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漢字規範字典
定價:49.00元
作者:魏勵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0012047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2013年國務院批準發布《通用規範漢字錶》,為幫助讀者學習和使用這一字錶,主編對1996年齣版的《漢字規範字典》進行瞭大幅度的修訂,詳細解讀每個漢字的知識,包括字形結構、筆畫、部首、字級、筆順等,還設有辨析提示闆塊,包括簡化字的簡化方法、普通話異讀詞的審音情況、異形詞的整理、同義詞差彆等。另設有17個附錄。
內容提要
字頭條目包括規範字8111個(以及對應的繁體字、異體字),簡化偏旁12個。
正文部分除注音、釋義外,增設漢字知識闆塊和辨析提示闆塊。
附錄部分包括16種知識性簡錶。
目錄
作者介紹
魏勵,男,1977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中文係。1982年研究生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係語言文字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師從蔣善國先生。1982-2001年任職於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2001年12月始任職於商務印書館。現為編審。為《現代漢語常用字錶》《現代漢語通用字錶》研製者之一,參加瞭《通用規範漢字錶》課題的前期研製工作,參加瞭國傢標準《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7萬字)、國傢標準《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部首序和筆順序》、“中華字庫”工程6包等課題的研製工作。
文摘
序言
拿到書時,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廉價到令人心酸的裝幀工藝。封麵材質摸上去有一種粗糙的、類似砂紙的質感,顔色搭配也十分樸素,沒有任何設計上的巧思,像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工廠發下來的標準用書。打開書頁後,這種“節約”的精神得到瞭更進一步的發揚光大。紙張的剋重低得驚人,薄得幾乎有些透明,尤其是在光綫較好的環境下,能清晰地看到背麵印著的文字的墨跡“透影”,這使得閱讀體驗極差,你感覺自己不是在翻閱書籍,而是在小心翼翼地處理一張張臨時的羊皮紙。更彆提它的裝訂瞭,當我嘗試將書翻開到中間部分進行大跨度對照查閱時,那種“吱呀”的開裂聲和書脊上瞬間齣現的白色摺痕,都預示著這本字典的“壽命”可能不會太長久。對於一本需要經常翻動和使用的工具書而言,耐用性是基礎中的基礎,而這本字典在物理層麵上似乎就注定是一次性的消耗品,對於注重書籍收藏和長期使用的讀者來說,這種粗製濫造的質感讓人心生不悅和浪費之感。
評分這本字典的定價策略,尤其是在“滿28包郵”這個顯著的促銷標簽下,顯得非常具有迷惑性。說實話,當我看到這個價格和包郵門檻時,我預期得到的是一本入門級的、作為備用的輔助工具書,或許在細節上有所妥協,但整體功能能夠滿足基本需求。但實際體驗下來,它在多個核心功能點的失分嚴重,導緻其性價比在我的評估體係中直綫下降。如果它定價極低廉,我尚能理解其粗糙的裝幀和有限的收錄範圍,可以將其定位為“湊單”或“試水”級彆的産品。但以這個相對不低的門檻來推銷,它卻在最基礎的“易讀性”和“準確性”上打瞭摺扣。消費者願意為知識的積纍和權威性付費,但絕不願意為印刷錯誤、排版混亂和內容滯後買單。這種“低投入高標價”的組閤拳,讓購買者産生瞭一種強烈的被愚弄感,感覺自己是為瞭一張看似誘人的“包郵券”而購買瞭一件實用性遠低於預期的産品,從消費者權益的角度來看,這種營銷和産品的實際質量之間的巨大落差,讓人感到非常不值。
評分關於這本所謂的“規範字典”在字形標注上的處理,我感到非常睏惑和不滿。既然名字裏帶有“規範”二字,那麼對於那些存在異體字或易混淆的筆順差異,應該給齣清晰的、權威的指導。然而,這本書的處理方式卻是含糊不清,或者乾脆就是缺失。例如,在介紹某個常用漢字的幾種寫法時,它僅僅是並列地列齣瞭所有版本,卻沒有任何傾嚮性說明,沒有明確指齣哪個是當前國傢標準推薦使用的正楷寫法,哪個是隸屬的次要用法。這對於正在學習漢字規範書寫的中小學生,或者需要進行正式公文排版的專業人士來說,無疑是提供瞭誤導性的信息,甚至可以說是“不負責任”的錶現。規範的意義在於“統一標準”,如果字典本身不能明確指齣這個標準是什麼,那麼它存在的價值就大打摺扣瞭。我期望的是一本能提供明確指導的權威工具,而不是一本僅僅收錄瞭所有可能寫法的“民間辭典”,這種模棱兩可的態度,在基礎教育和正式場閤中是絕對不可取的,它反而製造瞭更多的睏惑。
評分我本以為這本字典在內容收錄上會有些獨到之處,畢竟現在很多電子工具都提供瞭海量的詞條,實體書若想突圍,必須在“精”上下功夫。然而,經過一番試用,我發現它的收錄標準似乎充滿瞭某種難以言喻的隨意性。很多我日常工作和閱讀中經常遇到的、已經被廣泛接受的專業術語或新興詞匯,在這裏都找不到蹤影,仿佛這本字典是停留在十年前的某個時間點,對語言的演進視而不見。反倒是收錄瞭一些非常罕見、且在現代漢語中幾乎已經絕跡的、甚至連《新華字典》都略去不載的“冷門絕學”式的條目,雖然這看似體現瞭編者的博學,但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這種取捨的比例嚴重失衡,降低瞭工具書的實用價值。打個比方,它更像是一個專為研究古代文獻的學者準備的參考工具,而非服務於日常寫作、學習和交流的規範性字典。當我在比對兩個近義詞的細微差彆時,發現它的釋義部分語言過於古闆晦澀,有時甚至需要我再查閱另一本更通俗易懂的詞典來解釋這本字典的解釋,這無疑是本末倒置,完全失去瞭作為“規範字典”的引導作用。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災難,看著它我真的懷疑印刷廠是不是隨便找瞭個學徒來操作的。首先,字號的選取就非常奇怪,有些常用的詞匯和筆畫繁復的生僻字竟然用著幾乎一樣的字號,導緻在快速查找時,眼睛需要不斷地在不同大小的字形間切換焦點,極大地拖慢瞭檢索速度。更讓人抓狂的是,行間距的處理簡直是吝嗇到瞭極緻,行與行之間緊緊地挨在一起,仿佛生怕浪費瞭哪怕一毫米的紙張空間。這使得即便是清晰的印刷質量也無法挽救閱讀體驗的睏境,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積在一起,很容易讓人産生視覺疲勞,讀完一個詞組,我得用力眨幾次眼睛纔能找迴方嚮感。而且,我注意到索引部分的布局也極其不閤理,按筆畫排列的順序雖然是標準,但相鄰筆畫的字經常被分在瞭不同的版塊,明明是結構相近的字,卻要翻好幾頁纔能比對,這完全背離瞭工具書應當追求的“高效便捷”這一核心價值。如果說字典的使命是清晰、準確、易用,那麼這本的實際錶現,更像是在考驗讀者的耐心和視力極限,完全不適閤需要頻繁、快速查閱的場景,更像是給那些時間多到可以慢慢“欣賞”排版設計的人準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