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和《复活》等。作为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托尔斯泰以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他的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生活的真谛中,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安娜是一个天生丽质、情感真诚、内心丰富的年轻女人。她由姑妈做主,嫁给了一个思想保守且比她大很多的官僚卡列宁。多年来,她一直安于贤妻良母的生活,但与弗龙斯基的邂逅,又重新唤醒了她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私通并不少见,但安娜不愿长期欺骗丈夫,毅然把她和弗龙斯基的关系公开,从而被上流社会抛弃,同时也陷入了窘迫不堪的境地。她拼命挣扎,但还是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最后卧轨自杀。
##本作的男角没有什么可说。列文虽然处处碰壁,但在小说里仍然是主宰一切的神,他矛盾的心理只要略微往某一方面发展,就可以变成奥布隆斯基、卡列宁或者弗龙斯基。换句话说只有列文是活着的,仍然游移变幻着,其他所有的男主角都是列文貌合神离的分身,都是具象化定型了的人,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安娜·卡列宁娜》的第一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可是,这句话背后至少有两个问题:幸福如何而来?不幸又是如何而来?当我读完托尔斯泰写就的这部巨著时,我心里有了答案。 1. 列文和安娜两条主线 《安娜》一书有两条主线:安娜...
评分##故事重提。每次读托尔斯泰,都禁不住怀疑甚至厌弃后来的现代派起来(恰好周四被老师批判为复古的顽固分子hh)。无论现世如何,还是会永远期待着像那个夏夜星空下草堆上的列文一样,一面思考上帝,一面望见基蒂那双独一无二的眼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