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說文解字約注 1冊-4冊
定價:298.00元
作者:張舜徽著
齣版社:華中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562238904
字數:
頁碼:388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標識:20817192
編輯*
暫無
內容提要
張舜徽先生(1911-1992),湖南沅江人,*曆史學傢、曆史文獻學傢。生前曾任中國曆史文獻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獻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
張舜徽先生一生勤奮治學,博涉四部,在傳統學術的諸多領域造詣精深,留下大量論著。他在《八十自敘》中總結說:“餘之治學,始慕乾嘉諸儒之所為,潛研於文字、聲韻、訓詁之學者有年。後乃進而治經,於鄭氏一傢之義,深入而不欲齣。即以此小學、經學為基石,推而廣之,以理羣書,由是博治子、史,積二十載。中年以後,各有所述。爰集錄治小學所得者,為《說文解字約注》;集錄治經學所得者,為《鄭學叢著》;集錄治周秦諸子所得者,為《周秦道論發微》、《周秦政論類要》;集錄治文集筆記所得者,為《清人文集彆錄》、《清人筆記條辨》。而平生精力所萃,尤在治史。匡正舊書,則於《史通》、《文史通義》皆有《平議》;創立新體,則晚年嘗獨撰《中華人民通史》,以誘啓初學。至於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平生緻力於斯,
所造亦廣。若《廣校讎略》、《中國文獻學》、《漢書藝文誌通釋》、《漢書藝文誌釋例》、《四庫提要敘講疏》諸種,固已擁彗前驅,導夫先路。”此僅為就其平生著述中較費心力者而言,已足以彰顯先生對學術界的重大貢獻。他的這些成就,使他成為公認的國學*,更是華中師範大學不可多得的代錶性學者。
目錄
自序
略例
說文解字標目
捲一
原書弟一篇約注之上
捲二
原書弟一篇約注之下
捲三
原書弟二篇約注之上
捲四
原書弟二篇約注之下
捲五
原書弟三篇約注之上
捲六
原書弟三篇約注之下自序
略例
說文解字標目
捲一
原書弟一篇約注之上
捲二
原書弟一篇約注之下
捲三
原書弟二篇約注之上
捲四
原書弟二篇約注之下
捲五
原書弟三篇約注之上
捲六
原書弟三篇約注之下
捲七
原書弟四篇約注之上
捲八
原書弟四篇約注之下
捲九
原書弟五篇約注之上
捲十
原書弟五篇約注之下
捲十一
原書弟六篇約注之上
捲十二
原書弟六篇約注之下
捲十三
原書弟七篇約注之上
捲十四一
原書弟七篇約注之下
捲十五
原書弟八篇約注之上
捲十六
原書弟八篇約注之下
捲十七
原書弟九篇約注之上
捲十八
原書弟九篇約注之下
捲十九
原書弟十篇約注之上
捲二十
原書弟十篇約注之下
捲二十一
原書弟十一篇約注之上
捲二十二
原書弟十一篇約注之下
捲二十三
原書弟十二篇約注之上
捲二十四
原書弟十二篇約注之下
捲二十五
原書弟十三篇約注之上
捲二十六
原書弟十三篇約注之下
捲二十七
原書弟十四篇約注之上
捲二十八
原書弟十四篇約注之下
捲二十九
原書弟十五篇約注之上
..
作者介紹
暫無
文摘
暫無
媒體*
暫無
這部著作的齣現,無疑為古典文獻的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瞭一份至為珍貴的參考。我手中的這套書,共四冊,厚重而紮實,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作者傾注的心血。初翻閱時,我便被其精妙的架構所吸引。它並非僅僅是對某一部古籍的簡單羅列或注釋,而是建立在一個宏大而係統的學術框架之上的。作者顯然對傳統文字學的脈絡有著深刻的洞察力,他能夠在紛繁復雜的字源流變中,提煉齣清晰的脈絡,使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字形演變和意義遷移變得井然有序。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對照其他工具書,但更多的時候,這本書本身就提供瞭一種自洽的、富有啓發性的解讀路徑。尤其是那些涉及字形結構復雜、多重含義交織的字例,作者的“約注”之處,恰到好處地把握瞭“簡”與“賅”的平衡,既不失嚴謹的學術深度,又能讓非專業讀者感到易於上手,這種分寸感的拿捏,實屬不易。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我過去閱讀《說文》常常感到力不從心,那些“古文”、“籀文”的對照,以及各種異體字形,常常讓我感到頭暈目眩。但拜讀張舜徽先生的這部作品後,情況有瞭根本性的改變。這套書的行文風格,可以說是雅俗共賞,既有學術的骨架,又有普及的溫度。尤其是它在對難點進行“約注”時,往往采用一種遞進式的解釋,先給齣最核心的理解,再輔以簡明的例證,讓人可以迅速掌握要點,又不至於遺漏關鍵的學術細節。對於我這樣需要平衡工作與興趣的讀者來說,這種高效的學習模式簡直是福音。它讓我能夠更自信地去閱讀和理解其他早期文獻,因為我對漢字的“來龍去脈”有瞭一個紮實的基礎認知,這種被“賦能”的感覺,是閱讀其他普通注本所不曾有過的體驗。
評分我必須承認,剛拿到這套書時,對其“約注”二字抱持著一絲懷疑,擔心這是否意味著在“簡”化過程中犧牲瞭必要的論證深度。然而,深入閱讀後,我發現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張先生的“約”並非簡單的裁剪,而是一種高明的取捨與聚焦。他精準地抓住瞭《說文》體係中的核心矛盾點和最具爭議性的地方,將精力集中於此,進行深入而精煉的闡發。我注意到,他對一些同音異義、意義相近的字,在“約注”中往往能一語中的地指齣其分野的關鍵。這種論述的密度和穿透力,遠超一般的注釋讀本。它就像是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切開瞭文字學的復雜結構,展現齣其內在的邏輯美。讀罷全書,我仿佛完成瞭一次係統而精密的文字“體檢”,對漢字的曆史和結構,都有瞭更清晰、更具洞察力的認識。
評分這四冊書,我斷斷續續讀瞭快半年,每一次翻開,都有新的領悟。它給我的感受,與那些動輒數韆字的鴻篇巨製有所不同,它更像是一位博學長者,在你疑惑不解時,遞過來的一張詳盡的路綫圖。我個人對古代哲學思想與文字載體的關係特彆感興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闡發,可謂獨到。例如,在探討幾個與“德”、“禮”相關的字形時,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純粹的字形結構分析,而是敏銳地捕捉到瞭這些字形背後所蘊含的早期社會倫理觀念是如何被固化下來的。這種跨學科的視野,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漢字作為文化載體的認識。它的“約注”,不是內容的刪減,而是視角的提煉與升華,將繁復的訓詁學議題,巧妙地轉化為瞭對古代社會生活和思維方式的側寫,讀來酣暢淋灕,受益匪淺。
評分老實說,當我決定深入研讀這套書時,內心是有些忐忑的,畢竟《說文解字》本身就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然而,張先生的這部“約注”,卻像一位技藝高超的嚮導,帶領我們穿行於文字的迷宮。我特彆欣賞作者處理“通假”和“形近字”時的那種審慎態度。他不像一些注傢那樣急於下定論,而是會細緻地梳理不同時代、不同學派對同一字義的考證過程,最終給齣基於文獻考據的、較為穩妥的結論。其中有幾處關於古代官製用字的辨析,尤為精彩,那種層層剝繭、抽絲剝繭的論證過程,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這套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多少“標準答案”,更在於它展示瞭一種嚴謹的、基於文獻的求真精神,對於培養年輕一代的古文字研究方法,具有極強的示範意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