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史哲》雜誌創辦於1951年5月,起初是同人雜誌,自辦發行,山東大學文史兩係的陸侃如、馮沅君、高亨、蕭滌非、楊嚮奎、童書業、王仲犖、張維華、黃雲眉、鄭鶴聲、趙儷生等先生構成瞭最初的編輯班底,1953年成為山東大學文科學報之一,迄今已走過六十年的曆史行程。
由於一直走專傢辦刊、學術立刊之路,《文史哲》雜誌甫一創刊便名重士林,馳譽中外,在數代讀書人心目中享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她所刊布的一篇又一篇集功力與見識於一體的精湛力作,不斷推動著當代學術的演化。新中國學術範型的幾次更替,文化界若乾波瀾與事件的發生,一係列重大學術理論問題的提齣與討論,都與這份雜誌密切相關。《文史哲》雜誌嚮有與著名齣版機構閤作,將文章按專題結集成冊的曆史與傳統:早在1957年,就曾與中華書局閤作,以“《文史哲》叢刊”為名,推齣過《中國古代文學論叢》、《語言論叢》、《中國古史分期問題論叢》、《司馬遷與史記》等;後又與齊魯書社閤作,推齣過《治學之道》等。今者編輯部再度與商務印書館攜手,推齣新一係列的“文史哲叢刊”,所收諸文,多為學術史上不可遺忘之作,望學界垂愛。
目錄
“疑古”與“走齣疑古”
超越疑古走齣迷茫
去嚮堪憂的中國古典學
——“走齣疑古時代”述評
“走齣疑古”的睏惑
——從“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失誤談起
疑古、考古與古史重建
顧頡剛先生與考古學
“疑古”學說論衡
“疑古”學說“破壞”意義的再估量
——“東周以上無史”論平議
一個流行瞭八十餘年的僞命題
——對張蔭麟“默證”說的重新審視
顧頡剛史學與曆史符號學
——兼論中國古史學的理論發展問題
“禹是一條蟲”再研究
由商代的“帝”看所謂“黃帝”
文獻研究與“疑古”學說
“古史辨”派、“二重證據法”及其相關問題
——裘锡圭先生訪談錄
齣土資料研究同樣需要“古史辨”派的科學精神
——池田知久教授訪談錄
論“古史辨”的評價及其相關問題
——林甘泉先生訪問記
古書成書和流傳情況研究的進展與古史史料學概念
——為紀念《古史辨》第一冊齣版八十周年而作
齣土文獻可以改寫思想史嗎?
《世經》帝德譜的形成過程及相關問題
——再析“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曆史”
河洛讖緯與劉歆
附錄
“古史辨派”的階級本質
“古史辨派”的學術思想批判
後記.
精彩書摘
將它們與中國的研究現狀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絕大多數領域和課題在我國的文明探源工作中不是極其薄弱就是完全空白,這種差距可能正是我們的文明探源成果難以獲得國際同行認同的主要原因。
麵對中外治學方法的差彆,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反應,即西方學者那套東西不一定適用於中國,他們並不瞭解我們工作的成就和意義。我國學者的這種態度和反應,在前麵已經提及,實質上是科學範例變革造成的結果。對於仍然習慣於用傳統方法進行研究的中國學者而言,麵對完全陌生的當代理論、方法和實踐,隻能以不適用自己來加以掩飾。而在西方學者眼裏,中國學者思考的問題和研究的方法已經過時,他們認為我們仍然在做不恰當、不值得做或已被證明是無法做到的事情。正如庫恩所指齣的,範例一變,科學研究的世界也隨之改變。在革命之後,科學傢們所麵對的是一個不同的世界,他們在新範例的指導下運用新的方法,注意新的領域,關注新的不同的東西,好像整個學術圈搬到瞭另一個星球上。範例的改變使得科學傢對他們研究所及的世界的看法變瞭。如果有一些人固守這種或那種舊觀點,乾脆會被逐齣這個行業,此後沒有人再理睬他們的工作瞭。①為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達到國際水準,還是應該加強與國際學界的溝通,虛心瞭解學科的進展,不宜再用國情不同的理由來漠視或掩飾這種差距瞭。
“疑古”與“走齣疑古”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疑古”與“走齣疑古”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