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兼具设计理念和生活智慧的家居装修设计书。资深设计师诚意分享:如何帮助独居而好客的主人,在小平米屋变化出宽敞的大客厅;支持不爱阅读爱健身的男主人,将书房改造成健身房;协助没有下厨习惯的自由职业者,使得“毫无用处”的餐桌变身理想工作台;启发屋主巧用心思和创意,租屋也会有自己的气质;简单调整装潢布置,改善一家三口的过敏症状……
十多个生动鲜活的改造实例,为有需求却无头绪的装修一族打开一扇“对外窗”:原来,每个家都可以闪耀独特的光芒,因为他们各自拥有着主人的模样。
作者简介 朱俞君 台湾知名室内设计师,家居设计图书作者
童年的蜗居记忆,让她锤炼出了生活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年换屋七次,惊觉立意良善的设计却并不能为真实生活带来便利。
从事室内设计多年,帮助无数屋主打造最适合自己生活状态的理想之家。
她通过一个又一个案例证实:最好的设计,源于生活;最完美的家居风格,是主人的样子。
迄今出版作品有《一开始就不用收!家的最后一次空间收纳课》《一辈子的家!这样装修最简单》等多部畅销家装设计书。
目 录 目录:
推荐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心之所向,找到好感家的模样
每个家,都该有主人的样子
设计属于自己的生活场景
沿着生活的全貌,找到家的样貌
发掘属于你的美好居住经验
建构一个可以伴随你成长的家
好空间,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用平面配置图,写下你的生活脚本
case 1 以美味建立的梦想居家
case 2 以藏书为中心的书香之屋
case 3 从车库变身为假日亲子餐厅
case 4 为家找到生活的定位
第二章 装修设计的思考过程
家的设计,是“生活形态”的设计
case 1 我的理想生活调查表
case 2 一家四口的理想生活实践
case 3 相同格局,上演各自的精彩
第三章 理想空间的生活提案
玄关──不论大小,请纳入家的必要空间里
客厅──你家真的需要客厅吗?
厨房餐厅──现代人的生活主场景
浴室──一个家庭真的需要两套卫浴吗?
书房──多功能书房更符合现代人需求
卧房──你在卧房清醒的时间有多少?
阳台──为小空间做最好的安排
第四章 拒绝复制的家,打造专属的模样
客厅就是全家的健身房──为喜好运动的家庭,找到最贴合的空间设计
租屋也能住得很幸福──兼具住家与工作室的舒适空间
不过敏的清新实木之家──减少布面家饰,改善家人的过敏症状
退休老师的梦想之家──转换人生的重心,实现退休后的理想居家生活
后记 如何找到适合的设计师? 装修检视表
前 言 前言
四年搬七次家,终于找到家的样子
我发现搬家、租屋、买屋都是一个找寻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过程。我在四年间搬了七次家,从单身、结婚到生子,每一次转换都是源于生活状态的更新。由于自己的人生还没有定型,所以生活需求也在持续变动,对家的想象也在不断地完善和调整。如今,生活已经基本上了轨道,我终于找到了最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如孩子所说“回到我舒服的家”。而这一切演变,都要从我的第一套房子说起。
第一次装修自己的家 只有风格美学是不够的,兼具美感与务实机能,才是舒适好住的房子
第一次买房子的时候我还是单身,那时先买了内湖的预售屋,是一幢三米六的复式楼,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离地铁站近、交通便利,还有一个大露台。当时是希望能结合工作室和住家。复式夹层的部分可以做卧室,下方做书房和工作室。
结果买房一年后,房子还没盖好,我就认识了我先生,而且很快就决定结婚。我先生怕吵,不喜欢这间靠近地铁的预售屋,所以我们大概又看了半年的房子,最后结合他的要求,喜欢清静、预算不要太高,以及离我娘家近的优点,我们买到了北投行义路上靠温泉区的房子。
亲手打造了梦想家,才发现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装修自己的房子,因为地点在温泉区,又是新婚,一心觉得回家就是度假,所以按照饭店式风格,做了一个非常大的浴缸,幻想着躺在里面泡澡该有多舒服。结果真正入住后才发现,光放水就要半个小时。而原以为可以窝在家里享受“假期”,结果因为太过忙碌,以至于回到家差不多就是睡觉时间,根本没空品味悠闲。
而且为了美观,我将厨房的电器用品都设计成放置在柜子里,所以煮饭时得把电饭煲搬出来,用完后再放回去,一看就知道不是为日常过日子设计的。
房子装修的风格完全是我喜欢的东方禅意的疗愈设计。由于当时觉得买了房子应该会住很久,所以很愿意在建材上花钱,甚至做了很多实验, 借机把为客户设计方案时没使用的材质都一一尝试。所以我做了白色无接缝磨石子地板,容易清洁又好看。但是压根儿没有考虑过,有了孩子后这样的建材会不会依旧适用。果真,后来才发现,质地冰凉的磨石子地板根本不适合小孩子。
打造自己的房子,让我更了解装修的意义
有了孩子以后,客厅的茶几要收起来,换成安全地垫。所有有直角的地方,也要包上安全泡棉。由于当时规划房子的格局时,完全从美的角度出发,以至于一些机能性的设计没有考虑周全。儿子出生后,一直和我们睡在主卧室,但他的东西都放在婴儿房。主卧离婴儿房隔了两间房,常常半夜需要去拿尿布、衣服时,就得绕过两间房,这样的格局规划纯属自找麻烦。
这是身为设计师的我第一次装修自己的家,真的入住之后开始有很多反省。以前我会觉得自己的设计很用心,兼顾美感也多方考量善用建材。可是原来我的想法不够务实,客户得到的是风格美学,却没有适用于真实生活的贴心机能。想想那时候,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后来因为小朋友的托育中心和先生的工作地点都在市区,每天在交通上要花大量的时间,于是没多久,我们就卖掉了房子,开始寻找下一处居所。
将住家与工作室结合的新尝试
132平方米的房子实际使用却不到一半,我开始反省对空间的需求
为了能兼顾家庭和工作,我决定把下一处居所和工作室结合,于是我们一家三口住进了一幢将近132平方米的房子。当时考虑需要比较大的空间,满足当下的需求。出于经济原因,我们并没有马上买新房,而是选择在离地铁近、周边有公园和图书馆的地方租了一套简装房。
因为是简装房,格局基本上不用做什么大调整。因为同时是工作室,要满足接待客户的需求,所以我稍微粉刷了一下,贴了壁纸和铺了可拆卸的超耐磨地板,再加上家具,我们一家人正式入住。但这时候,我对生活的想法已经不太一样了。
以小孩为中心的生活,改变了我对空间的应用与想法
那是一套标准的四房格局,我把这四房划分为主卧、儿童房、工作室和客房。因为有时候婆婆会来家里看孙子,所以特别准备了客房。这次我把儿童房放在主卧的隔壁,而且在定制餐桌和椅子时,也特别考虑到小孩的舒适高度。
后来才发现,学龄前的孩子,根本不可能一个人在儿童房玩,即使自己玩着玩具,也会时时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不时要叫唤一两声“妈妈”。所以我常待的开放式客厅、餐厅,反而是他主要的游戏区。他平常不是在客厅、餐厅玩,就是和我们同睡,儿童房反而成为他的物品收纳间。而特意预留的客房,一年也只会使用一两次。仔细看,平面图中竟有一半的空间是没有使用到的,可见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地方。
儿子常在客厅、餐厅活动这件事,让我有了另外的体会。在孩子还小时,开放式的客厅、餐厅很符合我们的需求,除了让空间感变大之外,也可以随时查看孩子动态。低龄幼儿对隐私的需求不大,远不如时时刻刻父母的陪伴。因此,孩子的生活状态大幅度改变了我对家的需求和想象,也让我在设计时有了不同的视角,更能贴近客户的生活面。
重新思考想要的家庭生活模式
随着工作量的增加,住家和工作室合一渐渐不再适用,我需要更多的工作伙伴支援。而母亲这个身份,我也逐渐上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不再需要我大把时间来陪伴。与此同时,我心里也开始隐约有种想法:不在乎大小,我想要有一个自己的家。于是我们又搬了一两次家。
先是在儿子幼儿园附近租了房子,工作室和住家都在附近。不过那时候,一方面还没决定想要找什么样的房子;另一方面随着房价不断上涨,要再买回当初的大小似乎不可能了。直到带着儿子回香港探望亲友,才找到答案。
在这次旅程中,我开始回想在香港度过的童年时光。一家人住在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里,由于长辈善用空间的智慧,我们并没有因为空间狭小而影响生活。香港的二伯父一家住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是典型的香港鸽子笼。即使空间不大,依旧被整理得窗明几净,没有紧迫感。彼时,我刚好在写一本书,于是决定找一个小面积的房子来验证我这些年来对于空间和生活的想法。
在50平方米的家,找到一家三口的适合生活
空间的大小并不是生活舒适的唯一条件,找到适合的生活方式才是
在内心渴望安定以及房价上涨的权衡下,我们换成50方米的房子。原本我先生也很怀疑,这样的大小真的可以满足我们一家完整的生活需求吗?后来证明,这里不仅完全满足了,还让我们产生了真正安定下来的舒适感。
依照一家的生活模式,规划出适合的空间
因为前几次的居住经验,我开始重新思考一家人的生活模式。在空间有限时,我的取舍是什么?首先我会舍弃客厅,因为对我们而言,客厅其实就是看电视的地方,把工作室分开之后,家里待客的需求并不高,而餐厨区才是我们一家的重心,餐厅的大长桌几乎承载了全家人的生活。每天在大长桌吃完早餐,然后从上班、上学开始,回家后依旧在此聊天,享用晚餐,饭后各自处理公事、做功课、阅读等,直到夜幕降临,我们才洗澡上床睡觉,结束一天的生活。
有了之前帮儿子规划儿童房的“失败”经验,这次我不再为他准备独立空间了,取而代之的是半开放式空间,同时兼做起居室、游戏间和儿童房。采用拉门设计,里面放上沙发床,白天是沙发,晚上把床拉出来就可以安心入睡。如果有客人来访,也可以临时充作客房。
将空间充分利用,家人感情也更紧密了
而我们的主卧,除了睡觉之外几乎用不到,所以只需预留能放置一张床的大小就好。因为主卧空间狭小,所以利用梁柱下的内凹处来设计柜子,把容易显得杂乱的区域隐藏起来。另在卧室和浴室间隔出更衣室,不论是日常整理还是使用都更方便。即使空间有限,我也在浴室塞进了淋浴间和小浴缸,因为对于怕冷又用脑过度的我,泡澡才是人生之必需。就这样,仅50平方米的空间被充分利用,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不便,反而感情更紧密了。
到了这里,属于我们家的样子正式成形,即使日后搬家,空间规划也会以这里的雏形来做微调。当然我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快,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又在同一社区找到了既可以让孩子养宠物,也可以让我拥有梦想中的绿意阳台之处。
每一次搬家,都让我更清楚对家的需求与渴望
这套房子因为本来就考虑过要出售,所以从原先一房的格局,又在主卧之外隔出了一间。舍弃客厅做成的半开放式空间,同时可以做起居室和儿童房。这样一来,从新婚夫妻到三口之家都能适用。后来第一次约看房, 就被一对准备结婚的夫妻买走。因为在未来十年间,这间房子的格局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而我也考虑过如果不出售,把它留给父母当作退休后的居所又该如何调整。和我们不看电视,全家主要活动空间在大餐桌不同,爸爸的生活中心在客厅,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看电视,那么只要将大餐桌变成小餐桌, 小客厅一样能符合他们的需求。
也许到了这里,大家就能发现,空间的大小并不是生活是否舒适的唯一条件,找到安顿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频繁地搬家,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搬家的目的。人有时候必须认清自己手中拥有的资源,了解想要过的生活,才能通过房子这项硬件来完成理想的生活形态。不然即使住在上百平方米的房子里,也无法过上梦想中的美好人生。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兼具设计理念和生活智慧的家居装修设计书。资深设计师诚意分享:如何帮助独居而好客的主人,在小平米屋变化出宽敞的大客厅;支持不爱阅读爱健身的男主人,将书房改造成健身房;协助没有下厨习惯的自由职业者,使得“毫无用处”的餐桌变身理想工作台;启发屋主巧用心思和创意,租屋也会有自己的气质;简单调整装潢布置,改善一家三口的过敏症状……
十多个生动鲜活的改造实例,为有需求却无头绪的装修一族打开一扇“对外窗”:原来,每个家都可以闪耀独特的光芒,因为他们各自拥有着主人的模样。
作者简介 朱俞君 台湾知名室内设计师,家居设计图书作者
童年的蜗居记忆,让她锤炼出了生活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年换屋七次,惊觉立意良善的设计
每个家都该有主人的样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每个家都该有主人的样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