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重,男,1949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导师是厦大社会经济史和明清史专家傅衣凌。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中国经济史方面的研究。李伯重系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历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际经济史学会执委会委员(为该学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位担任执委会委员的中国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云南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以及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等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
15世纪末至17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火枪与账簿"。火枪代表了军审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存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 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作为一本通识读本无疑是合格的
评分 评分在英语里近代化与现代化是同一单词。过去主流观点认为:世界现代化就是西方的现代化及其在全球的扩展过程,现在观点逐渐改变了,认为现代化就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虽然西方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其他如亚洲、美洲、非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无论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得利者还...
评分##非常通俗易懂的,以中国,确切说是汉民族为中心的全球史。尤为可贵的是详细叙述了被国内《世界史》教科书忽略的东南亚、南亚和内陆亚洲部分。但省略参考文献的做法大大削减了本书的可信度和参考性,最终只能以作者个人的权威作为担保(所以封面要印作者的大头像?)
评分##近代中国的衰落,国人扼腕痛惜,对其动因和经验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李伯重教授的新著,希望以新史潮、全球史、公共史的视角来解释中国何以在近现代化的转型中落伍。作者认为,一切重大的历史变化都不是忽然发生的,都离不开国与国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如同歌德所...
评分##虽然是乡党,还是只能给三分。从第四章就开始崩坏了,犹如教科书一般,堆砌材料、罗列史实,缺乏问题,结构机械。粗糙的地方有之,随便一句话就把重要的问题打了马虎眼,细腻的地方有之,但是又近乎于繁琐,像谈枪炮火药细节的部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缺乏解释:何以发明火药的中国在后世的枪炮技术中落后了,只是给出了落后的“现象”(甚至还不如《枪炮、病菌与钢铁》里的解释)。但是,前几章还是有一些启发,尤其是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新解读与重新评估,还有对明代对外贸易与对外移民的描绘,推翻了我之前的一些谬误认知。讲倭寇那部分也是比较新颖的。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