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六顶思考帽》作者,爱德华·德·博诺,世界创新思维大师经典作品,突破企业、组织和个人生活困局的创造性思考方法。
内容简介
为什么当代社会中的许多关键问题都无法解决?
在本书中,通过《我对你错》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书名,世界创新思维大师爱德华·德·博诺向读者充分暴露了人类过分依赖传统逻辑思维而导致的不足和弊端。他指出,传统思维虽然曾经为人类收获了累累硕果,但如今已经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诸多紧迫问题,也无法更好地帮助我们应对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个人生活中的重重困局。改变势在必行,一场新的文艺复兴已经悄然开启。
德·博诺认为,在传统思维中,人们拥有的是“岩石逻辑”——岩石具有固定的形状,它坚硬、棱角分明、很难变形。这形象地揭示了取决于二分法的传统逻辑思维系统的特征,即强调对,错、是,非、高兴/伤心、有罪,无辜的“刀刃区分”。这种冲突性的思维模式必然导致僵化和对立,无法适应今天快速变化的世界。
而在本书中,德·博诺将人类的大脑描述了为一个可以自我组织的信息系统,它能使感知、记忆和人生经验等在我们的思考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减少对逻辑、推理及争辩的依靠。透过大脑独特的运作方式,德·博诺提出了“水的逻辑”——水是流动变化的,我们关注的不是水“是”什么,而是水将“流向”何方。水的逻辑不具有绝对性,而是会随着环境和情景的改变而改变。德·博诺希望能用这种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水的逻辑”,代替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富于对立性的“岩石逻辑”。
寻找一种具有调适性而非冲突性,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非千篇一律、模式化的方法,并领导人们走向更有成效、更具建设性的文明,这正是本书的终目的和大价值所在。
本书综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知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事务、世界冲突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核心话题,因此得到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倾心推荐,不愧为一部大师级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爱德华·德·博诺博士曾任教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他被全世界公认为创造性思维领域的权威,被誉为“创新思维之父”。他原创了“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这一概念,被收入权威的《牛津英语大词典》。他出版了62本书,这些书已经被译成37种文字。在因特网上,涉及他的信息已超过了4000000条。
德·博诺博士曾受邀前往52个国家举行讲座和出席国际会议。1989年,他被邀请去主持一个由诺贝尔奖得主参加的会议。许多世界知名的公司都受益于他关于如何思考的指导建议,这些公司包括微软、摩托罗拉、松下、麦当劳、IBM、杜邦、壳牌石油、可口可乐、通用、柯达、英国航空、麦肯锡、福特,等等。国际天文学组织用他的名字给一颗行星命名,而南非的一个教授协会把他誉为历史上对人类贡献最大的250个人物之一。
德·博诺博士设计了直接教授思考技巧的学校教育课程——CoRT思维训练课程。现在,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的大中小学在采用这一课程。
德·博诺博士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将大脑理解成自我组织的信息系统。正是在这一坚实的理论基础上,他设计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思考工具。从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到四岁的孩童,他的思考工具都得到了有效的运用。他设计的六顶思考帽方法,第一次为西方思维提供了一种建设性而非论辩性的语言。德·博诺博士的思考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和实用。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一开始接触德·博诺博士的思维体系时,我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但当我读完这本精彩的书以后.我却变成了一个忠实的信徒。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德·博诺博士的创造性思考方法已经得到了众多专业人员的实践检验,方法也确实有助于人们变得更有建设性和开创性。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德·博诺用清晰的方式描述了人们为什么思考以及是如何思考的。对于任何一个想要理解人的思考和行为的读者来说,《我对你错》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lvar Gi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引言:新文艺复兴
作者注解
第一部分 我们的思维体系
人类事务/5
感知/8
幽默/11
实用效果/11
第二部分 人类的大脑
模型的正确性/20
不同的世界/24
传统的桌面逻辑/29
大脑的神经网络/31
第三部分 感知是如何运作的
顺序模式/44
引发和重建/46
模式的非对称性/49
洞见/56
后向学习/59
时间序列/60
流域/62
刀刃区分/7l
先占先赢/74
不搭配/76
准备/78
情境/82
循环/88
创建意义/93
注意/95
相关性和意义/98
零度坚持/102
第四部分 我们传统的思考习惯
语言/113
思考和智商/120
批判性思考/124
拉弗曲线/128
解决问题/132
分析/136
描述/143
自然/148
数学/15I
不是/就是/154
绝对性/158
争论和冲突/164
信仰/17l
科学/172
创造力/176
历史/179
逻辑/18l
艺术/185
第五部分 社会及其制度的思考方式
改变/193
下一步/198
饱和/201
教育/202
循规蹈矩/205
短线思考/208
民主制度/209
实用主义/2ll
官僚体系/214
分隔/216
大学/218
交流/220
包装/221
实际成果摘要/223
总结/242
附录:水的逻辑/245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我们的思维体系
本书要讨论的一些问题如下:
为什么幽默是大脑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为仲么古典哲学家们总是忽略了对幽默的探讨?
与我们传统的观点相反,为什么大脑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机制。但它却能以高度复杂的方式运作?
“消极”信息系统和“积极”信患系统之间的重大区别。
为什么语言在用于描述时具有诸多优点,但在感知方面却显得粗糙、低效?
为什么我们只能看见我们准备看见的?
为什么后向学习如前向学习更加容易?
各种模或怎样既有宽泛的定义域,又有刀刃区分的分类含义?
为什么我们从古希腊人继承而来的、建立在真相和推理基础上的传统思维有可能使我们的文明步入了错误的轨道?
我们怎么会变得如此沉迷于历史?
为什么传统的推理叫做“桌面”逻辑。
为什么我们在技术领域内突飞猛进,但在人类事务的领域却进展甚微?
为什么资料分析本身不能产生出创意,甚至不大可能揭示出资料中所包含的旧观念?
神经网络中的神经细胞行为如何能够转换成人们在解决政治、经济和世界冲突问题中的智力和见解?
我们如何在拥有模式形成系统的同时仍然享有自由的意志?
为什么我们完全没能理解创造力,为什么事后看起来符合逻辑的某些事物在事前却无法推导出来?
为什么逻辑争论从来没能成功地改变偏见、信仰、情感或感知?为什么这些事物的改变只能通过感知的改变来宾现?
在自我组织的系统中,信抑为什么很客易地被建立起来?
这些信仰又如何提供了感知性的真理?
传统的逻辑如何使我们陷入了对与错的争论,并使我们执著于对与错的绝对性?
我们如何设计出特定的创造性工具来有意识地产生创意?
为什么我们在说出某种事情之后就会找到它的理由,亦即为什么激发的逻辑在模式形成系统中具有数学上的必要性?
一个简单的、随机输入的词汇为什么能够变成如此强有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什么我们迫切需要创造出很多新词汇来帮助我们进行思考?
为什么需要用橷单词“po”来执行激发功能?
为什么既有的科学方法及其最“合理”假设都有可能在感知上是错误的?
为什么拉弗曲线(越多越好)在我们的传统思考中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一直以来所珍视的争论模式本来是抱着更好地考察事物蹲初衷,但它为什么却很快丧失对事物的“考察”?
为什么我们借以获取进步的基本模型——经由混乱而形成的演化——注定是无效的?
为什么如果不把人类大脑的系统行为考虑进来。哲学就只不过是一场文字游戏?
为什么我们为了处理冲突而建立的逻辑原则——二分法——导致了如此多的灾难?
为什么诗歌和幽默都很好地表现了与推理逻辑完全不同的感知逻辑?
为什么我们把感知留给了艺术领域,而艺术却表现平平?
为什么最好把真理描述成由众多具体环境导致的一个结果?
我们如何最终从信息技术中衍生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就像卡尔?马克思从蒸汽技术的工业革命中衍生出一种意识形态那样?
人类事务
我想回到早先提出过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技术领域内的突飞猛进与我们在人类事务领域内的提襟见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和卫星立刻同成千上万的人取得联系,我们的飞行速度现在已经超过了声波的速度,我们拥有的核力量可以消灭一切文明(而且是好几次)。
但我相信,如果我们没有受限于传统思维体系的某些方面,我们可能会获得更多的进步,而现在我们本应已经掌握了如何防止老化、如何治疗癌症、如何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已经能够治疗大部分的精神疾病,已经能够从核熔化中获得无限的无污染的能量,已经拥有了充足的食物供给,已经有了更多更有效的交通手段,已经有了更卓越的教育体制。在本书后面,我会讨论为什么我觉得我们的科学体系没能做到它本应做到的那么好,以及它如何受到了传统思维习惯的阻碍。但无论如何,我和每个人一样都对迄今为止取得的技术成就充满了敬意。
然而,转过头来再看一看人类事务领域,我们看到的依然是贫穷、战争、种族歧视、偏见、生态破坏、暴力、犯罪、恐怖主义、贪婪、自私和短视。战争一如既往地发生,只不过武器变得越来越强大。全世界每年花费在武器上面的经费超过了一万亿英镑。政府(包括民主政府和专制政府)处理事务的方式仍然是古希腊式的。一切都没有改变。为什么?我们首先来看看传统的理由:
首先,基本的人性没有改变。有人认为人性是自私、贪婪和富于掠夺性的。有人甚至提出,人性中更为古老的、基本的“兽性”部分仍然支配着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其次,世界变得太复杂,我们已经跟不上世界的变化了。
生态学、经济学、政治学都以某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而我们没有相应的体系来处理如此复杂的系统。
第三,我们跟不上技术进步带来的节奏变化。各种儿童疾病得以治愈,但结果却带来了人口爆炸。工业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却通过污染和全球效应(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第四,世界的发展起不稳定的。一些国家的人口进入了稳定增长期,一些国家却成了人口爆炸的牺牲品。有的国家(瑞典、加拿大、美国)已经十分关注生态问题,但全世界每年仍有2700万至2900万英亩的雨林被毁,每天有三个物种消失。
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仍然停留在中世纪。
第五,我们的社会结构不足以应付世界的变化。政治思维的本质仍然是短视和自私的(尤其是在所谓的民主国家)。
第六,世界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大脑能够应对的范围。
以上理由(除了第一个)都只是解释了近年来人类爆炸性的发展如何使事情变得更糟。那么,我们要问:为什么在这些发展发生之前,事情也没有变得更好呢?只有第一个理由解答了这个问题:这完全是由于人类的那些本性所致。宗教能够改变人性,也已经对人性产生了有价值的影响。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仇恨、偏见、战争和迫害等)。
但我认为还存在进一步的解释,而这个解释正是我所致力追寻的。爱因斯坦说过,每件事物都在改变,唯独我们的思考方式没有改变。我认为,我们在人类事务领域之所以毫无进展,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传统思维习惯的失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不足以处理人类事务,另一方面是它进一步催生出新的问题,并使已有的问题和冲突日益恶化。因此,一方面传统思维习惯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它直接造成了有害的影响。
经验表明,推理和逻辑从来不能改变感知、情感、偏见和信仰,但我们却继续抱着这样不切实际的希望:如果每个人能够“看到理由”,世界就会变得更好。正如我们稍后会了解的,逻辑之所以无法改变情感和信仰,是出于很多原因。只有感知才能改变这一切,但我们对感知的理解完全空白。
我们的逻辑系统是通过语言(以及用于解决矛盾的错误的二分法)运行的,并由此形成了粗糙的、两极分化(亦即对/错,我们/他们)的感知。逻辑不能改变信仰和偏见、但可以用来加强信仰和偏见,并固化感知。
由于从未理解模式形成系统,所以我们没能理解信仰系统的强大“真理”,以及为什么感知毫无真理可言。我们通过批判性思考来捍卫自我,并把争论作为改变的工具,但这些丝毫起不了改变作用,因为它们缺乏创造性的元素。实际上,我们还远远没有开始理解创造力和范式的转换。
我们可以通过精确的数学把人送往月球,但却没法预测明天的天气,冈为我们的成功还主要局限于静态系统(即变量不会改变也不会相互作用的系统,空间就是这种系统的一个典型例子)的处理。
以上列出的所有错误都直接来自于逻辑、推理、真理、语言、辨认、对比、分类等传统思维习惯,在本书中我会解释这些错误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我还会表明,如果从大脑作为自我组织模式形成系统的实际方式出发,而不是从既有的语言系统(古希腊的遗产之一)出发,我们会得出很不一样的认知。
感知
2400多年来,我们把所有的智力都投入到推理的逻辑而非感知的逻辑当中。然而,在处理人类事务时,感知却比推理更为重要。那么,我们为什么犯了如此的错误呢?
也许是因为我们以为感知并不重要,而且逻辑和推理最终可以控制感知。也许是因为我们不喜欢感知的模糊性、主观性和变化性,因而在寻求绝对的真相和逻辑的过程中获取安全感。也许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古希腊人创造逻辑是为了使感知变得有意义,我们则满足于把感知留给艺术世界(戏剧、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而让逻辑推理驰骋于科学、数学、经济学和政治学。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从来没有好好地理解过感知。
所有这些理由都是有效的,但是最后一个理由最重要。实际上,感知有其自身的逻辑,这个逻辑直接建立在自我组织模式形成系统行为的基础上,它与传统的推理和语言所蕴含的那种桌面逻辑是完全不同的。被感知到的真相完全不同于被推理出来的真相。
在历史上,我们从未理解过感知的系统及其神经学基础,从未理解过感知的逻辑。正因如此,我们除了忽略感知以外,别无选择。
每当我们不得不面对不确定的感知时,我们都转而求助于传统逻辑的确定性,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思考的终结》一书如此过时、倒退的原因。该书提倡回归传统的思考习惯(尽管这个习惯已经大大地阻碍了文明的进展)。而不是直面感知的复杂性。以语言为基础的哲学家往往黔驴技穷,因为理解感知意味着必须以理解自我组织的系统为基础。
由于我们未能理解感知,所以我们允许用有限和粗糙的语言来扭曲世界,并使之符台我们扭曲的观点。作为描述事物的媒介,语言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地位,但在处理感知方面,语言却是一个拙劣的工具。因为我们可以描述复杂的情况,而这些复杂情况无需丰富我们的感知模式。不论是错误的二分法,还是虚假的确定性,语言的这两个特性都无助于处理感知。作为语言逻辑的基础,我们的分类习惯也会自动地影响感知,因此,所有的“罪犯”最初看起来都像是罪犯。
我们把感知留给了艺术世界。那么艺术领域是不是表现非凡呢?就像革命一样,艺术已经为我们带来了大规模的情感变迁。艺术是独断的、古怪的、宣传性的,它呈现出了感知——新的有价值的感知,但是它从未能提供改变感知的工具。艺术仍然可以用它惯有的方式对文化继续做出贡献,但是我们却不要假装艺术完全满足了我们对感知的需要。我们需要学习感知的逻辑,需要学习用以扩展和改变感知的工具。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艺术传达给我们的感知,那么不论这些感知多么富有价值,都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时问的推移,计算机迟早会完成我们需要的所有逻辑和处理工作。由此,我们对感知技巧的需求将前所未有地增加。
我们对计算机输入什么,完全取决于我们对感知的选择和技巧,不论计算机本身有多么出色,它输出的结果始终都受到感知输入的限制。这就像衡量一个计量模型是否有价值,要看它包含了哪些因素,以及它的关联度和参数是什么。一旦感知建立起来以后,这些衡量标准就与感知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真的发展出高智商的计算机,而没有同时发展出大量相应的感知技巧,那我们将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一旦我们输入错误的感知,计算机将会输出危险的逻辑答案。
幽默
幽默是迄今为止人类头脑最出色的表现。为什么古典哲学家、心理学家和信息理论家们(更不用说逻辑学家了)都忽略了幽默呢?
在各种系统形式中,推理是最为廉价的日用品,只要借由分类、组合和简单的线性计算机,我们就可以进行推理。任何一种向后推导的分类系统都属于简单的推理系统。然而,幽默只可能发生在自我组织模式形成系统所创造的非对称模式之中。幽默非常重要,因为它向我们展示了大脑中的信息系统是如何行为的。即使是从行为方面的意义上来说,幽默也告诉我们要警惕绝对的教条,因为某些事物有可能在突然间从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重新看待。
古典哲学家、心理学家和信息理论家们之所以没能看到或理解幽默,是因为他们一直处在我们所说的“消极的”信息系统内(从本质上而言,即是根据既有规则运作的桌面逻辑)。但幽默却发生在“积极的”信息系统(自我组织的系统)内。我将讨论这两种不同信息系统的关键区别。
诗歌也是一种“逻辑性”处理,但它属于感知的逻辑,而不符合传统的逻辑。事实上,感知的“水的逻辑”与传统的“岩石逻辑”完全不同。
实用效果
有一个关于美国大使和俄罗斯大使赛跑的故事。结果是美国大使赢了。一家报纸是这样来报导这场比赛的:有一场赛跑。
俄罗斯大使得了第二名,美国大使只得了倒数第二名。报道丝毫没有提及这是一场两个人的比赛。
在这个荒谬的故事里,报道中关于比赛的细节都是真的。
但有些重要的信息却被遗漏了。当然,你也许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严肃的报纸上,但有的时候的确会如此。《独立报》自认为是伦敦最严肃的报纸之一,但它却这样报导:我声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得益于提出非凡创意的彼得,尤贝罗斯,而他之所以有创意,是因为曾经参加过我的一次研究会议。
这个说法看起来有些荒谬,但实际上,这篇报道遗漏的事实是:在《华盛顿邮报》(1984年9月30日)的一次访问中,尤贝罗斯先生本人把他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创意归功于有意识地使用了“水平思考”。在那次访问中,他还具体地描述了他于1975年跟我学到的一些特定技巧。我在书中提到了尤贝罗斯本人直接进行的这种描述,但这一描述却被《独立报》的记者有意忽略了。因为他事先假定了这是个荒谬的说法。令人惊奇的是,《独立报》的编辑还捍卫了这个有意的忽略和扭曲。
媒体不可能有真相,而从这个方面来看,媒体是感知的一个良好例子。感知中并不存在绝对的真相,感知总是形成一个观点,而这个观点永远不可能是完全的。
对感知的理解,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因为它涵盖了我们在技术领域之外的大部分思考,以上媒体的报道就是一个例子。我们永远不要指望媒体做到客观,因为感知并不是以客观的方式来运行的。
前言/序言
我对你错
爱德华·德·博诺博士在本书中强调的主题就是:我们太过于关注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结论了。逻辑思考以命题和对命题对错的判断为基础。只有在事实确定的情况下,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不大可能出现新的事物或意外的情况下,逻辑思考才能发挥其基本作用。
但德·博诺博士指出,事物还有另外一面,即感知。当我们观察周围的世界时(如果我们用心观察的话),我们可以对实际存在的事物一览无遗。然而,当我们把注意力从周围的世界转向我们想象中的那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时,我们却常常一无所获。我们往往要等到事后,或者直到有人向我们指出来的时候,才能
我对你错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我对你错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