QRS波群时限的增宽、电压的增高、ST-T段的改变,以及电轴的偏移。更重要的是,它还区分了左心室肥厚和右心室肥厚的不同心电图特征,以及联合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典型病例图,让我能够清晰地辨别。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在讲解“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时,不仅仅是描述了ST段的改变,还深入分析了缺血和梗死对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在心电图上体现出来。例如,它详细解释了在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钾离子外流增加,导致细胞膜内负电荷增多,进而引起ST段的压低。而在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坏死,其电活动完全停止,在梗死区域形成了一个“电隔离区”,从而导致了ST段的抬高和Q波的形成。书中还包含了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心电图解读,例如起搏器放电后的心电图表现,以及不同类型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等等,这些内容对于临床实践非常有指导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电图学经典教材,它不仅能帮助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能为我将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评分太好了啊给大家分享点有意思的。因为自己毕业期间蛋疼的决定,现在开始苦逼准备考研。所以又开始必须捏着鼻子背政治了……想当初考完马哲的时候为自己与这些东西永别了而窃喜没想到……唉 昨天终于勉强翻开”任汝芬教授考研政治要点新编“,才看了三十多页,看着看着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有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1、看了前面“思想政治理论复习指导总论”,里面一本正经地介绍怎么去应付政治的考试,采用什么步骤,运用什么方法,恍惚间觉得如果用到其他理论书籍的整理上也算是不错。再反过来看,就会觉得,其实这本书编写者已经通过技术性的处理把里面那些实质性的内容完全忽略掉,整个篇幅都透着浓浓的“工具性”的气息。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里面到在说什么你别管他,为了考试咱们就必须得这么办听到了没?” 2、读到正文部分,我突然间想到当初我们在反香港国民教育的时候,有条微博说你们有谁看过国民教育的教材没就在那边反?这么说,其实我们也没正经想过我们所受的那套教育到底是哪里有问题,他的内在逻辑到底是什么,这么劳民伤财的事情为什么国家还一直干下去,他们说的那些在什么意义上是错误的,什么意义上正确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当然很多理论研究方向的确与这些政治文本格格不入的,但是,好像都是自说自话,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行对话和互相理解。没有对话,谈不上批判,更谈不上共同面对未来了。 3、这是一本最简单的介绍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书籍。你不会找到一本比这本书还要简单的论述哲学的书了。想想我们当初高中死去活来背下来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和意识是辩证关系。”这本书就是用这样论断的方式去从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上抛弃了其他的可能。别说我们这些读社科的人(也没读过几本哲学书啊),平常的学生没事会针对这个问题去仔细思考么?那么这个论断就会伴随一生。我们自己其实可能平时思考问题的前提都是“物质决定意识”,只不过自己意识不到。这样想想就会知道简单的一元论有多可怕。可能的应对方式是:怎么通过相对简单易行的方式让学生、民众从多个角度思考世界和生活呢?重新思考一些边缘价值的重要性,如“万物有灵论”、“民俗崇拜”等等。 4、可以看出来,里面对很多马克思、恩格斯的原理、经济学说、历史事件进行了重组和建构,论述的内容多大程度上符合史实先不提,它这样的论述方式就已经很值得思考了。我个人觉得政治教材中的论述方式和我们通常阅读的其他视角的理论论述,具有很大的差异,于是乍一看根本不知道怎么去与它对话。比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教材里),其实在社会学里有很多“唯实论”、“唯名论”,“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的讨论,比如“实践观”(我觉得还是有可取之处),也和强调对社会实践研究的“俗名方法论”有可以相互对照的地方。但是教材通过语言的置换,概念的模糊,制造一种新的语言体系,然后在这种语言体系下,你没法和它讲道理,没法引用其他的学者的观点去和他充分的对话,没法从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批判或者扩展。总而言之,政治教材通过自行创造一套语言系统,而拒绝进行学术探讨和理论对话。那么可能的应对方式是:通过对政治文本的研究,将其中可以与其他学术观点对话的部分进行说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政治体系是如何“说服”我们的,毕竟“一元论”在耳边响了这么久,很多内在的价值不进行重新学习和反省,是很难真正清除掉的。 我今天有试图做一些这样思考,但是真正对照起来,还是苦于自己理论基础不够,感觉很是困难T-T 其实我还是想说,做个主动的读者,就不会浪费自己每一天的生命,即使是在做着看上去没有啥创造力的事情。哈,晚安!
评分太好了啊给大家分享点有意思的。因为自己毕业期间蛋疼的决定,现在开始苦逼准备考研。所以又开始必须捏着鼻子背政治了……想当初考完马哲的时候为自己与这些东西永别了而窃喜没想到……唉 昨天终于勉强翻开”任汝芬教授考研政治要点新编“,才看了三十多页,看着看着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有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1、看了前面“思想政治理论复习指导总论”,里面一本正经地介绍怎么去应付政治的考试,采用什么步骤,运用什么方法,恍惚间觉得如果用到其他理论书籍的整理上也算是不错。再反过来看,就会觉得,其实这本书编写者已经通过技术性的处理把里面那些实质性的内容完全忽略掉,整个篇幅都透着浓浓的“工具性”的气息。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里面到在说什么你别管他,为了考试咱们就必须得这么办听到了没?” 2、读到正文部分,我突然间想到当初我们在反香港国民教育的时候,有条微博说你们有谁看过国民教育的教材没就在那边反?这么说,其实我们也没正经想过我们所受的那套教育到底是哪里有问题,他的内在逻辑到底是什么,这么劳民伤财的事情为什么国家还一直干下去,他们说的那些在什么意义上是错误的,什么意义上正确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当然很多理论研究方向的确与这些政治文本格格不入的,但是,好像都是自说自话,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行对话和互相理解。没有对话,谈不上批判,更谈不上共同面对未来了。 3、这是一本最简单的介绍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书籍。你不会找到一本比这本书还要简单的论述哲学的书了。想想我们当初高中死去活来背下来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和意识是辩证关系。”这本书就是用这样论断的方式去从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上抛弃了其他的可能。别说我们这些读社科的人(也没读过几本哲学书啊),平常的学生没事会针对这个问题去仔细思考么?那么这个论断就会伴随一生。我们自己其实可能平时思考问题的前提都是“物质决定意识”,只不过自己意识不到。这样想想就会知道简单的一元论有多可怕。可能的应对方式是:怎么通过相对简单易行的方式让学生、民众从多个角度思考世界和生活呢?重新思考一些边缘价值的重要性,如“万物有灵论”、“民俗崇拜”等等。 4、可以看出来,里面对很多马克思、恩格斯的原理、经济学说、历史事件进行了重组和建构,论述的内容多大程度上符合史实先不提,它这样的论述方式就已经很值得思考了。我个人觉得政治教材中的论述方式和我们通常阅读的其他视角的理论论述,具有很大的差异,于是乍一看根本不知道怎么去与它对话。比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教材里),其实在社会学里有很多“唯实论”、“唯名论”,“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的讨论,比如“实践观”(我觉得还是有可取之处),也和强调对社会实践研究的“俗名方法论”有可以相互对照的地方。但是教材通过语言的置换,概念的模糊,制造一种新的语言体系,然后在这种语言体系下,你没法和它讲道理,没法引用其他的学者的观点去和他充分的对话,没法从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批判或者扩展。总而言之,政治教材通过自行创造一套语言系统,而拒绝进行学术探讨和理论对话。那么可能的应对方式是:通过对政治文本的研究,将其中可以与其他学术观点对话的部分进行说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政治体系是如何“说服”我们的,毕竟“一元论”在耳边响了这么久,很多内在的价值不进行重新学习和反省,是很难真正清除掉的。 我今天有试图做一些这样思考,但是真正对照起来,还是苦于自己理论基础不够,感觉很是困难T-T 其实我还是想说,做个主动的读者,就不会浪费自己每一天的生命,即使是在做着看上去没有啥创造力的事情。哈,晚安!
评分「不会叫人吗?」方畅推了下徒弟的头。这小子还在发楞,是想演化石演到什么时候?
评分跟书店里的一样,很好哦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不在乎东西值多少钱,和女朋友在一起他们注重的是心上人的开心,和领在一起,他们在乎的是给领买些高贵的东西,指望着自己有机会高升,和小三在一起,我就不多说了,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我们希望物美价廉,不是我们想买盗版货,不是我们爱到批发部去买,也不是我们爱和小贩斤斤计较,是我们微薄的收入难以支付。总的来说购物本身是一个开心的过程,从中我们利用自己的劳动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京东商城的东西太便宜了,所以我来买了。还可以,和印象里的有一点点区别,可能是我记错了书比我想的要厚很多,就是字有点小,不过挺实惠的,很满意!书非常好,正版的,非常值,快递也给力,必须给好评,就是感觉包装有点简陋啊哈哈~~~不过书很好,看了下内容也都很不错,快递也很给力,东西很好 物流速度也很快,和照片描述的也一样,给个满分吧 下次还会来买!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京东商城图书频道提供丰富的图书产品,种类包括小说、文学、传记、艺术、少儿、经济、管理、生活等图书的网上销售,为您提供最佳的购书体验。网购上京东,省钱又放心!在网上购物,动辄就要十多元的运费,往往是令许多网购消费者和商家踌躇于网购及销售的成本。就在买方卖方都在考虑成本的同时,京东做了一个表率性的举动。只要达到某个会员级别,不分品类实行全场免运费。这是一个太摔的举动了,支持京东。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简介:最实用剩女出嫁实战手册、婚女幸福宝典;婚姻不是最终归宿,幸福的婚姻才是真正的目的;内地首席励志作家陆琪 首部情感励志力作;研究男女情感问题数年,陆琪首本情感婚姻励志作品。作者作为怀揣女权主义的男人,毫无保留地剖析男人的弱点,告诉女人应该如何分辨男人的爱情,如何掌控男人,如何获得婚姻的幸福。事实上,男人和女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用女人的思考方式,永远也了解不透男人。所以陆琪以男性背叛者的角度,深刻地挖掘男人最深层的情感态度和婚姻方式,让女人能够有的放矢、知己知彼,不再成为情感掌控的弱者。二、《正能量(实践版)》——将“正能量”真正实践应用的第一本书!心理自助全球第一品牌书!销量突破600万册!“世界级的演讲家和激励大师”韦恩·戴尔,为我们带来了这本世界级的心理学巨作!他在韦恩州立大学获得过教育咨询博士学位,曾任纽约圣约翰大学教授,是自我实现领域的国际知名作家和演讲家。他出版过28本畅销书,制作了许多广播节目和电视录像,而且在数千个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做过嘉宾访谈。本书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数十周之久,在全球取得了极高的赞誉,曾激励数百万人走上追逐幸福之途。《正能量(实践版)》——内容最实用、案例最详实,10周改善你的人生!这本书是作者联合数十位科学家、心理学家,耗费十余年心力的研究结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所有身处人生低谷、长期焦虑、沮丧、消沉、自我怀疑的人,过上幸福喜乐的生活。每一章都像一次心理咨询,详细论述了各种自我挫败行为,分析我们之所以不愉快、消极应对生活的原因,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暴露的性格缺陷(如自暴自弃、崇拜、依赖)和不良情绪(如悔恨、忧虑、抱怨、愤怒)逐条分析,揭开你最想知道的心理学真相,每章结尾都提供了简易的方法,使得你即刻改变恶行,拥抱新生。
评分值得收藏 价廉物美 推荐
评分记得我的政治老师说过人一生都有困难,只要认真去面对就一定能成功。只要认真面对每一件事就能成功。对待每一件事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所以习惯培养一生,有好的习惯就有好的一生。
评分睡前开始翻这本书,不料却看迷了眼,几欲落泪,勾起太多往事。 我很少提自己学的是新闻,因为学了几年深觉误人。后来临近毕业的时候,又逢都市报崛起,实
评分居然这么会记恨!
评分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