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民,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64年作为新中国首批留法学生,到法国勒恩大学进修两年。后进入教育界,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学之余,从事法国纯文学翻译二十余年,译著五十多种,约有一千五百万字。主要译作:小说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等;戏剧有《缪塞戏剧选》、《加缪全集·戏剧卷》等;诗歌有《艾吕雅诗选》、《阿波利奈尔诗选》等六种。此外,编选并翻译《缪塞精选集》、《阿波利奈尔精选集》、《纪德精选集》;主编《纪德文集》(五卷)、《法国大诗人传记丛书》(十卷)。
李玉民的译作中,有半数作品是他首次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他主张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译作应是给读者以文学享受的作品。李玉民“译文洒脱,属于傅雷先生的那个传统”(柳鸣九语)。
《法国戏剧经典(17-18世纪卷)》精选了法国这段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十二位法国顶尖戏剧大师的剧作,剧种涵括了喜剧、悲剧、历史剧、思想剧、哲理剧、实验剧等。作品大气磅礴,妙到毫巅,真知灼见比比皆是,凝聚了剧作家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独特思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莫里哀的四篇都很好看,最喜欢《贵人迷》。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大体不错,中间莫名其妙认亲那段真是大撒狗血,马里沃那篇里翻译错误很多,认真校对一下好吗……卖这么贵居然有错误,心累。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喜剧美学探索 西方文学自古希腊起,诗歌与戏剧就并领风骚,在文学发展史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引领着文学潮流,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法国文学也不例外,尤其到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戏剧发展到高峰,出现高乃依...
评分 评分##一个人的说话之道,体现着其处事哲学。我们是该言行如一,还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生存策略问题。人们时常说话含糊不清、词不达意、反话正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判别他人对我们表达的究竟是情真意切、虚与委蛇,还是口蜜腹剑。在这真假莫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思如何想,又如何拆解与应对日常生活里的种种人事。莫里哀在其五幕剧《恨世者》中,为我们抛出了这个难题。莫里哀是讽刺界的行家里手,但其作品看多了会觉得模式化比较重。专制迂腐的父亲,追求新生的儿女,机智勇敢的使女...特定社会身份与常见人物性格之间有着一定的反复。
评分 评分##选读一部分
评分 评分##每一篇都很有意思 对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印象深刻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