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
1985年,《放学后》夺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
1997年,《名侦探的守则》入围第18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
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入围第120届直木奖。
2000年,《白夜行》入围第122届直木奖。
2001年,《单恋》入围第125届直木奖。
2003年,《信》入围第129届直木奖。
2004年,《幻夜》入围第131届直木奖。
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创造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度日本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BEST10”、“本格推理小说 BEST10”)第1名一并收入囊中。
2008年,《流星之绊》荣获第43届新风奖。
2009年,《新参者》获“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BEST10”年度第1名。
2009年,当选“年度日本最受欢迎男作家”。
★无知、无畏、无所顾忌,一切年少的不可理喻,我们将其归为青春
★那些因我而死的、愿为我而死的人,那些和我一起对抗世界的人,都是我的同级生。十七岁,我们一起走过。
★曾经我觉得大人们都是上了年纪的傻瓜,当岁月流逝,我成为被讨厌的大人,心中不免感到寂寞。事实上,《同级生》是我写作生涯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东野圭吾
-----------------------------------
我和由希子交往,并不是因为喜欢。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我始终没弄明白。
一天放学后,由希子死于车祸,我断定老师就是帮凶。我在课堂上公开质问,所有人都骚动起来。无论何时,学生攻击老师都是可以提起兴致的上佳节目。
我陶醉其中,直到那个老师被发现死在学校里,我成了嫌疑人。
那些因我而死的、愿为我而死的人,那些和我一起对抗世界的人,都是我的同级生。
十七岁,我们一起走过。
##13-17岁, 定义: 1、青春期。 2、大部分人的初中和高中。 3、人们常说的叛逆期。 4、未成年。 还记得那个年龄段的自己吗?现在回想起来,有没有觉得当时的自己很幼稚呢?身体正在迅速成熟,心智却很落后。我们渴求变成完美的成年人,但是在我们的身边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人,除...
评分##这本确实是失手了,我最不喜欢的是,明明是第一人称的叙述,心理描写的都是假的,仿佛他知道有读者在窥探他的内心,于是给自己的内包了一层保护膜,每天想的都是如何骗自己。这种感觉太奇怪了,也说不通,这种写作手法失败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可能是因为刚毕业的原因,校园推理题材就特别的吸引我。这是一条渣男的救赎之路,第一人称的叙述也格外有趣。
评分##那些年,我看不惯很多人很多事,以自己的洁癖为傲; 那些年,我的世界很小很小,而你很大很大; 那些年,我以为非黑即白,非白即黑; 那些年,我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 那些年,我心中的惊天动地还是大人眼中的微不足道; 那些年,我还能奋不顾身地为你献出一切; 那些年,我...
评分##老师自杀的理由真的是?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