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治军
青年作家,湖南益阳人,现居北京。资深媒体主编和清史研究者。
擅长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抽丝剥茧,深挖背后的真相与动机。2011年起创作《晚清最后十八年》,其对史实的深度挖掘,在诸多有关晚清历史的同类型作品中独树一帜,受到俞敏洪、罗振宇等人的推荐。
甲午海战惨败,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洋务派失势,以变法图强为口号的维新派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变法运动,然而各方势力在既得利益的驱使下暗中较量,变法最终以宫廷政变收场。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的初衷不知不觉沦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识,而借改革重新分配晚清这块利益蛋糕却是最终目的,更加激烈的派别斗争在一轮一轮的改革中展开,让清王朝逐渐走向瘫痪。无论是慈禧太后、袁世凯、李鸿章、保皇党、满清权贵,还是亲西方势力、维新派、立宪派和革命派,乃至来自民间的义和团,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在权力的漩涡中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而无论是谁,只要踏入权力中心,都将毫无例外地转变成一种势力——既得利益集团,参与到各方势力的殊死搏斗中,最终走向同归于尽的死局,而封建王朝也将随着清王朝的轰然倒下走向终章……
翻开本书,读懂北洋水师为何在甲午海战中连连溃败、孤立无援,戊戌变法为何沦为戊戌政变,慈禧为何利用义和团攻打列强又最终和列强联手扑杀义和团,李鸿章、袁世凯等人为何一再抗拒慈禧“勤王救驾”的诏令,慈禧为何阻止戊戌变法转过头来又启动清末新政和立宪,袁世凯为何既是改革推手又是亡清关键,“皇族内阁”掌舵人载沣眼中的“爱国铁路”因何成为压垮清王朝的最后一棵稻草……从改革派、保守派和国际势力十八年的博弈和决战中,看透晚清的权力格局和崩塌逻辑。
##晚清是个好主题。时代特征鲜明,李中堂在给同治皇帝的奏折里论及晚清当世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恰如其分地突出了一个变字,这也是晚清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线索。本书所涉及的十八年,所谓的变,已是超越了船坚炮利之变,实质是由君权而民权,主持改革的人逐渐变为被改革对象...
评分##因为鉴书团活动有缘读完了这本,外观挺浮夸的,还有点重,不愧是精编典藏版,比较适合有点年纪的装男,对我这种上了年纪的女性来讲真的从小到大都不感兴趣。因为病休连着几天一口气看完了,又看了下这版豆瓣底下的评论,感觉大家说了挺多缺点的,我个人感觉其实还可以。作者通...
评分 评分 评分##《晚清最后十八年》,引人入胜,作为历史著作,作者黄治军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晚清时期那段风云激荡、错综复杂的历史画卷。作者治军行不行,我不知道,但写历史是把好手。这本书目前三种版本了,算是畅销书。 本书从 1894 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前夕的袁世凯事迹开始...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