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現為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曆史係特聘資深教授。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颱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校客座教授。2009 年獲選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全球學人”。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國思想史》《宅茲中國》《聲迴響轉》《到後颱看曆史卸妝》等。
八個月時間,一百篇日記,二十五本書,
葛兆光教授“宅茲東京”,
讀日本史論著,想中國史問題。
——————————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葛兆光先生在日本訪學時的讀書隨筆和日常生活中行旅、訪友間的記錄。不僅有對自己專業領域的反思,對曆史研究方麵的新感悟,也思考瞭全球史視角對當前曆史學研究的影響,等等。此外,書中也有葛兆光先生讀史時産生的對曆史與現實之間比較的思考,以及對若乾重要學術問題的新見解和新啓發。
——————————
【編輯推薦】
? 曆史學之外對世事和人情的洞察。本書是曆史學者、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葛兆光先生2020年在日本的讀書隨筆和日常生活中行旅、訪友間的記錄。不僅有對自己專業領域的反思,中日曆史研究的比較,全球史視角對現在中國曆史研究的影響等等,也有在疫情期間讀史對現實和曆史對照之後的思考和對於日本訪學行旅中的睏惑。思考曆史學如何成為一門介入現實的學科
? 深入淺齣,舉重若輕,一位知識人麵對時代變局的記錄和思考。作者既有對日本東洋學傳統、全球史和區域史研究在今天中國史研究的延伸和藉鑒,也有對東方主義、民族主義等經典命題的反思和批判。
? 藉助他者視角,重新觀察今天中國曆史學研究的範式和問題意識。書中記錄瞭作者與許多日本當代曆史學者的交往,以及自己對日本漢學著作的閱讀和思考過程。比如網野善彥的日本中世史研究,丸山真男的思想史研究,這些長期對中國學界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本書中對這些學者的引介和對比。
##新的一年開始,翻開葛兆光先生這本《東京劄記》,有種也要從頭好好開始規劃和記錄自己生活的功效。當然,這種暗暗下決心的感受留待自己去落實,更難能可貴的是,似乎可以走近他的生活和思想,沿著他的生活軌跡和讀書過程的思考,學習一種批判的精神、全局的思想和閱讀的方式。 ...
評分##我多年來的習慣,就是但凡讀書,必作筆記,這使得我的筆記和彆人的日記不同,更像是自己的讀書日課。——葛兆光 《十三邀》中許知遠與葛兆光老師的對談,在許多觀眾眼中是“fengshen的一期”。其中就有談到他2020年在東京生活交流的內容。 野望的這本《東京劄記》,就是葛兆光...
評分##字字在寫日本,處處不離中國,學者帶著中國的問題意識探訪日本,為思考中日文化曆史帶來瞭很多啓示,但過於強烈的中國問題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瞭對日本本體的深入理解。
評分 評分##讀完全書,被葛老師在疫情期間一些思考所啓發,世界確實已經齣現瞭很大的變化,而我們需要清晰的認識到這些變化,全球化的變化就像火山灰的飄浮一樣,落在具體的一個人身上可能就是一座活火山。 葛老師在書中說到“全球化讓很多國傢捆綁成一個齒輪鏈條,一旦其中一個齒輪脫掉,...
評分 評分##葛兆光先生是我很敬佩的一位曆史文化學者,之前有幸拜讀先生的龜茲中國,洋洋大觀,先生的曆史感和曆史觀讓我敬佩不已。剛好有機會拿到先生這本東京訪學劄記,假期翻來讀讀彆有一番滋味。 這本小劄主要記錄瞭葛先生在東京訪學,研究之餘有一些心得體會,因為口罩原因,無法過多...
評分##海內外知名的中國思想史學者葛兆光先生於2020年疫情期間在日本東京訪學八個月時間的日常劄記閤集。這些劄記融讀書筆記、日常隨記和思想日記於一體,圖文並茂,直觀、本真而清晰,豐富而立體地呈現齣一位優秀學人疫情期間睏居海外的閱讀、生活與思想全貌。這樣的劄記,可以有三種讀法——一是根據其中的讀書筆記與思想感悟記錄,學習作者閱讀、研究與生活中的思維方式、思考維度與問題意識;二是根據其中遊曆、社交、日常生活中的隨感記錄,學習作者把學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以及人生無處不學術的生命境界;三是根據其中睏居多月而潛心閱讀、思考、寫作的疫情時期的生活還原,學習在不由自主的大時代背景下,如何將個人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極緻,以勤勉和自律的小環境營造,對抗逼仄、崩塌的大環境的人生哲學。綜上所述,值得細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