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

通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江曉原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自序
導言:古代中國的天學和天文學
一、如何談論中國傳統天學
二、古今天文學功能迥異
三、“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四、“天文”在中國古代的含義
五、中國古代天學的服務對象
六、天學與王權
第一章中國天學的哲學基礎:天人閤一與天人感應
一、神話:天地相通
二、儒傢:轉變之中的天命與天意
1.人格化的天——極為普遍的觀念
2.天命及其變化
3.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三、天象對人事的警告和嘉許
四、天道與人道:為政之道
第二章中國傳統天學的地位及其運作者
一、天學在古代中國特殊地位的觀察
1.天學在曆代官史中的特殊地位
2.古籍中所見上古政務中天學的特殊地位
3.天學在古代知識係統中的特殊地位
4.天學在古代數術中的特殊地位
5.天學傢及天學機構的特殊地位
6.曆代對私藏、私習天學的厲禁
二、“昔之傳天數者”——天學傢溯源
1.星占學傢
2.巫鹹與巫覡
3.巫覡與通天
第三章天學與政治
一、通天手段為王權的依據與象徵
1.靈颱、明堂與通天事務
2.《詩經•大雅•靈颱》發微:通天者王
3.天命之確立與天學之禁錮
二、天學與政治運作
1.王氣•勸進•謀反
2.大臣進退與議政風潮
3.星占學對軍事決策的影響
4.“聖人以神道設教”
5.數術與皇傢天學
第四章天學與星象
一、古代星占學概論
1.兩大類型:諸古代文明之星占學鳥瞰
2.分野理論
3.所占之事:星占學的主要任務
4.所占之象:星占學的具體對象
5.星占學占論之法
6.天象記錄及其僞造
二、星象與神話及曆史
1.星官•星經•星圖•步天歌
2.人間在天上的投影
3.星官和星的神話
三、天文曆史年代學:星象與史學謎案
1.武王伐紂的年代及日程
2.武王伐紂與哈雷彗星
3.孔子誕辰與日食
4.釋迦牟尼生年與月食
5.《尚書•堯典》與“四仲中星”
6.詩經日食
第五章天學與曆法
一、曆:性質的疑問
1.曆譜•曆書•曆法
2.古今所論曆法性質的迥異
二、曆法性質與功能的探討
1.典型曆法的內容
2.“曆法為農業服務”說質疑
3.“觀象授時”與“四時大順”
三、曆法與星占:曆法的主要用途
1.交食在星占學中的重要性
2.星占學需要預先推算行星天象
四、曆書性質與功能的探討
1.曆書的起源
2.從曆譜到曆書
3.曆書的繁盛及其內容
4.擇吉與推蔔:曆書的文化功能
五、曆與兩性及人體:天人閤一的神奇側麵
第六章天學的中外交流
一、中國天學的起源問題
1.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
2.中國天學西源說的簡略迴顧
3.瓦西裏耶夫的中國文明及天學起源說
4.從文化功能論中國天學的起源
二、古代天學的中外交流
1.《周髀算經》中的西方天文學
2.與佛教相伴傳入的西方天文學
3.濛元帝國時期的中外天學交流
三、近代西方天文學的東來
1.來華耶穌會士的通天捷徑
2.《崇禎曆書》的命運
四、明清之際的東西天文學碰撞
1.地圓問題
2.利瑪竇的世界地圖
3.西方的宇宙模型
4.天文學的“西學中源”說及其影響
5.如何評價康熙對西學的興趣
第七章中國傳統天學文獻的保存及其價值
一、靈颱候簿
二、星占秘籍
1.《開元占經》
2.《乙巳占》
3.《靈颱秘苑》
三、中國傳統天學留下的科學遺産
1.古新星新錶
2.天狼星的顔色問題
3.如何看待傳統天學遺産
綜閤索引
中外人名
中外著作
術語概念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名傢力作,四十年磨一劍。著名學者江曉原教授是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博士,中國第一個科學史係的創建人,更是當今國際學界中國天學研究的領軍,成果斐然,廣獲好評。本書集作者40餘年研究之功,幫助讀者全麵深入瞭解中國傳統天學史。

☆全方位現傳統天學的內容。本書所論問題包括天學的哲學基礎、運作模式,以及天學與政治、星象、曆法的關係和中外交流等,全方位展現傳統天學的的內容、意義與社會影響。論及具體的內容,常常具有中西比較的貫通視野。

☆偵探小說一般好讀。本書並非沿時間軸的單嚮論述,而是對有關天學的一係列問題,從各種角度展開考察與闡釋。對問題的追索和解讀,讀來有路轉峰迴、迴腸蕩氣之感,像偵探小說一般好讀。

☆精心配圖,提升閱讀體驗。本書有20餘張精心挑選的配圖,包括各類實物圖、珍貴古籍中的圖片、不斷發現的新材料等,如《敦煌星圖》、《算命天宮圖》、近人拍攝的北京觀象颱圖,增加閱讀的趣味感。

天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至為神秘且神聖的內容,對世俗權力轉移與社會生活影響極深。著名學者江曉原教授是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博士,中國第一個科學史係的創建人,更是當今國際學界中國天學研究的領軍者。

本書集作者40餘年研究之功,從天學的哲學基礎、運作模式,以及天學與政治、星象、曆法的關係和中外交流等方嚮,全方位展示傳統天學的內容、意義與社會影響,為讀者提供瞭一本全麵深入瞭解中國傳統天學史的學術大眾化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