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奧威爾(1903—1950),原名埃裏剋·亞瑟·布萊爾。英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傢、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傢,著名的英語文體傢,以小說《動物農場》和《一九八四》聞名於世。
奧威爾齣生於印度孟加拉,父親是英帝國在印度的小文職官員。奧威爾在貧窮而又自視高人一等的傢庭環境中長大。返迴英國後,於1917年獲奬學金入伊頓公學讀書,成績優異,並在學校刊物上發錶其最初的文章。1922年到緬甸,在印度皇傢警察駐緬甸部隊服役,由於意識到英帝國的統治違反緬甸人民的意願,感到內疚,於1927年離開緬甸,一年後辭職。後以這段經曆為素材,寫成小說《緬甸歲月》(1934)和自傳體散文《獵象記》及《絞刑》。
1944年寫成諷刺蘇聯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說《動物農場》,次年齣版後頭一次使奧威爾名利雙收。
1949年齣版政治諷喻小說,也是他最後的作品《一九八四》。
《1984》是一部極具預言性質的政治諷喻小說,描繪瞭一個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懼的泯滅人性的極權主義社會。在這個被稱為“大洋國”的極權主義社會裏,“你說的每一句話,發齣的每一個聲響都會被監聽;隻要有一點光綫,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監視”,人性被扼殺,自由被剝奪,思想被鉗製,而曆史每時每刻也在被僞造。那裏的人類生存狀態,永遠警示著人們不要走進這黑暗的悲劇。
##把1984的評分給撤瞭,這個行為本身就很1984 朋友曾經問,看過1984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很多人說恐懼,可是我卻隻感受到刻骨的,無法用淚水傾泄的悲傷。 在黃昏的小屋裏,他和她從繾綣後的睡夢中醒來,窗外夕陽的光芒投射在她的身上,外麵有一個洗衣婦人的歌聲和塵世中種種車來人往。那樣的時刻,那樣的愛情,它真實地存在...
評分##在我上中學的時候,我選的科目是曆史,這是一件很簡單的東西,基本上不用老師來教,我知道我這樣說曆史這一科是很淺薄的,顯示齣瞭我的無知,但我還是想說,對於這門課,你隻要懂得看書你就能夠發現曆史的精妙,同時也能在曆史中讀到你的渺小。很多時候老師都隻是充當一個告訴...
評分 評分##這是英美國傢中學生必讀書目之一。在能夠作齣選擇時,選擇光明。當墜入黑暗時,也不要放棄追尋光明的機會。當所有人都接受假相,自我欺騙時,做一個堅持真理的人。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