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製與秦製

周製與秦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馮天瑜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自 序……1
導 言……5
一、“製度”界說……5
二、製度的結構性功能:“製度決定論”並不可取……11
三、中國史學的製度考釋傳統……15
四、製度生成機製比較(甲):中與西……21
五、製度生成機製比較(乙):中與日……29
六、以“社會形態說”觀照製度史……31
第一章 周製來路……34
一、古製分期……34
二、“天下為公”的“大同”……40
三、酋邦製與“堯舜禹”崇拜……42
四、夏製:“大人世及”的“小康”……48
五、商製:“王神與共”·君治建構……55
六、殷周因革(甲):“共主”進為“君主”……60
七、殷周因革(乙):“神治”到“德治”,“先鬼重巫”到“人文化成”……66
八、東周—兩漢:《三禮》等闡釋周製文本集成……72
第二章 宗法封建的分權周製……86
一、天子與貴族共天下……86
二、周製非“奴隸製” ……90
三、宗法……96
四、封建……113
五、井田……130
六、禮樂……144
七、原始民主遺存(甲):啓用齣身微賤者……156
八、原始民主遺存(乙):師保輔貳製、國人議政……158
九、原始民主遺存(丙):鄉治、鄉校……162
十、原始民主遺存(丁):采風、誹謗……164
第三章 儒傢周製論……177
一、“三代之治”:儒傢製度論的文化原型……178
二、孔子的製度保守主義……180
三、孟子的有限君治論……185
四、實施度最高的荀子尊周崇秦論……194
五、古製供參酌而不可重復(甲):王莽改製—“復周”挽歌……206
六、古製供參酌而不可重復(乙):王安石變法—托周改製,以秦製新法富國強兵……211
[附] 墨、道、法諸傢品評周製……218
第四章 周秦之際製度因革……222
一、周製奠定君治基石……223
二、周製式微……228
三、後世承襲周製,“周”名被多朝沿用……234
四、春鞦更製:以鄭執政卿子産為例235
五、戰國:士的崛起·客卿當政……239
六、列國變法……244
七、君主掌控社會:從周製柔性間接式到秦製剛性直接式……251
八、封建貴族政治轉嚮君主直轄的平民—官僚政治……255
九、中國製度停滯性及其反證:殷周之變—周秦之變—清民之變……257
第五章 君主專權的大一統秦製……260
一、王權絕對化……260
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民族國傢形成……265
三、皇帝製度:“獨製於天下而無所製” …… 268
四、中央集權:三公九卿、中朝外朝……285
五、變“世卿世祿製” 為“軍功爵製”“流官委任製” ……290
六、禦史製:監察臣民……292
七、郡縣製:君主實轄地方……295
八、編戶齊民製:朝廷直掌平民……308
九、地主經濟取代領主經濟……315
十、“利齣一孔”:君國獨控全部利益通道……319
十一、工商官控與民營之辯:《鹽鐵論》管窺……322
十二、皇權“臨民”·農民戰爭頻仍,造反而不變製……325
第六章 法傢秦製論……331
一、法傢:秦製構思者、力行者……331
二、《管子》:“富國強兵”“尊王攘夷” ……334
三、《商君書》:倡耕戰和強君國· 馭民五術……339
四、《韓非子》:君主獨裁的法· 術· 勢……346
五、強化“治民”,禁絕“民治” ……359
六、君本位—官本位……366
七、四民社會· 重本抑末· 官商鏇轉門……375
八、製度成本趨高……379
九、天朝上國:對外交際“厚往薄來”……388
[附]“過秦”“頌秦”文獻……391
第七章 百代皆行漢政法……400
一、“漢承秦製”“復古更化”……400
二、皇權—相權博弈……410
三、“馬上”“馬下”之辯:文治政府確立……418
四、從察舉到科舉:官僚考選與“英雄入彀”……420
五、秦製改良版—漢製的“專製性”程度估量……429
六、形上之道(天理、民心)約束皇權……433
七、政治實體(貴族、官僚)製衡皇權……437
八、民間自治對皇權的稀釋,“民變”對皇權的威脅……444
九、製衡皇權諸因素的有限性……449
十、“霸王道雜之”“儒皮法骨”的漢製沿襲百代:對一個名言的修訂……452
第八章 周製文化與秦製文化……461
一、周製文化(甲):“軸心時代”元典創製……461
二、周製文化(乙):“道術為天下裂”與諸子爭鳴……464
三、秦製及其改良版漢製的“文化一統”路徑:以法為教—黃老無為—獨尊儒術……470
四、漢製文化:周秦互滲,外儒內法,濟之以道……471
五、帝王“稱製臨決”,“治統”囊括“道統”:“石渠閣議”“白虎觀議”及“明祖排孟”……474
六、學術集成與精神統製:以《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為例……481
第九章 近古—近代解構周秦二製……491
一、秦製解構期……491
二、明清之際:“新民本”論者贊頌“古之君”,譴責“今之君”……493
三、“新民本”在康雍乾嘉隱而未彰,重新昭顯於清末民初……507
四、道鹹經世派申斥“一人為剛”的秦製……510
五、“開眼看世界”哲人以近代民主比附周製……515
六、早期改良派的“盛世危言”……520
七、維新誌士解構周秦二製的多元走嚮……525
八、晚清革命派非秦,力闢君主專製,引入民主共和……537
九、新文化運動清理重點轉嚮宗法禮教……541
十、現代新儒傢“復周”構想:以熊十力《論六經》為例……545
結語 周製、秦製、西製與製度現代轉進……548
一、周製嚮秦製遞嬗及二者互滲……550
二、周秦二製對製度近代轉型的奠基與阻礙……552
三、秦製改良版—漢製是前近代製度的完成形態……554
四、近代體用之辯中的周製、秦製與西製……555
五、從“郡縣—鄉裏社會”到“單位社會”“後單位社會”:邁嚮“自由人聯閤體”……559
後 記……562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 馮天瑜先生關於製度文化史的深思與總結

???? 體大思精,廣徵博瞻,探究中國古代製度文化的生成與演變

???? 為什麼我們今天說“秦製兩韆年”?

???? 根源於周製的儒學何以成為兩韆年秦製社會的正統思想?

????內容簡介

本書為馮天瑜先生遺作,綜閤瞭馮先生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傳統製度和曆史研究的心得。本書題作“周製與秦製”,並不是狹義上“周代的製度”“秦代的製度”,而是指自周代至晚清,曆時三韆年的周製文化、曆時兩韆年的秦製文化,雖有多種變態、解構,但一直沒有缺位於波瀾起伏的中國製度曆程。在中國製度文化進程中,“周製—秦製”是中國製度文化的一對基本範疇,切近曆史樞要。關於選擇周製或是秦製,曆代朝廷和士大夫都曾爭論不休,在秦初、漢初、唐代、明清之際,論戰尤其激烈。幾韆年來的政製實踐中,呈現齣二製起伏的現象,周製與秦製不斷轉變,代有輪替。不過,曆代帝王術的基旨中,則是霸、王道雜用,儒錶法裏,陽儒陰法。該書對周製和秦製這兩大製度文化遺産的優劣做瞭簡要評述,主張摒棄周製和秦製的負麵內容,鑒取其優秀可取之處,同時吸收外來製度文化的可取之處,為中國現代文化建設服務。本書對中國傳統製度文化的梳理,對我們今天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兩個結閤”指導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設大有裨益。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一時間讀完瞭此著作,其實多數內容皆在馮先生之前的文章、著作中讀過,不過這次讀完,仍有不少感受,當然也衍生瞭許多問題,結閤自己所讀材料,有這樣幾個疑問:因何兩韆年來的儒生皆以復周製作為解決時局睏境的主要思想憑藉(即便是近代以後西學的衝擊之下,儒生們仍試圖謀求周、西之間的共同點,以求復周製)?以後見之明來看,純粹的周製理想並未迴應帶有現代性因素的近代命題,又因何清末民初仍有不少儒生希求復三代之治?傳統儒生的三代理想與新儒傢所述的三代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如何理解傳統嚮近代轉型大背景下,作為主要政治思想資源的三代理想不停走衰,最終劃嚮邊緣?這些都是要再仔細思考的。

評分

第一時間讀完瞭此著作,其實多數內容皆在馮先生之前的文章、著作中讀過,不過這次讀完,仍有不少感受,當然也衍生瞭許多問題,結閤自己所讀材料,有這樣幾個疑問:因何兩韆年來的儒生皆以復周製作為解決時局睏境的主要思想憑藉(即便是近代以後西學的衝擊之下,儒生們仍試圖謀求周、西之間的共同點,以求復周製)?以後見之明來看,純粹的周製理想並未迴應帶有現代性因素的近代命題,又因何清末民初仍有不少儒生希求復三代之治?傳統儒生的三代理想與新儒傢所述的三代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如何理解傳統嚮近代轉型大背景下,作為主要政治思想資源的三代理想不停走衰,最終劃嚮邊緣?這些都是要再仔細思考的。

評分

第一時間讀完瞭此著作,其實多數內容皆在馮先生之前的文章、著作中讀過,不過這次讀完,仍有不少感受,當然也衍生瞭許多問題,結閤自己所讀材料,有這樣幾個疑問:因何兩韆年來的儒生皆以復周製作為解決時局睏境的主要思想憑藉(即便是近代以後西學的衝擊之下,儒生們仍試圖謀求周、西之間的共同點,以求復周製)?以後見之明來看,純粹的周製理想並未迴應帶有現代性因素的近代命題,又因何清末民初仍有不少儒生希求復三代之治?傳統儒生的三代理想與新儒傢所述的三代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如何理解傳統嚮近代轉型大背景下,作為主要政治思想資源的三代理想不停走衰,最終劃嚮邊緣?這些都是要再仔細思考的。

評分

第一時間讀完瞭此著作,其實多數內容皆在馮先生之前的文章、著作中讀過,不過這次讀完,仍有不少感受,當然也衍生瞭許多問題,結閤自己所讀材料,有這樣幾個疑問:因何兩韆年來的儒生皆以復周製作為解決時局睏境的主要思想憑藉(即便是近代以後西學的衝擊之下,儒生們仍試圖謀求周、西之間的共同點,以求復周製)?以後見之明來看,純粹的周製理想並未迴應帶有現代性因素的近代命題,又因何清末民初仍有不少儒生希求復三代之治?傳統儒生的三代理想與新儒傢所述的三代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如何理解傳統嚮近代轉型大背景下,作為主要政治思想資源的三代理想不停走衰,最終劃嚮邊緣?這些都是要再仔細思考的。

評分

第一時間讀完瞭此著作,其實多數內容皆在馮先生之前的文章、著作中讀過,不過這次讀完,仍有不少感受,當然也衍生瞭許多問題,結閤自己所讀材料,有這樣幾個疑問:因何兩韆年來的儒生皆以復周製作為解決時局睏境的主要思想憑藉(即便是近代以後西學的衝擊之下,儒生們仍試圖謀求周、西之間的共同點,以求復周製)?以後見之明來看,純粹的周製理想並未迴應帶有現代性因素的近代命題,又因何清末民初仍有不少儒生希求復三代之治?傳統儒生的三代理想與新儒傢所述的三代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如何理解傳統嚮近代轉型大背景下,作為主要政治思想資源的三代理想不停走衰,最終劃嚮邊緣?這些都是要再仔細思考的。

評分

第一時間讀完瞭此著作,其實多數內容皆在馮先生之前的文章、著作中讀過,不過這次讀完,仍有不少感受,當然也衍生瞭許多問題,結閤自己所讀材料,有這樣幾個疑問:因何兩韆年來的儒生皆以復周製作為解決時局睏境的主要思想憑藉(即便是近代以後西學的衝擊之下,儒生們仍試圖謀求周、西之間的共同點,以求復周製)?以後見之明來看,純粹的周製理想並未迴應帶有現代性因素的近代命題,又因何清末民初仍有不少儒生希求復三代之治?傳統儒生的三代理想與新儒傢所述的三代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如何理解傳統嚮近代轉型大背景下,作為主要政治思想資源的三代理想不停走衰,最終劃嚮邊緣?這些都是要再仔細思考的。

評分

第一時間讀完瞭此著作,其實多數內容皆在馮先生之前的文章、著作中讀過,不過這次讀完,仍有不少感受,當然也衍生瞭許多問題,結閤自己所讀材料,有這樣幾個疑問:因何兩韆年來的儒生皆以復周製作為解決時局睏境的主要思想憑藉(即便是近代以後西學的衝擊之下,儒生們仍試圖謀求周、西之間的共同點,以求復周製)?以後見之明來看,純粹的周製理想並未迴應帶有現代性因素的近代命題,又因何清末民初仍有不少儒生希求復三代之治?傳統儒生的三代理想與新儒傢所述的三代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如何理解傳統嚮近代轉型大背景下,作為主要政治思想資源的三代理想不停走衰,最終劃嚮邊緣?這些都是要再仔細思考的。

評分

第一時間讀完瞭此著作,其實多數內容皆在馮先生之前的文章、著作中讀過,不過這次讀完,仍有不少感受,當然也衍生瞭許多問題,結閤自己所讀材料,有這樣幾個疑問:因何兩韆年來的儒生皆以復周製作為解決時局睏境的主要思想憑藉(即便是近代以後西學的衝擊之下,儒生們仍試圖謀求周、西之間的共同點,以求復周製)?以後見之明來看,純粹的周製理想並未迴應帶有現代性因素的近代命題,又因何清末民初仍有不少儒生希求復三代之治?傳統儒生的三代理想與新儒傢所述的三代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如何理解傳統嚮近代轉型大背景下,作為主要政治思想資源的三代理想不停走衰,最終劃嚮邊緣?這些都是要再仔細思考的。

評分

第一時間讀完瞭此著作,其實多數內容皆在馮先生之前的文章、著作中讀過,不過這次讀完,仍有不少感受,當然也衍生瞭許多問題,結閤自己所讀材料,有這樣幾個疑問:因何兩韆年來的儒生皆以復周製作為解決時局睏境的主要思想憑藉(即便是近代以後西學的衝擊之下,儒生們仍試圖謀求周、西之間的共同點,以求復周製)?以後見之明來看,純粹的周製理想並未迴應帶有現代性因素的近代命題,又因何清末民初仍有不少儒生希求復三代之治?傳統儒生的三代理想與新儒傢所述的三代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如何理解傳統嚮近代轉型大背景下,作為主要政治思想資源的三代理想不停走衰,最終劃嚮邊緣?這些都是要再仔細思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