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或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时代三部曲》、电影文学剧本《东宫西宫》及数十万字的杂文随笔文字。
一九九七年六月,王小波逝世两个月后,他的杂文自选集《我的精神家园》出版。这是第一版的封面。相比于2002版出版的《我的精神家园》纪念版来说,这一版本没有纪念文章,只收有王自己的文字。当时这本书,和九七年五月第一次在大陆出版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一起上架,十月又出版了《沉默的大多数》。一时间,大家都知道了,有一个王小波。可惜,那时他已辞世,只留下书店里满架的王小波,像一场喧哗无声的葬礼。
##有没有人发现,20年前的评论文章放到现在来看,竟然一点都不过时。
评分##No. 1
评分 评分 评分##现在回头看,王小波提倡的科学理性主义未免显得有点“质朴”,一些具体的审美判断也不尽然能令人同意,然而他对某国六七十年代史之黑暗的揭露、对八九十年代文化社会现象(文化保守/本位主义、愚昧反智、知识精英鄙视大众而向权力的献媚)的具体批判,尤其是他那种自由思想的灵魂与对个体尊严的关怀,放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都仍然非常有现实意义,而这点本身于时代国家社会而言都很可悲。
评分##看得晚了。
评分 评分看到王小波在1997年新年写的东西,突然有种莫名的伤感。他的一生几乎在全集里被充分地呈现了出来,崇拜着罗素、维特根斯坦、拜伦、福柯、卡尔维诺 ,爱憎分明。到最后,他终究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我读过了美好的一生;也能像汤司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可惜这一生,太过短暂。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