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契亚·玛拉依尼(1936——)当今意大利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屡获意大利和国际文学奖项。其中,《惶惑的年代》(1963)获福门托国际文学奖;《玛丽安娜·乌克里娅的漫漫人生》(1990)获坎皮耶罗文学奖及意大利年度图书,再版十九次,被译成十七种语言;《声音》(1 994)获那不勒斯文学奖和西比拉·阿莱拉莫文学奖,《黑暗》(1999)获得有意大利布克奖之称的斯特雷加文学奖。2011年,提名布克国际奖,2012年后,玛拉依妮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达契亚·玛拉依尼,聚焦性别暴力的重磅作品
️斩获那不勒斯文学奖、西比拉·阿莱拉莫文学奖
️罪魁祸首,究竟是父权制社会根深蒂固的厌女症,还是人性的普遍邪恶?
————————————————————————
一扇敞开的门,一双蓝色的网球鞋,消毒剂的刺鼻气味——房间里,一个名叫安吉拉的女孩儿被捅20刀而死。
米凯拉是一家私人广播电台的记者,正在制作一档针对暴力侵害妇女的调查节目。当她发现受害者和自己同住一栋楼时,她开始对这起谋杀进行私下的个人调查。
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熟悉死者的人们说出了他们眼中的安吉拉,可是每种声音都千差万别,让人迷惑。更令人担忧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妇女被强奸和杀害?为什么她们总是自愿为攻击她们的人开门?为什么她们害怕说出施暴者的名字?只有到最后,这些问题才能有答案……
————————————————————————
玛拉依尼的高超技巧是,她不会以牺牲故事为代价来进行思想探寻,也不会让故事掩盖思想。 ——《独立报》周日版
她的小说圆润饱满、结构完美,她的句子如音乐般吟唱出女人们最隐秘的感觉和心思。 ——《意大利信使报》
女主人公米凯拉在采访录音中捕捉到的声音,在她离开这个故事很久之后,还会继续回响。
——科克斯书评
达契亚·玛拉依尼是“意大利现代文学的女王”。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那些外顯的內斂的有形的無意的針對女性的暴力與惡意從未消退,小說敘事在眾聲喧嘩中如何辨明事實真相本身就引人入勝,而探索背後的動機更是無情地揭開了社會中根深蒂固的傷疤——似乎只要把女性污名化,就能完美地全身而退——還會維繫多久呢?謝@228834592 ?。#讀而思#047
评分 评分##《声音》无疑是一部既惊艳又震撼的小说,充斥着呜咽与怒吼。这本书以米凯拉为叙述视角,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仔细分辨每个声音内容的真伪,抽丝剥茧、逐渐接近真相。与安吉拉有交集的每一个人一边诉说着自己视角下的故事,一边问“你相信我吗?别相信他”,彼此矛盾的声音听上...
评分##标题这句话,可作为意大利作家达契亚·玛拉依尼这本《声音》为女性发出呐喊的“声音”。女性侵害题材,一直是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个沉重的社会问题。小说《声音》试图从一位女记者、女主持人的视角来反应这个问题,直戳社会的阴暗面。 当一个人下班回家,见到小区门口停着很多警...
评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人被人谋杀了,这真是一件再日常不过的事情了。人们嘴上说着“这真是太不幸了!”行动上却通过抹黑或者捧杀在死者身上榨取最后一点儿好处。好处不只有物质这一种形式,谈资、消遣、娱乐何尝不也是一种好处呢。太多的女性因为性别被谋杀,这类事多到让闻者听得麻木、厌倦。但是当我换掉灯平躺在黑暗之中,那些受尽折磨、被强奸、被残杀、被分尸的女性在以无声的呐喊提醒我,黑暗之中好像有什么正对我虎视眈眈。因为我也是名女性,随时可能因为未满足某个男人对我的期望,或者因为某个男人仇恨女人对我痛下杀手。最可怕的是有些男人真的相信自己有权力、有义务教训一下不服管的女人,并且觉得自己才是被伤害的人。
评分##意大利版本的房思琪故事,几乎所有女性角色都是受害者,包括电台主持人自己。被死去的安吉拉串起来的,是成百上千件类似案例,死前受到的暴力和侮辱,死后也在持续。书里女性遭遇的,现实中仍在发生。
评分 评分##达契亚·玛拉依妮,当代意大利文坛上的女作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备受瞩目,将女性的生活境遇与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作品多聚焦于妇女问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将女性的种种遭遇与挣扎呈现在读者面前,呼唤着社会的关注与理解。 玛拉依妮的著作...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