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晓星,江苏南通人,媒体编辑。业余从事古琴历史与文献研究,著有《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金庸识小录》《金庸年谱简编》《条畅小集》《舟榻编》等,执笔《秋籁居忆旧》,辑订《庄剑丞古琴文稿》,编有《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大家国学·金克木》《孙子二十讲》《唐诗之美日历2017》等,主编《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稿钞校本》(十册)、《现代琴学丛刊》(已出十五种),执行主编《掌故》(已出八集)。
严晓星先生在2012年出版《金庸识小录》,附录有“金庸年谱简编”,自出版后,近二十年金庸生平材料大量出现,作者面询金庸,寻访其故交,在之基础上披沙简金,扩充四倍,更有关于金庸珍贵图片数十张展现,从而形成了目前最为翔实的金庸的生平故事。
该年谱没有作者个人情绪掺杂,不注出处,不作考订,只限于最扼要地交代谱主的言行和创造,在体裁上是更纯粹的年谱。
金庸的一生,就是近七十年来的香港史,而近七十年来的香港史,又是中国史的一面镜子。他是当得起“在这里读懂中国”这句话的,不止“有华人处皆有金庸”而已。《金庸年谱简编》价值因此而愈加凸显。
##金庸传记已有很多,年谱似乎只有这一本。这本的好处是除了对金庸人生轨迹的考订记录之外,对金庸的各类著作,包括发表在报纸上小说和各种时评、影评、译作,甚至专栏问答都作了拉网式的梳理,这在传记中是很难体现的。此外,这本年谱不是金庸指定写作的作品,当然也就在材料搜集上会有难度,但长处就是相对独立,不必受不必要的干扰。
评分##图书馆借阅。从旧版附录扩充为独立成书的新版,内容总体上大增,但1966-1976、平成元年、2003年相关部分较之旧版有删节,当然,这是出版大环境使然,不然也出不了。
评分 评分 评分年谱的意义不是阅读,而是在一个人几十年琐碎的生平记录中寻找那些对未来,对过去有着无比意义的闪光瞬间,和时代变迁留存在一个人身上的痕迹。徐志摩,钱穆,陈老总,总设计师,陈祖德,聂卫平,林海峰,王立诚,沈君山,古龙,倪匡,梁羽生,三毛,季羡林,甚至蒋英,一个个活跃于各自领域的名字,在金庸人生的牵动下,突破次元,相互联动。如果人生如戏,那年谱或许就是一部最好的剧本。
评分##“我们重视人的尊严。主张每一个人应该享有他应得的权利,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过一种无所恐惧,不受欺压与虐待的生活。”(《明报》社评《我们的立场》,1959年6月6日,金庸撰)
评分##看书名的时候,我以为这本编年体是按照时间顺序讲某个年份金庸的主要作品和经历的事件,结果没想到这么精确,像是金庸的私人助理一样,详细到日的激励了发表的每个作品。严作家是专业“金”粉当之无愧。 金庸六岁的时候看见蝴蝶听大人讲了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出生在地主和银行...
评分 评分##金庸传记已有很多,年谱似乎只有这一本。这本的好处是除了对金庸人生轨迹的考订记录之外,对金庸的各类著作,包括发表在报纸上小说和各种时评、影评、译作,甚至专栏问答都作了拉网式的梳理,这在传记中是很难体现的。此外,这本年谱不是金庸指定写作的作品,当然也就在材料搜集上会有难度,但长处就是相对独立,不必受不必要的干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