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法國小說傢、劇作傢、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齣生於印度支那,十八歲後迴法國定居。她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奬。
《痛苦》記述作者瑪格麗特·杜拉斯在二戰期間的個人經曆以及對戰爭問題的思考,也記錄瞭她如何等待被關在納粹集中營的丈夫的歸來。《痛苦》背景是戰爭,是戰爭中人的群像,個人所受到的忽視、在龐然大物麵前顯齣的脆弱無助,成為對社會權威的批判。敘述無所不在的欲望、不置可否的愛情成為人在社會的不公正對待麵前一種內在的反抗。
##不得不說,每一個人物都牢牢抓住瞭他的時代背景,就像每一個情節都處於時代的陰雲之下,故事往哪邊走,陰雲就往哪邊移動。《痛苦》是一組半虛構的故事,而這片陰雲就是德占時期的法國,“納粹”兩個字已經無法再承載其沉重的意義,所以杜拉斯沒有說。她擅長敘述,把那些被陰雲籠罩的靈魂一一托瞭起來。
評分 評分 評分##杜拉斯的《痛苦》。讀起來避免不瞭痛苦。好一陣子,不知道所雲何物,晦澀。 第一篇是《英國情婦》,讀起來有點像電影《白日焰火》,一個殺人故事。 後麵一篇《痛苦》,描寫妻子一天天地在絕望和希望之間交替等待集中營迴來的丈夫,確實很痛苦,戰爭帶給普通人的痛苦,觸目驚心。 一米八五的個子,迴來的時候隻有三十七斤瞭。 還有一篇,描述打人逼供的場麵印象很深刻。 其他文字內容讀來很容易讓人走神。 沒有什麼特彆的情節,沒有前因後果,讀後就忘。
評分 評分##一開始讀的時候,感覺超強烈,而且以此為緣起寫瞭研究計劃,然後瘋狂準備瞭一個月的考試,接著十一長假迴傢,昨晚在迴京的航班上讀完瞭剩餘的部分,結果……完全無感!!!要命!!!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