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文化有声朗诵系列
| 《男男女女》 | 《读书读书》 | 《闲情乐事》 | 《世故人情》 |
|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父父子子 |
| 作 者: | |
| 定价: | 49.8 |
| ISBN号: | 97875699 23414 |
| 出版社: | 时代华文书局 |
| 开本: | |
| 装帧: | |
| 出版日期: | |
| 印刷日期: |
| 编辑推荐 |
1. 云集海内外两岸三地23位名家大师的39篇经典文章,以散文为经,讲述读书、卖书、藏书。名家名作荟萃,尽显人文之美。读文章就是读生活、读文化,就是读人生。 2.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具影响力学者之一钱理群为万千读者度身甄选;既囊括常见的关于情的名作,也选采了许多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专业眼光,菁华品质。 3. 选文内容广泛,重描述不重概括;文章挥洒自如,妙趣横生;篇幅适中,随读随止。用更少的时间阅读更经典的文字,过更从容的生活。 4. 特别邀请专业主播为全部文章录制朗诵音频,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上下班途中、散步休息……随时随地,视听结合,拉近你与经典的距离。 5. 书中作者大都浸淫汉语写作数十年乃至一生,他们通晓汉语音韵节律,精通遣词造句。阅读这些文字,对提升美学鉴赏、提高写作都大有益处。 6. 书中尚在版权期内的文章,除个别作家作品外,所选文章均获得作者或版权继承人的合法授权,从而保证了选文完整性、性。 7. 不仅适人、本专科院校学生提高文学、文化素养阅读,更可作为初高中学生课外阅读之用,更可作为馈赠礼品。 8. 全书风格明快,富于变化;内外双封设计,采用烫、印、专色多种工艺;排版考究、舒阔; 147×210mm小开本,方便携带;内文选取80g高阶米白胶板纸,字迹清晰,不伤眼。 |
| 内容介绍 |
《父父子子》一书由钱理群选编,收录了朱自清、丰子恺、周作人、鲁迅、傅雷等23位大家描写的“人生里基本的事实,单纯的,普遍的,平庸的,近人情的经验”,39篇关于子之情、母爱天性、师长观念和“爱”的哲学“的“人伦”题材作品,既“真”且“纯”,不仅表现了真挚的子之爱,尊父之情,而且有着相当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包含了对于文学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感悟。 |
| 作者介绍 |
钱理群 1939- 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 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学界的重视与尊重,被认为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 代表作品丨《心灵的探寻》《周作人传》《1948:天地玄黄》等。 |
| 目录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这本选集简直是知识的宝库,每一页都像是与一位智者面对面交谈。钱理群先生的选篇眼光独到,既有对宏大历史脉络的梳理,又不乏对日常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尤其欣赏他对世事人情的解读,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和深刻的洞察力,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对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汲取知识,不如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那些关于“读书读书”的论述,简直是为每一个在信息洪流中感到迷茫的现代人指明了方向,它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基于深厚学养的真诚呼唤。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闲情乐事”的那部分章节,它提醒我们,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中,慢下来,去品味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美好,才是保持生命活力的真正秘诀。音频的加入更是锦上添花,不同声线的朗读者将文字的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仿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重新获得了呼吸,那份特有的清新与雅致,隔着光阴传来,直抵人心。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漫说文化”这个标题有些疑虑,担心它会流于泛泛而谈,但阅读后发现,这完全是一种误解。钱理群先生的“漫说”实则是有着极高密度的思想灌输,他将看似松散的文化现象,用精妙的逻辑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张坚实的知识网络。特别是那些关于“世故人情”的片段,对于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我们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教我们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如何理解潜规则背后的文化逻辑,但又不是教人变得圆滑世故,而是教人如何在看透世情之后,依然保持内心的清醒与正直。这种洞察人性幽暗面却不被其吞噬的力量,是阅读此书最宝贵的收获。它的价值在于,让你在“读懂”社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读懂”了自己。
评分这套书的整体结构安排得极有层次感,从对家庭伦理(父父子子)的探讨,过渡到个体精神生活(读书读书、闲情乐事),再到更广阔的社会交往(世故人情、男男女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观察体系。我特别喜欢它将文学经典与当代生活经验巧妙嫁接的方式。比如,读到对某位古代文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再对照现代人对财富的焦虑,作者的评论总能一语中的,引人深思。朗诵音频的质量高到足以单独拿出来欣赏,那声音的质感,仿佛能触摸到纸张的纹理,特别是朗诵丰子恺文字时,那种克制而深沉的语调,完美地捕捉了“人在画中,画在人中”的意境。总而言之,这是一套能让人提升审美层次、深化对生活理解的传世佳作,值得反复品读,并推荐给所有对深度阅读有追求的朋友。
评分这套丛书的装帧和整体设计也透露出一种不事张扬的品味,内页的字体选择和留白都十分考究,阅读体验极佳。但真正让人欲罢不能的,还是那些关于“男男女女”的篇章,那种对复杂人性的微妙刻画,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没有将两性关系简单化为浪漫或冲突,而是深入到性别角色在社会变迁中的挣扎与适应。读到朱自清先生对旧时人情世故的描摹,我仿佛能闻到老上海弄堂里的烟火气,那种人与人之间既疏离又紧密联系的微妙平衡,是如今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难以复制的。更别提那些融入朗诵的音频,不同于生硬的机器合成,那气韵、那抑扬顿挫,将文字中的“情”字,用听觉的方式具象化了。我常常在晚上戴上耳机,让这些声音将我带入那个特定的年代和情境,效果远胜于单纯的默读。
评分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久违的、老派的文人气息,它不像现在市面上许多快餐式的文化读物那样追求轰动效应,而是沉静、内敛,每一篇文章都值得反复咀嚼。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父父子子”这一传统伦理关系的探讨。在当下的亲子关系日益趋于功利化的背景下,作者们笔下那些细腻的情感纠葛、隐忍的爱与责任,显得尤为珍贵。这不仅仅是文学的再现,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自己与家中长辈、晚辈之间那些未曾言明的隔阂与期盼。丰子恺先生那份掺杂着禅意的童真与哀愁,与钱先生的犀利分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张力。我甚至暂停了朗读,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这种促使读者深度参与思考的特质,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黄金标准。它不只是提供答案,它教会我们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