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文,台湾大学文学博士,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已退休。学术著作有《晚明学术与知识分子论丛》《汲泉室论学集》《阳明学十讲》等,另有散文随笔《同学少年》《时光倒影》《家族合照》等。
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的总编辑说,周志文的文章是十年来所见散文最好的(不是“最好的之一”,是最好的)。可为什么我竟错失没看见,赶快找来看《同学少年》。才看不多,已觉得我真好比那位眼昏的汉元帝,《同学少年》是昆曲《昭君出塞》里每看必叫我落泪的王昭君。年轻时我这样写:“那昆曲的笛子一吹起来,悲亢高远,闻之此生也可以不要了。”
作者以自身数十年阅读《论语》的工夫为根基,以多年讲学积累为基础,完成此书。每章包括四部分:《论语》本文、注释、语译和讲析。注释部分,注重会通,以简驭繁,解释清晰而明确;翻译部分,尽量切合古人语言特点,十分注意气氛与语言力度,力争兼顾达意与传神;这部书稿中,作者用力最深也最有特色的,是讲析部分,在博采众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阅历,断以己意,多有新见,更为难得的是,讲解接近日常,更宜让读者产生共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此章是说礼、乐的根本在人心。孔子在此标举了一个“仁”字,《学而》1.2提及“仁”字自古就有“相人偶”的含义,所谓“相人偶”,指人与人相处的道理,不论仁解释作“爱人”,或“亲爱”,都要发自真心,本之至诚,因为真情实意是所有道德的基础,也是所有道德的最终意义。 一个人失去了这“本心真意”,就成了一个虚假的人,这时再美的仪表,再多的礼、乐在身,都成了虚文假套,没有意义,可见“仁”是礼乐的根本。
评分 评分##书评人 罗不特 或许是因为个性孤凉,不善交际,写了多本书,而且都很不错,却没有什么名气。我说的这个人是台大中文系退休教授周志文先生。最近,他的《记忆之塔》《家族合照》分别由北京三联书店、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加上之前在山东画报社付梓的《同学少年》,构成了这个“...
评分 评分作为《论语》入门读本,可说明白晓畅。全书宗旨,一言以蔽之,乃是将《论语》去经学化、将孔子去政治化,虽标举孔子之人格,但其孔子形象,不如说是一个品格修养极高的人文主义者。最典型的,即是将孔子视为教育家,而讲析中对教育、文学、艺术、音乐的理解实皆出于现代观念,孔子若真只如此,恐为所谓“小人儒”矣。当然,所谓“诠释的循环”人或难免,艾柯所谓人人皆不自觉带着自己的“背景书”在看世界,何况经学之活力也在“适今”,某种程度上本书的许多理解正符合现代人的理念,然而作者又称“当代中国的忧虑不是传统消亡,而是扭曲”,强调扭曲之害甚于消亡,而其讲析独能见历史真相,这不免自信过甚,经典如试纸,反应出的其实是后人各自的理念而已。
评分##对《论语》做了简要的解析,有助于理解原文。还是觉得把这本搭配《春秋》一起看,理论联系实际,效果会更好。这大概是近期看《春秋大义》的影响,几本书可以互相参考。
评分 评分##在中国古代典籍里,论普及度之高、影响力之大,《论语》当居榜首。怎么解读《论语》,对于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 周志文新著《论语讲析》(北京出版社出版)采用按原书通读的办法加以注释、翻译和讲析。周志文古文根底深厚,在他解读的《论语》里,我们读到的不是那些常供...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