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時尚衣櫥
定價:58.00元
作者:【美】蒂姆岡恩,埃達卡爾霍恩,劉洲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0864536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軟精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選擇衣服,就是在定義和描述自己。擁有好的衣著品位,可以為你的人生加分。
★《時尚衣櫥》是時尚界的經典之作,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讓你的衣著更有品位”,衣櫥裏的所有單品都在書中被提及。
★美國時尚教父蒂姆岡恩風趣健談,獨特的時尚智慧與他在時尚史中有趣的旅程巧妙地結閤起來。時尚不僅有關織物和染料,更關乎曆史文化。
★3000年時尚發展,300幅曆史珍藏圖片,每個人都可以在珍貴的潮流記錄中搜尋靈感,穿齣自我。
內容提要
本書是美國時尚教父蒂姆岡恩的重磅時尚寶典,詳盡解讀各類衣飾,並對人們的著裝選擇、搭配提供實用指導。
從埃及艷後的王冠到特洛伊的海倫式涼鞋,從維多利亞女王的緊身胸衣到麥當娜的圓錐形胸衣,讀這本書,就像與岡恩一起漫步“衣櫥博物館”,你能從3000年的潮流變遷中瞭解服飾的前生今世,找到自己專屬的風格印記。
目錄
序言:為什麼談西方時尚史?
1. 內衣:要安全還是要自由
2. T恤:從內衣到無處不在
3. 牛仔褲:一種意大利、法國、德國、英國、印度和全美的服飾
4. 裙裝:從羅馬長袍到裹身裙
5. 卡普裏褲和短褲: 從戰場到海灘派對
6. 半身裙:迷你裙、迷笛裙、迷嬉長裙以及其他
7. 腰帶:士兵和女人的朋友
8. 禮服襯衫:過分保守與極力吹捧
9. 領帶和圍巾:色彩讓我美麗
10. 馬甲:為什麼馬甲是時尚界的自由薯條?
11. 西裝:商業套裝、左特套服、燕尾服……
12. 褲子:服飾改革的真相
13. 襪類:從五月花號到寢室地闆
14. 鞋子:你腳下的世界
15. 運動裝:進擊的輕便裝
16. 毛衣.:騎士、漁夫以及毛衣女孩
17. 外套和夾剋:皮衣、風衣、羊毛大衣
18. 帽子:至高無上的榮耀
19. 手套:棒球手套、長手套、露指手套……
20. 手提包:錢包、女用無帶提包、郵差包……尺寸有所謂!
尾聲:購物時,怎樣將過去、現在、未來銘記於心
附錄:你的衣櫥工作錶
作者介紹
蒂姆岡恩(Tim Gunn)
美國時尚教父,時尚界的重量級仲裁者”
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任教29年,服裝設計係主任
時尚品牌麗資剋萊本設計總監
時尚真人秀《天橋驕子》評委
第65屆艾美奬*真人秀主持人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古董修復師,一點一點剝開一件舊衣服上附著的層層曆史灰塵。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輕快的讀物,適閤在咖啡館裏消磨時光,但事實證明,它需要你全神貫注,甚至需要時不時停下來查閱一些背景資料。作者的敘事節奏非常緩慢且富有韻律感,仿佛在用一種近乎散文詩的方式來討論時尚的本質。書中花瞭極大的篇幅來探討“永恒的經典”這個概念,他/她挑戰瞭“潮流易逝,風格永存”這類陳詞濫調,通過對比分析瞭香奈兒的小黑裙和迪奧的“新風貌”在不同時代對女性身體和美學標準的重塑,指齣所謂的“永恒”本身就是一種被精心策劃和市場化的敘事。更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其中關於“仿製與原創”的討論,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譴責抄襲,而是探討瞭在快速迭代的時尚工業中,原創性的邊界在哪裏,以及當大眾可以輕易復製T颱設計時,設計師的價值又該如何體現。書中對新興材料的研究也相當深入,從生物科技縴維到零浪費麵料的實驗,展現瞭時尚産業在麵對環境挑戰時所錶現齣的復雜性和掙紮。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好看”這件事有瞭更深刻的敬畏之心,因為每一件看似簡單的衣服背後,都凝結瞭無數人力、物力和思想的博弈。它讓我學會瞭“慢看”一件衣服,去欣賞它的結構和背後的故事,而不是僅僅關注它是否符閤當下的流行色。
評分這本書的筆觸極為個人化,充滿瞭作者對過往衣物的情感投射,讀起來更像是一部關於“物質記憶”的迴憶錄。作者沒有試圖構建一個宏大的理論體係,而是通過迴憶自己不同人生階段中那些“決定性”的服裝,來串聯起個人的成長軌跡和社會環境的變遷。比如,某件大學時期穿的略顯笨拙的毛衣,被用來探討青年人試圖通過著裝來塑造一個尚未確定的自我身份時的那種笨拙與真誠;而某件在初入職場時購買的西裝,則被用來反思職場禮儀和權力著裝之間的微妙張力。這種敘事方式非常具有代入感,讓人不禁也開始在自己的衣櫃裏尋找那些帶有強烈時代烙印的物品。書中對“磨損”和“痕跡”的贊美尤為動人,作者認為衣物上的褶皺、褪色和修補痕跡,纔是它真正“生命力”的證明,是時間留在布料上的勛章,這與當下“快時尚”追求的完美無瑕形成瞭強烈的反差。它提醒我們,真正的風格並非一蹴而就的完美搭配,而是在不斷的使用、修復和遺忘中逐漸沉澱下來的個人印記。這本書帶著一種溫柔的懷舊感,但其內核卻極其現代:關乎物品的生命周期、情感的依附性,以及我們如何通過保存和使用,來抵抗時代的快速遺忘。
評分如果說市麵上大多數時尚書籍都在探討“如何成為焦點”,那麼這本書則是在探討“如何處理與旁觀者的關係”。它將目光投嚮瞭服裝的社會學功能——即如何通過穿著來設定與他人的距離和互動規則。作者花瞭大量篇幅分析瞭“製服”的心理學效應,不僅僅是軍警或校服,還包括辦公室裏的商務正裝,這種著裝如何在賦予個體特定權限的同時,也要求個體放棄部分個性。書中對“模仿”的分析尤其精妙,指齣模仿並非簡單的復製,而是一種復雜的社會學習過程,是我們試圖融入某個群體或錶達某種歸屬感的潛意識行為。作者甚至引入瞭博弈論的視角,來解釋為什麼在某些社交場閤,選擇“安全”的著裝(即不引起注意的著裝)反而是一種高明的策略。這本書的結構非常鬆散但邏輯嚴密,像是一係列散落的田野筆記,卻共同指嚮一個核心命題:服裝是身份政治的可見界麵。它沒有提供任何“穿搭秘籍”,但它提供瞭理解這個世界的“透鏡”。讀完後,我不再僅僅關注衣服是否“好看”,而是開始思考:我穿這件衣服,希望嚮世界傳達一個什麼樣的信號?我又希望世界如何解讀我的信號?這是一種更高維度的自我認知訓練,對那些渴望超越錶麵審美、探究服飾背後社會運作機製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部極具啓發性的作品。
評分老實說,這本書的理論密度相當高,初讀時感覺像是在啃一本學術專著,需要不斷地做筆記和迴溯。它完全避開瞭任何“如何搭配齣九頭身比例”或者“今年鞦鼕必入的五件單品”這類實用主義的論調。相反,它直接跳入瞭時尚哲學的深水區。書中引用的理論框架非常龐雜,橫跨瞭現象學、符號學乃至後殖民主義理論,來分析諸如運動服飾的“中性化”如何消解瞭傳統性彆二元對立,以及“街頭服飾”如何成功地將亞文化的符號成功地“招安”並納入主流商業體係。我尤其欣賞作者對“觀看”這一行為的剖析,即時尚不僅是穿衣者單方麵的錶達,更是觀察者的一種解讀活動,它構建瞭一個持續的、相互審視的社會場域。書中對全球供應鏈的批判也極為犀利,揭示瞭從孟加拉的血汗工廠到米蘭的高級定製工坊之間,那條看不見的、卻又無比堅實的權力鏈條是如何運作的。這種對時尚産業黑暗麵的坦誠,使得這本書的重量感十足,遠非市麵上那些浮光掠影的時尚雜誌所能比擬。它不是用來指導你明天穿什麼,而是用來訓練你如何批判性地看待你所穿的一切,以及整個世界對“美”的定義。
評分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原本期待的是一場關於色彩、麵料和剪裁的深度解析,畢竟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對“美”的極緻追求。然而,讀完之後,我發現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生活”的哲學探討,隻不過載體是那些我們日常離不開的衣物。作者似乎對時尚的理解遠超齣瞭T颱上的光鮮亮麗,他/她將重點放在瞭服裝背後的文化符號、社會階層流動,以及個人身份構建的復雜性上。比如,書中用瞭大篇幅去剖析一條牛仔褲如何在不同曆史時期,從工人階級的象徵,一步步演變成全球青年反叛精神的圖騰,這種社會學層麵的解讀,著實讓我大開眼界。書中穿插瞭大量對特定曆史時期著裝風格的田野調查式描述,從維多利亞時代的緊身胸衣如何限製女性的身體自由,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權力套裝如何彰顯女性在職場上的野心,每一個細節都像是一把鑰匙,開啓瞭對那個時代精神麵貌的認知。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極簡主義”的一章,它並非簡單地教你如何斷捨離衣櫃,而是深入挖掘瞭這種風格背後,當代人對消費主義的反思和對精神富足的渴望。作者的文筆細膩而富有畫麵感,即便是描述一塊普通的羊毛麵料,也能讓讀者感受到其從羊毛到成衣轉變過程中所蘊含的匠人精神與自然饋贈。這本書並非一本實操手冊,而是一部沉甸甸的文化讀物,它迫使你重新審視衣櫥裏的每一件物品,不再是簡單的“穿搭”,而是“錶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