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誌田,四川大學曆史係畢業,普林斯頓大學博士,曆任四川大學曆史係、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現任四川大學文科傑齣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夢:鬍適傳》《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與社會》和《國傢與學術: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等。
☆“舊製度”因何解體,“大革命”如何醞釀
☆一場帶有自毀意味的新政,一次悄然催生革命的改革
☆羅誌田教授重磅新著重釋“辛亥巨變”
【編輯推薦】
本書是著名曆史學傢羅誌田教授的重磅新著,是對“辛亥巨變”的重新闡釋。
嚴復曾言:“革命之世,不必皆暴君。” 辛亥革命這一“五韆 年之大變”,是中國曆史上一次根本性的大轉摺。然而舊製度崩潰之迅猛,大革命興起之驟然,齣乎當時人的預想,也為後來者所深思。當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推行全麵改革之時,革命卻能較為輕易地速成,那麼“改革”與“革命”,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競爭關係?
本書的設問方式,與托剋維爾對法國大革命的思考頗有相通之處,在某種意義上,本書或可視為中國版的“舊製度與大革命”。但晚清政治結構要比18世紀末的法國遠為復雜,也蘊含瞭更多中國自身的政治命題,需要從更長的時段來觀察和理解。在這一點上,本書對這一曆史轉摺點的深入闡釋,或也給今天帶來瞭啓迪。
【內容簡介】
清季十年間,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推行全麵改革,卻恰於此時爆發瞭革命。這一曆史大變局,留下瞭諸多疑問:
在朝廷並無太多暴戾苛政的情形下,為何會發生革命?清朝何以驟然崩潰,革命何以輕易速成?
改革開啓後,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體製或結構及政治倫理是否改變、怎樣改變及以何種速度改變。正是由於製度的睏境,使自上而下的新政帶有瞭“自毀”的意味,並最終不得不讓位於自下而上的革命。
##對新政許多結構性睏境的解讀部分可以進一步閱讀關曉虹老師的相關文章。
評分##對新政許多結構性睏境的解讀部分可以進一步閱讀關曉虹老師的相關文章。
評分##“最具根本性的結構性緊張在於,一個嚮以‘無恒産’為宗旨之‘國’,忽然要完成退虜送窮的緊迫任務。一旦中央政府選擇瞭富強這一目標,就不能不在政治倫理和統治模式上做齣結構性的改變。 ”
評分 評分 評分##“在朝廷並無太多暴戾苛政的情形下,為何會發生革命;清朝何以驟然崩潰,革命何以輕易速成” 相較於《權勢轉移》和《道齣於二》,新書的體係性較強,且問題意識集中明瞭(當然也是本為係列論文“集pin結cou齣版”的緣故~)。總體來說,寫作思維大體不超脫“權勢”和“道齣”等...
評分##一些筆記?:立憲與革命並不是互相對抗的。///西潮衝擊造成中外競爭的新局麵,清廷麵臨著政治方嚮、政治結構和政治倫理的根本變革。尋求富強的需求使其必須放棄傳統不擾民的政治哲學。推行新政需要政府的作為,需要權力的集中,需要更多的開支。然而,這些新政的必須條件,卻被時人詬病甚多。而且如今被研究者稱道的一些舉措,也被時人看作花費甚繁,獲益甚少的事項。財政的睏乏一方麵導緻地方對新政的實行日漸敷衍,一方麵又使民間認為朝廷的搜颳愈多。朝廷推行新政的努力都被看作“離民之心”的舉措。
評分 評分##此書為羅大師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新作(這個篇幅還水到瞭近200頁也真是厲害哈哈哈),但實際上並未從正麵探討辛亥革命,而是以革命的對象——晚清政府最後十年的政治作為為切入點,考察辛亥革命前十年國內的政治走嚮和輿論形勢,亦即革命形成的政治和社會背景。 相較於中國以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