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南怀瑾

父亲南怀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一鹏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5-9-1 平装 9787213068850

具体描述

南一鹏,南怀瑾先生的第三子,是子女中跟随父亲时间最长的一位,祖籍浙江温州。他自幼坐拥书城,饱读史书,学贯中西,深得南师精髓,近年在国内开展“家教、身教和言教”、“家道家风与传统文化”、“国学与商道”、“心性管理”等系列主题讲座。

【编辑推荐】

● 南怀瑾先生的老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民日报》副总编周瑞金 感动推荐

● 附赠南怀瑾墨宝书签1张

*一本书,了解真实的南怀瑾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温州人,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南怀瑾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他的人生观点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南怀瑾一生都在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有《论语别裁》《易经杂说》等三十多种著作,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

*完整、翔实还原南怀瑾一生的传记作品,大师之后再无传奇

有关南怀瑾的论述大多由亲近的朋友及追随者写就,记录南先生生活、学述片段,读者难以看到概貌。

本书从“继志述事”的立场,详尽述说了南师少时在家乡开蒙立志、青年离乡拜师访道、而立去台湾弘文励教、花甲至美国传道授业、古稀回香港广行善业、晚年归根定居太湖等重要人生阶段的点滴,以广阔的视角重现了南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百年传奇人生。

*本书作者是跟随南怀瑾时间极长的三子南一鹏,亲述父亲一生言传行事

南一鹏是南怀瑾先生在台长子,也是子女中伴随南老时间最长的。他自幼坐拥书城,曾长期亲炙南师教导,深得南师精髓。

*正本清源,披露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南怀瑾先生辞世三周年巨献

南先生身前身后遭受的毁誉,非常人可以想象,也非常人可以忍受。而辞世三年以来,有关其地位和成就的争议逐渐扩展开来。

本书正本清源,首次披露大量细节,作为南先生辞世三周年巨献呈现给大家。

【内容简介】

父亲,两个字,看似普通,因为人人必有;叫着困难,因为不是人人都有。本书是南一鹏先生对父亲一生经历和发心的了解。

《父亲南怀瑾》是迄今为止,首部最完整翔实还原南怀瑾一生的传记作品。作者南一鹏是南师第三子,曾长期亲炙南怀瑾先生教导。

本书从“继志述事”的立场,详尽述说了南怀 瑾先生少时在家乡开蒙立志、青年离乡拜师访道、而立去台湾弘文励教、花甲至美国传道授业、古稀回香港广行善业、晚年归根定居太湖等重要人生阶段的点滴,以广阔的视角重现了南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百年传奇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南师对於外界这些谤言,统统了如指掌,他只有一笑道:“我半生岁月,都在毁谤中度过,早已习惯於此。佛说孔雀吞毒,益增神采。学道人只问自心,莫管毁誉,止!止!不须辩。” 南师播下中华文化种子,接引无数慧命,功莫大焉。

评分

评分

##能感觉到南师为人处世的魅力,感恩大学时遇到的老师亦如南师般光芒遍照!

评分

##深深缅怀南师!这是阅读除南师述著的书籍外有关南师个人的第六本,也是最权威的南师传记了。书籍质量非常之高,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更让动容的,是封面南师的照片,安详宁静,有如圣者的光辉。在书中,从南师出生开始,到最后仙逝,整个一生,南一鹏先生细娓道来,如在耳畔,...  

评分

##南师,离开时只留下平凡二字,他为这个国家留下深深的爱,为文化传承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小家放下,用他瘦弱但坚毅的臂膀扛起了中国文化的大旗,南师,后人会继续将中国文化继承下去,愿您早日乘愿归来,双手合十。

评分

评分

##后代最好不要帮先人写传记。

评分

评分

##了不起传奇的一生。文章有些流水账。 文:刘雨虹 2015-12-01 南一鵬的新書 十月九日下午二時,南師懷瑾先生的三公子南一鵬,由杭州專程前來,並以其新書《父親南懷瑾》相贈,令我等十分驚喜。蓋一鵬近兩年來,常在國內國外奔波,又忙於赴各地講演,故而難得與友好們相見。 而年老懶於行動如我者,無法前赴其盛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