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文学三巨头”之一,影响世界文学的重要作家。
译者:刘宗次: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曾参与《俄国文学史》和《俄国文学批评史》的编写,翻译了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雷巴科夫等作家的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专家,醉心于病态心理和反常心理的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清晰展现了四种心理,《赌徒》展现的是“赌博心理”,或者说是“冒险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赌场经历为小说《赌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债务的逼迫也为《赌徒》的小说营造了别样的氛围。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关于赌博时的心理描述非常精准到位,赌徒总是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总是在等待、计算,直到最后身心彻底麻木。而贯穿于始末的心理状态就是一个字疯。陀式很擅长描写疯的状态,私以为这其实是随处可见的日常,而不仅仅是只在小说里存在的抓马情节,尤其现在大环境越来越差的情况下,人也更容易疯。翻了一下写作背景,不知道陀是不是缺钱花,整体写的其实有点仓促,个人感觉对赌徒的疯癫状态表现得还不够极致和极端,所以扣一星(当然男主角的身份转变是很有说服力的)购于萬聖書園。
评分##开篇故事线杂乱,看得云里雾里,后来慢慢理顺了就开始好看了,尤其“老祖母”来了后把故事推到了高潮。最后男主的经历证明了赌徒不会有好下场,因为赢了钱会因为来得太容易不珍惜而挥霍一空,然后再去赌就没那么好运气了,最终都是一场空。书中最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波琳娜的态度:男主为了她赢了那么多钱,她却把钱砸到男主的脸上;你说她不看好男主的赌徒生涯,她自己原来也去赌,所以这个逻辑好混乱。
评分##能长久地在赌台边驻守下去的人,都不是真的为了赌来的钱。只为了赌钱而来的人是什么也收获不到的,因为赚钱有悖赌博的精神。真正的赌徒只为赌台而生,只想不断体验狂欢的感觉,因为心灵受到了比生活强烈一百倍的刺激,于是胃口也变大了,不知餍足,总想再来一次更刺激的,必须...
评分##除了赌钱之外您什么也不干吗? 是的,什么也不干。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