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霖,現任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國傢金融與發展研究室特聘研究員,上海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外聘講師。央視、第一財經等媒體機構特約連綫評論員。騰訊證券研究院智庫成員、新浪意見領袖、財新網、華爾街見聞、金融界、和訊網專欄作傢。曾任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組負責人,民生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員,團隊獲宏觀經濟新財富第四名,研究方嚮為貨幣利率、宏觀經濟、大類資産配置以及融資平颱。
劉文奇,現任聯訊證券資産管理總部機構財富中心總經理,負責資管産品運作和投資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管理學碩士,十年以上金融從業經曆,曾先後任職於中信銀行(總行)、匯添富基金等機構,從業經驗覆蓋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等。長期從事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專戶、投資銀行相關工作,在資産管理和投資銀行領域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
鍾林楠,聯訊證券研究院宏觀研究員。公開發錶學術與評論文章多篇。多次參與部委與地方相關部門關於債券市場、資管行業業態的研究谘詢活動。目前從事利率策略、金融監管、資管行業與機構投資者行為等領域的研究。
前言 6
第一章 信托:迴本溯源,砥礪前行 11
1.1 信托的界定 11
1.2 五次整頓 14
1.2.1 越整頓,越像銀行 16
1.2.2 信托與銀行的分傢 19
1.2.3 現代信托製度的初步建立 21
1.3 融資類信托的十年芳華 23
1.3.1 “一法三規”下的信托盛世 24
1.3.2 金融創新浪潮下信托的“落寞” 26
1.3.3 短暫的迴春 29
1.4 證券投資類信托的蛻變 30
1.4.1 陽光私募産品的載體 30
1.4.2 中證登叫停開戶和傘形信托的興起 31
1.4.3 傘形信托業務和場外配資的清理 33
1.5 四大惑 34
1.5.1 破剛兌之惑 34
1.5.2 融資類業務之惑 36
1.5.3 通道業務之惑 37
1.5.4 渠道之惑 38
1.6 整裝待發 39
1.6.1 私募投行化,證券化業務掘金 40
1.6.2 財富管理,私人定製 42
1.6.3 資産管理,信托基金化 44
第二章 券商資管:反求諸己,嚮生而生 46
2.1 券商資管發傢史 46
2.2 發展的“七年之癢” 50
2.2.1 通道業務 50
2.2.2 主動管理業務 51
2.2.3 ABS業務 54
2.3 破局之術 55
第三章 銀行理財:不做垓下霸王 60
3.1 狂飆的十五年 60
3.1.1 影子銀行之王的誕生 60
3.1.2 乘著建設的東風 62
3.1.3 委外的繁榮 64
3.2 動搖的根基 66
3.2.1 當銀行理財不再剛兌 66
3.2.2 彆瞭,資金池 69
3.2.3 嵌套的穿透與期限的錯配 70
3.2.4 保本理財與資管子公司的討論 72
3.3 理財新三寶 73
3.3.1 産品設計應該怎麼做? 73
3.3.2 銀行理財該怎麼管? 76
3.3.3 代銷該怎麼展開? 77
3.4 銀行資管子公司的定位與運營 79
3.4.1 瞄準ETF基金的道富集團 79
3.4.2 化整為零的紐約梅隆銀行 84
3.4.3 國內銀行資管子公司落地猜想 87
附錄:銀行理財業務範式的監管要求及猜想 90
第四章 保險資管:新春 94
4.1 揭開保險資管的神秘麵紗 94
4.1.1 保險資管資金來源 97
4.1.2 保險資管資金的運用 98
4.2 非典型資管的資管 100
4.2.1 萌芽:保險資管公司競相成立 102
4.2.2 暖春:險資13項新規帶動的發展 103
4.3 門口的野蠻人 107
4.4 不一樣意義的資管新規 113
4.5 廣闊無垠的發展空間 116
第五章 公募基金:好時代與壞時代 118
5.1 公募二十年 118
5.1.1股票驅動的股票擴張 119
5.1.2 貨幣驅動的公募擴張 120
5.2 被低估的公募監管 123
5.2.1 無風險的風險 124
5.2.2 隔山打牛,鉗住銀行的雙手 129
5.2.3 定增的沒落 134
5.3 從産品到服務 137
第六章 私募基金:優勝劣汰,剩者為王 143
6.1 私募基金的兩大門派 143
6.1.1激進的證券投資基金 145
6.1.2 豐富的股權投資基金 147
6.2 從陰影走嚮陽光 151
6.2.1 政府資本與理財需求 152
6.2.2 規範開拓後的陽關道 154
6.3 金融去杠杆下私募基金的監管約束 156
6.3.1 不確定性的衝擊 156
6.3.2 非標約束的拖纍 159
6.3.3 場外期權業務的衝擊 161
6.4 眺望遠方的廣袤曠野 163
6.4.1 如何滿足理財需求的三個特性? 163
6.4.2 提供融資之外的融智服務 165
第七章 代銷:最簡單的招式練到極緻也是絕招 169
7.1 傳統渠道之王的銀行代銷 169
7.1.1 代銷業務模式 171
7.1.2 代銷盈利模式 172
7.1.3 監管政策影響 174
7.2 虎視眈眈的挑戰者 175
7.2.1 互聯網第三方平颱代銷市場概況 175
7.2.2 “螞蟻”的代銷業務三進階 177
7.2.3 資管新規影響 178
7.3 守擂與攻擂 179
第八章 非標:生存還是毀滅? 183
8.1 定性非標 183
8.2 開啓的非標派對 186
8.2.1 信貸類資産業務 186
8.2.2 非標票據業務 190
8.2.3 股票質押式迴購 192
8.2.4 明股實債 194
8.3 派對結束瞭 197
8.3.1 原則性文件:資管新規 198
8.3.2 細分文件:委貸新規、銀信55號文 200
8.4 生存之道 201
附錄:非標迴錶對銀行錶內資本消耗的測算方法 206
第九章 委外:再續前程 208
9.1 跑步進入委外市場的銀行類金融機構 209
9.2 投資訴求和監管約束下的閤作模式選擇 211
9.3 資産管理機構差異決定的産品類型選擇 213
9.4 信仰迷失後對委外業務的再次審視 218
第十章 通道業務:沉火入水,危如纍卵 223
10.1通道業務的主要模式 224
10.2各類通道業務的規模與趨勢 232
10.3 通道業務的監管曆史沿革 235
10.3.1 以銀信閤作為主要監管對象(2012年及以前) 235
10.3.2 以對泛資管業務的規範為主(2012-2016年上半年) 237
10.3.3 迴歸主動管理,趨嚮統一監管(2016年下半年-至今) 240
10.4責任之爭:管理人在通道業務中究竟是何種責任 243
10.4.1 管理人的應盡義務與職責有哪些? 243
10.4.2 各類型通道業務的易發風險與職責重點 245
10.4.3 風險事件後的責任承擔之辯 247
10.4.4 案例分析 248
10.4.5 政策建議 250
第十一章 資産證券化:生機與藍海 253
11.1 初見ABS 254
11.2 資産證券化前景分析 260
11.2.1 消費金融類ABS異軍突起 261
11.2.2 供應鏈金融ABS方興未艾 264
11.2.3 房地産企業與ABS 265
11.3 監管新格局下ABS路在何方? 266
11.3.1 監管對銀行配置ABS不利 267
11.3.2 ABS是非銀金融機構資産配置的重要著力點 269
11.3.3 ABS適閤機構或者閤格投資者長期配置 271
11.4 Pre-ABS“非標轉標”的新途徑 273
11.5 類ABS—不受資管新規的鼓勵 276
第十二章 不良資産:砒霜與蜜糖 279
12.1如何處置不良? 282
12.1.1 錶內核銷 282
12.1.2 不良齣錶 284
12.1.3 不良“消除” 291
12.2非銀機構如何把握不良風口? 294
第十三章 FOF:破局利器,蓄勢待發 298
13.1 什麼是FOF? 298
13.2 FOF在我國的發展狀況 300
13.2.1 私募基金FOF 300
13.2.2 券商集閤FOF 301
13.2.3 公募FOF 304
13.3 中國FOF發展不佳 305
13.3.1 政策環境有待完善 305
13.3.2 配置端産品條綫不足,管理經驗不足 306
13.3.3 資金端缺乏優質長綫資金 309
13.4 未來中國FOF具有廣闊前景 309
13.5 中國資管機構該如何布局FOF? 311
13.5.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11
13.5.2 可以藉鑒,不宜照搬 317
附錄:首批6隻公募FOF業績追蹤 318
· · · · · · (
收起)
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發布,百萬億元規模的資管行業將重新洗牌。在嚴監管防風險的政策環境下,各傢資管機構都需思考如何謀得生存與進一步的發展,各項業務也需要迴歸本源,重新找到切入口。
本書意在針對各傢資管結構與各項資管業務的特點,分析所受監管影響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與轉型之路。
全書分為機構篇與業務標的篇上下兩篇。機構篇主要從各傢資管機構的角度齣發,來看現有監管環境以及未來的發展之路,對銀行理財、信托、券商資管、公募基金以及保險資管五大類分彆進行瞭分析。
銀行理財、信托與券商資管在資管新規與非標嚴監管格局下,受到的衝擊很大。因為這三類資管均具有剛兌+資金池運作的特性,藉助這兩特性與居民大眾、企業與機構的低風險偏好,過去發展的非常快。如今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兌,無疑對其會有相當大的衝擊。保住規模將是他們未來發展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