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西.罗托洛(1943-2011),美国艺术家,鲍勃·迪伦一九六〇年代格林威治村成长期的女友,经典专辑《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封套上的女主角。少年时代起就投身民权运动的苏西是迪伦多首动人情歌背后的缪斯女神,亦深远地影响了迪伦的创作方式,被认为在迪伦蜕变为"时代代言人"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迪伦分手后,苏西专注于艺术创作,继续打造属于她自己的艺术天空。曾长期任教于帕森斯设计学院(全美排名*一的艺术与设计学院)。2011年2月,罹患肺癌的苏西离开了这个世界。、
陈震,1976年出生于江苏靖江,从事过多种职业,现为自由译者,译有《我是你的男人》《犹太警察工会》《布鲁斯往事》《摇滚不死》《摇滚狂人》《天堂十字路口》《谁愿永生》《我是谁人》等。
【编辑推荐】
◆获奖无数的文艺经典,鲍勃·迪伦女友苏西·罗托洛回忆录。
◆海明威《流动的盛宴》写的是1920年代的巴黎左岸,苏西·罗托洛《放任自流的时光》写的则是1960年代的纽约格林威治村。这是20世纪两段耀眼的黄金年代。
◆国内著名翻译家陈震全新增补修订版本。
◆精装,草絮封面,浓浓复古怀旧感;内文采用60g瑞典轻型纸,轻盈柔和。
【内容简介】
20世纪六十年代前期,苏西和男友鲍勃.迪伦一起居住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那是特别的年代和特别的地点。冷战阴影、核危机下,作为反文化运动的东海岸诞生地和大本营,格林威治村汇聚了时代的精神。民谣复兴运动,民权、女权、同性恋权益等各种运动在格林威治村风起云涌,激情澎湃的反叛时代和置身其中的绚烂人物互相塑造,创造着历史。
与其说本书娓娓道来的是苏西和迪伦共度的时光,不如说它是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艺术的全记录。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悉数登场,一件件生动活泼的轶事跃然纸上。
"我讲述的是自己的20世纪60年代,以及当时的格林威治村--我在那个大时代从皇后区移居到格林威治村,村里的那段经历塑造了我,改变了我的一生。"
"那是个令人惊叹的时代,一个充满了抗议和反叛的多事之秋。整整一代人在18岁时被允许喝酒、战死,却要等到21岁才能拥有选举权。动乱在所难免。言论制造了音乐,音乐又制造了言论,鼓舞着我们走上街头,要民权、反核弹、反越战。与此同时,1950年代保守僵化的道德观也在1960年代黯然退场。'垮掉的一代'已经砸破了它虚伪的外表,而他们的下一代--我们,将它彻底冲破。"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书店里,第一眼就喜欢,因为书名,因为鲍勃迪伦,一看要58,转身就去网上订了。到手的时候是星期四,翻看第一页就离不开了,甘之如饴,以至于今天早上六点酒醒来,就一定要把它看完,原以为是垮掉派的作品,我以为我会看到一个在格林威治村颓靡的迪伦,实际上这个由迪伦初恋女友写的作品远不是这样,这本书根植于时代,其中作者对于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看法与独立思考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更不用说她对待艺术的态度了。这本美国六十年代的非典型青春回忆录推荐给大家,译者陈震很不错,翻译得很有味道,既没有刻板翻译,显得假模假式,也没有丢失那种独特的美国文化韵味。以后要多读。 题外话,这本书及前一本,让我看到了不同于古典派的长篇写作方式,值得学习。
评分##装帧太好了
评分##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1961年,在Gerde's Folk City,Suze与Bob第一次见面。 如果不是Suze的那场车祸,两人将天各一方。 他20岁,她只有17岁。 一个是来自偏远小城Duluth到纽约追梦的民谣歌手, 一个是在麦卡锡主义阴影下成长起来的“红尿布婴儿”。 音乐、艺术和...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精彩的60年代,17-23岁的黄金岁月。苏西对诗歌、喜剧、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热情和投入,对迪伦的影响可见一般。“我很高兴我登上了那班地铁,并在正确的一站下了车。”
评分 评分##不知道编辑怎么选的封面照片,印刷质量加黑白处理,使Suze看起来像Dylan的妈!哎,两人这么多好照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