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唐公子(安思明)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9

商品介绍



店铺: 华下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19885
商品编码:3001989053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10-01

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定价:58.00元

作者:唐公子(安思明)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218119885

字数:

页码:2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茶艺爱好者

这是一本探讨茶与当代人心灵的书。在这本书中,记录了作者与朋友们喝茶的一些心得与体悟。他们中,有艺术家、设计师、琴者、作家,也有在深山中的隐居者。他们谈生活,谈创作,更谈饮茶与心灵:

n

如何在浮躁与焦虑的世界里觅得一处清凉? 如何让我们劳顿的身心哪怕得到片刻的安顿?

n

如何让奔波的身影暂时栖止?

n

端起一杯茶吧!炉下烟火起,此间茶味恍若禅意。暂且在一杯茶中觅得一份清静,真正地与自己相知相遇,也让我们的身心安顿于当下茶间。

n


内容提要


茶既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生活,一种心境,被当下读者大为推崇。本书的精妙之处不在于教读者基本的认识茶的品种和讲述粗浅的茶道,而是从更高的文化和审美意蕴层面来为读者展现茶的魅力,从跨界的角度谈中国茶文化之美,艺术家李玉刚、琴人行者、作家安意如、一音禅师等十几个领域的名家从不同角度谈茶美学、茶生活。

n


目录


序言

n

序言

n

一枕鸟声残梦 半窗花影独饮中 / 安意如   1

n

生命中的一杯茶 / 李玉刚   5

n

n

自序

n

访茶终南  7

n

n

部分

n

No.1  美的体悟,在当下一杯茶中  14

n

No.2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24

n

No.3  一碗茶汤的奥义  35

n

No.4  岩骨花香是真味  44

n

No.5  饮茶,一切如空  56

n

No.6  在安静中守候一碗茶汤  70

n

n

第二部分

n

No.1  物件的能量场  84

n

No.2  对话天地身心  92

n

No.3  喝茶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102

n

No.4  开悟如同茶杯的开片般自然  114

n

No.5  春烟寺院茶一杯  124

n

No.6  经由茶寻找内心的自己  132

n

n

第三部分

n

No.1  一盏琉璃茶时光  150

n

No.2  禅茶一味是清欢  160

n

No.3  知白守黑的茶之道  172

n

No.4  弹琴饮茶,守心如一   186

n

No.5  通往心灵的幽径  198

n

No.6  眼前的每一杯茶,都千载难逢  208

n

n

n

访水终南  214

n


作者介绍


唐公子,曾用名安思明,知名作家,创意人,文化美学生活的推广者与践行者。曾任职于法国桦榭传媒集团等媒体公司,出版作品包括《越南星空下》《明星正能量》等。

n


文摘



n

序言 生命中的一杯茶

n

——李玉刚

n

打动我的,是唐公子这本新书的名字:《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茶与现代中国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和心灵上的契合。

n

中国人的饮茶文化漫长,但是直到唐代茶圣陆羽的出现,才将饮茶之道上升为一种极为讲究的,更堪称是艺术化的、浪漫化的行为。

n

也是在唐代,卢仝的《七碗茶歌》为人称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轻风生。”

n

这几年,我爱上了喝茶,国外的演出,空中飞人一样的生活,坐下来喝一杯茶时,才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自在与从容。

n

我与唐公子,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以茶结缘的朋友。印象里,在他北京的寓所,除了各种茶具和茶,便是一摞又一摞的书。空间虽然不大,但是自有一股清气和雅致之意。书与茶,几乎是我对唐公子直观的感觉。

n

除了在北京时常茶聚外,我们也曾经有过一起外出访茶的经历。次是去云南的西双版纳,探访古树普洱茶。第二次则是去福建的武夷山,探访武夷岩茶与桐木关的红茶。跋山涉水,行走云水之间,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唐公子对茶的热情与热爱。

n

唐公子的整个人是安静通透的,就像一杯清茶。也许是有了书与茶的滋养,他的文字也是别具一种灵动之气。不缓不疾,读来让人有一种内心的安定感。我想,那是因为他在每一篇文字中都融入进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吧!

n

重要的,他的淡定与安然更是因为他在眼前的这杯茶中找到了自己。印度的大文豪泰戈尔曾在《吉檀迦利》中写道:“旅客要在每一个陌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找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飘流,后才能走到深的宫殿。”

n

生命中的每一杯茶,都是唐公子的庙宇,也是他的殿堂。

n

n

自序 访茶终南

n

终南山在爱茶人的心里,实在是一个理想的饮茶去处。

n

或许,每个人爱茶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终南山。

n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何有,有纪有堂。”早令我对终南山产生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向往的,还是美国作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受到寒山与拾得两位僧人诗句的影响,身为美国人的比尔·波特在终南山开启了他寻找中国传统隐士的旅程。他在寺院、道观、山岩、陡峭的窄路,寻王维手植的那棵银杏树。终,他在终南山寻找到的是什么呢?一种根植于生活中的独处的乐趣,“不是离群索居,而是因为更深的觉悟与仁慈。”

n

张剑锋的终南之寻则更为具象,他写《寻访终南隐士》一书,相信也是受了比尔·波特的某种启迪。渭河、炊烟、茅屋、菊花、松树、采药人、白云、山林、断壁、洞穴。“某个黄昏,我坐在群山中的某个孤峰上看霜桥鸟迹,水流花深。”“山中的泉水从五千年以前流过来,我是河边行走的路人,山中岁月如长沟流月,当月亮起来了,终南山的大小百千山谷里的百千河流映着百千明月……”

n

诗一样的文字,充满灵动感,如同云朵在山崖间升起。

n

在写作此书时,我内心有一个念想,能去终南山喝杯茶,将喝茶的感觉融入文字中,应该是一件妙事。起心动念未及多久,我便受到盛世甘霖老朋友王振国的邀请,去终南山喝茶访水。

n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好茶需要用好水泡,已经是饮茶人的共识。茶与水的关系,陆羽在《茶经》里即早有提及,他言,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爱茶之人,于泡茶用水极为讲究。“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即“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激勿食之”,“江水取至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

n

宋代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他认为,直接影响茶汤品质的是水的清洁度。

n

明朝的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提到:“清,朗也,静也;澄水之貌。”只有清洁透明之水,才能使茶色完全显现出来。甘甜为口感,这是因为泉水中有微量的碳酸氢钙,古人不懂得这个道理。高濂在《遵生七笺》也曾讲:“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n

我饮茶数年,对于茶与水的奥妙已然领悟,遂踏上了前往终南山的旅程。我们的目的地是牛背梁,距离西安市有58公里的车程。

n

我们下榻的翠微宫也颇有来历。终南山下,翠微留名。在唐代,翠微宫是唐太宗的避暑行宫。从天竺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亦曾随唐太宗在此暂住,并译出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史料记载,唐太宗生命中的后一段时光,便是在此度过的。太宗驾崩,翠微宫渐趋荒芜,一度曾为密宗古刹,又消逝于荒野中。

n

翠微宫建在山野间,临窗而立,便可见青山绵亘,白云缭绕其间。夜深人静,可听闻水声潺潺。白日里,我们沿山路而上,踏寻秦楚古道。车辚辚,马萧萧,千年历史如烟云,只有窄窄的秦楚古道可供后来者追忆当年。沿着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石板台阶一路行来,冷杉、杜鹃、冰川、草甸,白云飘摇,山风阵阵。我们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到达南草北甸的分界线处,瞬间雾霭四合,风中夹杂着雨点,席卷而来,寒意逼人。我们担心山巅的闪电霹雳,未做太久停留,便折身回返。眼前一片苍茫,确有“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的气象。同行的朋友唱诵着《心经》,内心方觉安定。

n

另一日,我们去山中访泉。徒步而行,漫步翠色山中,竹林环绕,四处泉水汩汩,溪水声声,白色瀑布如练如缎,自山崖落下。我们驻足观水,水清澈无比,凉意袭来。我们到了深山的一处草坪,却听闻人声。原来,是几位从西安开车过来的茶友来此山中品茗静心。

n

皆是爱茶之人,他们便邀我们坐下来喝杯茶。茶台是天然的石头,煮茶的水是旁边的山泉水,茶是普洱熟茶。他们以酒精炉的小锅煮水,待水冒泡时关掉火,又以素雅白色青花瓷壶泡茶,杯子也是小瓷杯。酒红色茶汤在白色瓷杯里显得格格外澄澈透亮,我只觉入口回甘细绵,喉部如涌泉。

n

终南山之行,我原本还要拜访一位在此修行的出家人法清法师,去探访他的茅棚禅寺,讨一杯茶喝。那座建筑在水边的禅寺,古朴明朗,深得我心。但是不巧,在我们出发的头一天,他便要飞往广州弘法。缘分就此错过,我心中略生憾意。

n

有缺憾,或许才圆满。

n

他日,再续茶缘。

n

n

美的体悟,在当下一杯茶中

n

杨智深曾以“穆如”为名,开了一家茶室。这间茶室,与众多咖啡店、画廊、精品店比邻,门口种植着数株修竹,完全是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穆如”之名,源自《诗经·大雅》中“吉甫作颂,穆如清风”的句子。

n

推门进去,里面别有洞天。门的右手边的石磨样净手池,应该是来自日本茶道饮茶前先净手的灵感。看脚下,室内挖了水渠,清水流转,数尾红黄相间的锦鲤游弋其间。墙上挂着充满当代艺术风格的油画作品,长条几案上则放着一匹奔放的青铜马、一块仿佛宋画里的假山石。茶席的布置,则是从黑金色大漆的干泡茶台到考究的雕花薄胎白瓷杯、蓝色钧瓷水洗、精致的紫铜香炉,所用的盖碗也是他亲自监制,上面绘着童子嬉戏的图案。

n

“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找到哪怕一个角落,来承载中国的传统文化。”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念书的杨智深,与茶渊源甚深。他生命中品饮的泡茶,是父母自故乡带来的乌龙茶,凤凰单丛,珍重如故园旧雨,只有在亲朋串门时才会被拿出来分享。

n

或许与喜欢文学专业一脉相承,杨智深迷上了京剧与茶事,并且拜一位名为颜礼长的老先生为师。后来,他的大学老师叶明媚又引荐他到霍韬晦先生创办的法住文化学院开办茶事课程,更得到潮汕泰斗饶宗颐先生之鼓励。

n

早在26岁,年纪尚轻的杨智深就与朋友合开了一家名叫“真茶轩”的茶馆,地点就在尖沙咀的一个僻静处。面积虽然只有一百多平方米,租金却颇为昂贵。两年后,他又独立开了一家新的茶店,取名为“水云庄”,地点同样在尖沙咀。这两家茶店都成为香港文化界人士爱的去处,导演、编剧甚至明星,纷纷在此现身喝茶。

n

“一度,香港的茶餐厅里风靡香片、普洱、水仙和寿眉。”杨智深告诉我,“后来随着饮茶人日益增多,作为绿茶的龙井也开始流行起来。”讲起香港人饮茶的掌故,他滔滔不绝。“以普洱茶中的宋聘为例,多少人都是一直听闻却从来不曾喝过。后来我收了一批新中国成立前生产的老普洱,发现了有龙马双标的同庆号。”后来,他把自己收的那批老普洱茶卖到了台湾,包括几个现在说起来在两岸茶界都闻名遐迩的茶人,皆是他当年的主顾。

n

抗战期间,不少包括上海人在内的内地名流和权贵阶层逃至香港,也带去了讲究的饮茶方式,老六安和老普洱是其中代表。“在过去,尤其是民国时期,老六安是讲究的大户人家才喝的茶。饮茶如同出身,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但是现在,世易时移,它已经没落了。”

n

幸运的是,在杨智深的家里,我与同行的朋友喝到了一款他收藏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六安茶,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珍稀异常。茶就放在一个已经泛黄的竹篮中。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竹篮,里面是一层颜色深沉的箬叶,打开箬叶,里面才是老六安茶。他抽出一张巴掌大的红色内飞给我看,因为时间久远,那张内飞早已经变得褶皱脆薄。“老六安里面,有时多会放六张内飞用于防伪。一层茶叶,一张内飞,再一层茶叶,又一张内飞,不厌其烦,足见其珍贵。”内飞的颜色,除了常见的红色,还有白色、粉色等。单看外形,棕褐色的茶芽如同普洱的宫廷料,但实际上,老六安茶属于蒸青绿茶。“现在,许多人都在争论有没有老绿茶,老六安就是老绿茶啊。”他笑着说,“只是大多数人不了解而已。”

n

若是单单从健康的角度饮茶,杨智深认为自古以来,茶犹药,要注意饮茶的时令性。就如当下,北方炎炎夏日,他为我泡了一杯黄山毛峰,微微苦涩,却可以去除夏日的火气与躁动。如若从品鉴的角度,他喜的还是老普洱和岩茶。尤其是后者,工艺复杂,内含物质丰富,啜一口茶,耐人百般寻味。

n

“以岩茶中的水仙为例,向来有水仙十焙成金的说辞,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记载的。”杨智深自己曾经有过品饮十焙水仙的经历,至今回忆起来,依旧回味不已,“其中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n

身为香港代茶人,杨智深除了对茶有自己的鉴赏角度与品味,对于茶器与茶具也颇有研究。

n

“茶文化从唐始,到明代,中国的茶文化一直在演变中,茶具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现在的泡茶方式,即淹茶法,或称之为瀹茶法,实则是延续自明代。”早些时候,香港的老茶多,老茶具也多,好东西看多了,加上自身的悟性,他对茶具之美有了自己的看法。二三十年下来,不论是对紫砂壶还是景德镇的瓷器,他都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体系。“自己先学会泡茶、品茶 ,感受完之后再去理解背后的东西。”他自己设计茶具,多次往返香港、北京、景德镇,“一个东西能不能成型,原因是很复杂的,不光是形状,还有材质和颜色,它呈现的是一种整体的感觉。”

n

在研究茶具的过程中,他始终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度”。“度”是一种平衡,也是一种审美,甚至是一种哲学。“如果要做一把壶,或者做一个杯子,它们基本的功能首先是能被使用,不能背离这个原则。否则,设计得再美,也没有价值。”

n

“所谓真、善、美,为何把真排在位?那是有其道理的。中国文化之美有不可动摇的价值。对于茶具而言,美是要后考虑的,应该在确认它的功能性的基础上,在到达格物的层面后,再去谈美。”这就如同现代人饮茶时对建盏的过度迷恋一样。“建盏的使用,是建立在宋代人饮茶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宋人饮茶,由于茶的制作工艺的特殊原因,茶汤是白色的,并且上面有一层细腻的泡沫,需要用黑色或者其他颜色深沉的茶盏来衬托,以鉴赏茶汤的颜色和泡沫的细腻程度。我们现在所用的泡茶方法,延续自明清二代,茶汤的颜色偏清澈,所以用白色的瓷杯易鉴赏茶汤的颜色和茶汤的变化。喝茶是一件需要把色声香味触五感打开的事情,茶汤的审美是其中一个重要视觉体验。饮茶方式在变革,茶器茶具当然也要随之变化,不可因为审美的需要而忽视茶的滋味与口感。毕竟,茶才是位的。”

n

日本茶道专精醇美,传承有序。韩国茶礼揖让有度,情貌动人。中国茶文化却一度断层,令人叹惋,无所适从。杨智深则推崇陆羽对茶的“精行简德”的态度。杨智深祖籍闽南,长于香港,见识过好东西,也曾拥有过不少收藏之物。但是,现在的杨智深却不收藏任何东西,包括自己手里的那些珍藏多年的老茶,他也是抱着一颗随缘自适的心,役物而不役于物。“哪一天能够遇到真正懂得这些老茶的人,我愿意将它们出让给新的主人。”

n

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美的体悟,只在当下一杯茶中。

n


序言


序言

n

序言

n

一枕鸟声残梦 半窗花影独饮中 / 安意如   1

n

生命中的一杯茶 / 李玉刚   5

n

n

自序

n

访茶终南  7

n

n

部分

n

No.1  美的体悟,在当下一杯茶中  14

n

No.2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24

n

No.3  一碗茶汤的奥义  35

n

No.4  岩骨花香是真味  44

n

No.5  饮茶,一切如空  56

n

No.6  在安静中守候一碗茶汤  70

n

n

第二部分

n

No.1  物件的能量场  84

n

No.2  对话天地身心  92

n

No.3  喝茶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102

n

No.4  开悟如同茶杯的开片般自然  114

n

No.5  春烟寺院茶一杯  124

n

No.6  经由茶寻找内心的自己  132

n

n

第三部分

n

No.1  一盏琉璃茶时光  150

n

No.2  禅茶一味是清欢  160

n

No.3  知白守黑的茶之道  172

n

No.4  弹琴饮茶,守心如一   186

n

No.5  通往心灵的幽径  198

n

No.6  眼前的每一杯茶,都千载难逢  208

n

n

n

访水终南  214

n



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