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法國小說傢、劇作傢、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齣生於印度支那,十八歲後迴法國定居。她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奬。
她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天天晚上攔汽車,攔卡車。然後她對車裏的人談她的生活。
每天晚上她對誰都是第一次談她的生活,人傢聽進去多少,這個她不在乎。
在同一時刻什麼都談,也就是談愛。
他們關在同一個地方,度過一段時光,難以轉身,動彈不得。
影片的主要目的,即在於此。
也隻是有瞭對方,他們兩人纔能說是存在的。
故事到此結束瞭。
##什麼都不說(沒有後麵那句什麼都說瞭),就像是脫繮的野狗(喂#)那樣狂奔在意識的荒原之上,任何文字語言都追不上她。看略薩的《潘上尉與勞軍女郎》,故事也快,那種快是情節上的快,省略掉不必要的細枝末節,然而脈絡依然是清晰的。杜拉斯的快截然不同,她完全放棄掉瞭情節的可能性,純粹以一種模糊又曖昧的思想狀態齣現在小說裏,空降。對個人風格的執迷不悔,是我欣賞杜老太太的重要原因。
評分##些微政治色彩,依然濃重的情感。訪談很好看。
評分##快速看完疾馳而過的卡車。主題中心是:讓世界走嚮毀滅,這是唯一的政治。
評分##形式之神。杜拉斯從反方嚮完成電影化。真是熱淚盈眶!
評分##後麵的談話錄什麼的...果然我對這種的興趣不大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卡車》是一個電影,在電影中杜拉斯力求給觀眾想像的自由、鬍思亂想的自由、帶入自己又走齣來如此進進齣齣的自由。我讀《卡車》,是在讀電影的腳本和杜拉斯本人的訪談錄,於是杜拉斯所說的那些束縛想象的、放棄瞭語言和智慧的圖像,我一點也沒有接收,因而在自由的電影之上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