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日志

死亡日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伍祥贵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一 读《死亡日志》 / 陈嘉映 ...... i
序二 一代人的挽歌 / 王志纲 ...... v
2021年
① 确诊肺癌 ...... 003
② 会哭的娃娃有糖吃 ...... 018
③ 手术报告 ...... 026
④ 无缘靶向治疗 ...... 032
⑤ 我老爸的《死亡日志》 ...... 036
⑥ 扩散已否 ...... 044
⑦ 满血升格 ...... 048
⑧ 活着不是为了治病 ...... 051
⑨ 首次化疗 ...... 066
⑩ 化疗副作用 ...... 072
⑪ 要想癌症好,美女朋友少不了 ...... 079
⑫ 饿,是幸福的标志 ...... 091
⑬ 化疗中期疗效——喜忧参半 ...... 097
⑭ 风平浪不静 ...... 102
2022年
⑮ 最后一次化疗 ...... 113
⑯ 化疗有效吗? ...... 156
⑰ 乌鸦嘴 ...... 159
⑱ 没脾气 ...... 168
⑲ 小白鼠 ...... 175
⑳ 偶像 ...... 180
㉑ 该吃吃,该喝喝 ...... 191
㉒ 癌症周年 ...... 198
㉓ 药物试验与站桩 ...... 219
㉔ 生命的旅程 ...... 229
㉕ 卷土重来 ...... 236
㉖ 别了,小白鼠 ...... 242
㉗ 饮鸩止咳 ...... 252
2023年
㉘ 又见秃瓢,再次感冒 ...... 259
㉙ 插管还是不插管? ...... 264
㉚ 重症监护病房(ICU)(上) ...... 271
㉚ 重症监护病房(ICU)(下) ...... 278
㉛ 解脱 ...... 288
㉜ 三进三出ICU ...... 295
㉝ 临终关怀 ...... 304
㉞ “为何是我”以及“为何不是我” ...... 312
㉟ 第四轮化疗 ...... 320
㊱ 转院 ...... 326
㊲ 生前追思 ...... 333
外篇
葬礼 / 穆晓亚 ...... 341
远行 / 穆晓亚 ...... 351
跋 / 何光沪 ...... 361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死亡日志》是作者得知自己患肺癌后记录的生命最后历程,从确认癌症到接受治疗再到后期癌症的发展、变化,从自己一人面对到家人、朋友得知,围绕身边守望相助。作者毫不掩饰地用文字直面死亡,并且想要更多人参与到他的告别中来。在治病的过程中他仍然做着自己想做的、热爱的事情,即使到了生命的末期,也在充满生命力地活着。经历了三年疫情,人们对死亡的认知比以往更深也更迫切,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怀念逝者,从记忆中追寻他们的模样,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更加意识到,“死亡是生者的事情,不是死者的事情”。 如何面对死亡,面对自己的死亡,面对他人的死亡,学会告别,都是我们要经历的课题,《死亡日志》就是这样一本从自己的死亡出发,也从身边人的记忆出发,向死而生,为我们呈现一个面对死亡时,全面的、多维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好像,真的算是认识了老伍。或者说,以另一种方式陪他走完了最后的路。人生无常,怎么死似乎自己做不了主,所以怎么活才是关键。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年底最后一本上市的新书,在平安夜前拿到,是一份礼物。感谢命运的馈赠,总能奢侈地完成一些心愿,私人的情感总是不可避免地工作绞缠在一起,想想也是幸福的。总有人更勇敢一点,能战胜内心的惧怕,做出可能别人不会做的选择,也因此会收获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我们敏感于这个世界的无望、黑暗时,也应敏感于身边的善和美。它们没有那么难以找到,就比如,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可以把住院治疗的日子变成一种常态,在任何时候仍然顾念到家人、朋友,充满好奇心,精心计划菜谱哪怕吃不多几口,认真跟病房里的护士交谈、把她们当朋友,坚持学习法语、跟chatgpt聊天,就像自己并不着急离开,也不会永远离开一样。就算离开,亦是小别,不能放弃的是生命的丰盛和爱的可能。

评分

年底最后一本上市的新书,在平安夜前拿到,是一份礼物。感谢命运的馈赠,总能奢侈地完成一些心愿,私人的情感总是不可避免地工作绞缠在一起,想想也是幸福的。总有人更勇敢一点,能战胜内心的惧怕,做出可能别人不会做的选择,也因此会收获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我们敏感于这个世界的无望、黑暗时,也应敏感于身边的善和美。它们没有那么难以找到,就比如,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可以把住院治疗的日子变成一种常态,在任何时候仍然顾念到家人、朋友,充满好奇心,精心计划菜谱哪怕吃不多几口,认真跟病房里的护士交谈、把她们当朋友,坚持学习法语、跟chatgpt聊天,就像自己并不着急离开,也不会永远离开一样。就算离开,亦是小别,不能放弃的是生命的丰盛和爱的可能。

评分

##当然是很中产的,很知识分子的,由此带来的临终照护过程显得相当有质量甚至有尊严。如果和薛舒的那两本对照看,真就显得太优雅了。但不同阶层的人,可能一辈子的生活质量都有差距,更何况面对死亡呢。所以书的后半本比前半本更普适,那是已经从“缓和医学”走到“临终关怀”的阶段,是作者已经意识到“世界是寂寥的,麻木的,遥远的,与己无关的”时刻,“该吃吃该喝喝”的劝解都罔灵的关口。我惊异于他弥留前还在学习法语,在和ChatGPT聊天,但也在他早就逐渐接纳了结局的那个心态下,理解了这种松弛感。我想我去年底做那期节目,和大家分享自己对死亡的一些想法,其实无非也是想提前去那个终点看看,如果它也没什么了不起,那我们就可以更无畏地活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