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1985—1988年師從賀麟先生,攻讀德國哲學和政治思想史,獲博士學位。代錶作有《西方近現代政治思想》《蘇格蘭道德哲學十講》《論相互承認的法權—〈精神現象學〉研究兩篇》《理心之間—硃熹與陸象山的理學》等。
為什麼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八世、理查三世等是強有力的君主形象?為什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麥剋白會生齣弑君篡權的野心?為什麼胖老頭兒福斯塔夫會成為莎翁戲劇乃至英國文學史中最受喜愛的經典形象之一?……
莎士比亞塑造瞭一係列或理想或邪惡的君主形象、創造瞭福斯塔夫等具有英國 民族性和人民性的經典角色,把《大憲章》的簽署、英法百年戰爭、兩大傢族的玫瑰戰爭、都鐸王朝的成立等英國曆史上的重大事件,融入瞭曆史劇中,用絕妙的政治想象力勾勒齣瞭英國王權演化的政治邏輯。
本書以莎士比亞曆史劇為切入口,融文學、法學、哲學、政治學、曆史學等多學科於一體,重新審視英國王權從君權神授、王者尊崇到王在法下的變遷過程,為理解英國政治史提供瞭一種獨特的觀察視角,同時也迴答瞭這樣一個問題:在歐洲現代國傢形成的過程中,為什麼英國會朝著憲政主義的方嚮發展?
一邊閱讀文學與哲理融為一體的莎士比亞曆史劇,一邊瞭解英國王權在各種復雜因素作用下的演化過程,相信這是一場帶有思考挑戰的閱讀之旅。
莎士比亞的偉大在於他接受而不完全附庸。不是重新迴歸古典傳統秩序和層級譜係,也非王權傳承次序以及由此建立的法統綱紀和政治倫理(自然血親加神學加冕),而是試圖在現代與古典的夾縫中需求某種中道性的申辯,為此他創作瞭《亨利五世》乃至《亨利八世》等劇作,就是試圖構建他的理想主義的既具有現代早期意義又秉有古典德行政治的明君——英格蘭新君主論。這從錶麵上看還是屬於都鐸神話的曆史敘事,很多評論傢依此把莎士比亞納入都鐸曆史觀念的譜係之中。但正像高全喜在本書第一部分所指齣的,莎士比亞並不真正屬於這個係列的文學編撰者,更不是都鐸王朝官方意識形態的打造者,而是有著自己的獨創性思想,很多話語俱在不言中矣。當然,這裏有莎士比亞稻梁謀的處世之道,不過,他並非反對都鐸神話的曆史敘事,而是不滿足於此,試圖超越其曆史的狹隘性。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英國的憲政主義傳統奠定瞭當代歐美和眾多英聯邦國傢憲政主義的基石,在此基礎上行程的權利法案和歐洲人權公約是現代憲政體製的最好注解。 在當時的情況看,這一點英國無疑是領先的,但是到瞭20世紀三十年代的今天,整個歐洲包括英國陷入種族、移民的睏境,政府破産重組,首相頻...
評分 評分 評分##這部作品深入探討瞭英國曆史劇如何構建民族身份與曆史敘事。書中強調瞭莎士比亞及其同時代人如何通過曆史劇的形式,將英國曆史與羅馬曆史進行對比,以錶達當時的政治和文化思想。作者細緻分析瞭這些劇作在塑造英國曆史意識方麵的作用,尤其是通過“他者”的視角,揭示瞭英國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