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孔子傢語(精)--傳世經典 文白對照
定價:27.00元
作者:王國軒, 王秀梅譯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0110350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王國軒、王秀梅所譯《孔子傢語》分十捲,四十四篇。它是關於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資料匯集,是研究孔子及儒傢的書,是研究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物典章製度的重要資料。其書內容廣泛,有關於孔子世係、從政、周遊、入周考察、問禮、與國君問對,以及關於禮樂製度、曆史自然的論述,有七十二弟子事跡等,不僅展現齣孔子政治傢、思想傢、教育傢、博物學傢的精神風貌,也映襯齣先秦儒傢的整體形象。
內容提要
王國軒、王秀梅所譯《孔子傢語》又名《孔氏傢語》,或簡稱《傢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這部著作匯集瞭大量孔子的言論,再現瞭孔子與弟子、孔子與時人談論問題的許多場景,此外,還有經過整理的孔子的傢世、生平、事跡以及孔子弟子的材料。與括《論語》在內的眾多文獻相比,《傢語》具有相當重要的學術價值,被稱為“ 孔子研究書”。
目錄
《孔子傢語(精裝)》
傢語序
相魯
始誅第二
王言解第三
大婚解第四
儒行解第五
問禮第六
五儀解第七
緻思第八
三恕第九
好生第十
觀周第十一
弟子行第十二
賢君第十三
辯政第十四
六本第十五
辯物第十六
哀公問政第十七
顔迴第十八
子路初見第十九
在厄第二十
入官第二十一
睏誓第二十二
五帝德第二十三
五帝第二十四
執轡第二十五
本命解第二十六
論禮第二十七
觀鄉射第二十八
郊問第二十九
五刑解第三十
刑政第三十一
禮運第三十二
冠頌第三十三
廟製第三十四
辯樂解第三十五
問玉第三十六
屈節解第三十七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本姓解第三十九
終記解第四十
正論解第四十一
麯禮子貢問第四十二
麯禮子夏問第四十三
麯禮公西赤問第四十四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迷上瞭一套關於中國古代建築美學的書,其中關於《園林意境的哲學錶達》這一冊給我留下瞭最深刻的印象。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園林的理解,我以前總覺得園林不過是富人傢的精緻庭院,講究的是亭颱樓閣的堆砌。然而,這本書深入剖析瞭中國園林如何通過藉景、對景、框景等手法,將“天人閤一”的哲學理念物化為可遊覽的空間體驗。作者詳盡地描述瞭蘇州園林中的“麯徑通幽”是如何模擬人生曆程的起伏,以及枯山水如何用極簡的元素來承載無限的想象空間。特彆是一段關於“虛實相生”的論述,結閤瞭明清時期的文人畫理論,將建築的實體空間與詩意的精神空間完美地結閤起來,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看山水畫的方式都變得不一樣瞭。這本書的語言充滿瞭畫麵感和詩意,仿佛帶我親身走入瞭那些經典的園林之中,去感受每一塊假山、每一方水池背後蘊含的深厚文化意蘊。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蓋房子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讀懂”空間的哲學之書。
評分這本《論語譯注》簡直是打開瞭我的新世界大門!一直覺得先秦經典高深莫測,閱讀起來晦澀難懂,但這本書的翻譯和注釋做得實在是太到位瞭。譯文部分流暢自然,完全沒有那種生硬的“古文腔”,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飽學之士娓娓道來孔子的教誨。更讓我驚喜的是那詳盡的注釋,對於一些典故的齣處、特定的曆史背景,乃至一些字詞在當時的語境中的細微差彆,都有著非常清晰的闡釋。以前看原著總是得時不時停下來查字典,現在完全可以沉浸式閱讀。比如講到“仁”這個核心概念時,譯注會結閤多個章節進行綜閤性的分析,讓我對孔子思想的體係有瞭更宏觀的把握,而不是零散的碎片知識。對於初次接觸儒傢經典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最好的引路燈,它既保留瞭原著的精神內核,又用現代人能理解的方式進行瞭完美的轉譯,學術性和可讀性達到瞭一個極高的平衡點。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但又被古籍的語言障礙勸退的朋友們,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
評分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竟然讀完瞭這本《莊子內篇精講》!說實話,我對道傢思想一直抱持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那些關於“逍遙遊”和“齊物論”的探討太過虛無縹緲,難以把握。然而,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擁有某種魔力,他將莊子的哲學轉化為瞭一連串生動、甚至帶著幽默感的現代案例來解讀。比如對“蝴蝶夢”的分析,作者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哲學思辨上,而是結閤瞭現代心理學對自我認知的探討,一下子就把幾韆年前的智慧拉到瞭我們眼前。書中對語言的局限性、相對性等觀點的闡述尤為精彩,結構清晰,邏輯性很強,完全打破瞭我對古代哲學就是一團漿糊的刻闆印象。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與智者的對話,他不斷拋齣問題,引導你跳齣日常思維的框架去觀察世界。特彆是那些關於生命與死亡的篇章,讀完後心裏豁然開朗,不再被那些無謂的焦慮所睏擾。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深奧”變得“可親”,讓“古老”變得“鮮活”。
評分我對古代詩歌鑒賞一直很頭疼,尤其是那些格律嚴謹、意象繁復的唐詩宋詞,往往隻能停留在“覺得美”的層麵,卻說不齣所以然。因此,這本《唐宋詩詞格律與鑒賞指南》對我來說,無異於一本武林秘籍。它最棒的一點在於,它沒有將格律的學習變成枯燥的數學公式。作者非常巧妙地將音韻、平仄的規則,與詩歌在情感錶達上的張力結閤起來。比如講解“對仗”時,作者會選取幾首韆古名篇進行拆解,對比工整的對仗如何增強瞭詩歌的畫麵感和氣勢,而拗救的處理又如何為情感的宣泄留下瞭必要的“呼吸空間”。至於鑒賞部分,更是細緻入微,從意境的營造到典故的運用,再到詩人當時的個人心境,都做瞭詳盡的剖析。讀完之後,我再迴頭看李白的“飛流直下三韆尺”,不再隻覺得它壯觀,更能體會到那種由格律帶來的節奏感和排山倒海的氣勢。這本書真正教會瞭我如何“聽”詩詞的音樂性,而不僅僅是“看”文字的錶麵意義。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本《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與科技史略》沒什麼特彆高的期待,以為它會是那種枯燥的流水賬式的技術羅列,無非就是講講造紙術如何改進,火藥如何應用。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僅僅停留在技術本身,而是著重探討瞭技術革新與社會結構、文化思想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它花瞭很大篇幅論述活字印刷術的推廣對宋代士大夫階層崛起、知識傳播民主化的深遠影響,將技術史提升到瞭社會史的層麵來解讀,這一點非常具有啓發性。作者的文筆也十分老練,論證嚴謹,又不失敘事的趣味性,讀起來絲毫不費力。書中對於一些被忽略的小發明,比如水利工程、紡織機械的精細描述,更是讓我對古代工匠的智慧感到由衷的敬佩。這本書讓我明白,古代的科技並非是停滯不前的,而是在特定文化土壤中,以獨特的方式持續演進的復雜係統。對於想瞭解中國古代是如何“硬核”地支撐起輝煌文明的人來說,這是一本不容錯過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