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抵达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商市街》是萧红的散文集,创作完成于1935年5月15日,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第十二册,1936年8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署名悄吟。收入散文《欧罗巴旅馆》、《雪天》、《他去追求职业》、《家庭教师》、《来客》、《当铺》、《广告员的梦想》、《家庭教师是强盗》、《十三天》、《拍卖家具》、《最后的一个星期》等41篇,后附郎华(萧军)《读后记》1篇。
《回忆鲁迅先生》是长篇纪实散文。1940年7月重庆妇女生活社初版,署名萧红。增加了萧红的《鲁迅先生记(一)》、《鲁迅先生记(二)》两篇散文。
##商市街固然没有《生死场》那么深刻的观察,但近乎自传的记录和对贫穷生活的描写,依旧让人感受到萧红的细腻与敏锐。《回忆鲁迅先生》也非常亲切,倒是更心疼许广平了一些。
评分 评分##原先找来《回忆鲁迅先生》读,已经不想用写得太好来说了,就读到最后发愣,再发愣,“明朝会!明朝会!”后来把商市街也读,喜欢萧红的语言,散文是不同于《生死场》的,真切,原原本本。看到说,没有那样的生活,她写不出这样的文宇,觉得不完全对的,应该说,没有那样经历着生活,完全裸露着,炽热跳动着、张望着,爱着那生活,她的笔又怎会这样有力,而又这样落着生活本身的寒意。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女性柔软的笔触之间描绘的是一场死去的浩劫。动荡里的不安中也有希望。
评分##商市街非常现代。“饿”这件事情,可能很少能人能比萧红写得更好了,即使是秧歌的张爱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