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讀庫1604
定價:30.00元
作者:張立憲
齣版社:新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332322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擺事實不講道理”是《讀庫》的編輯方針。其收入的作品從篇幅而言屬於五韆至五萬字之間的中篇讀本;內容而言,《讀庫》強調非學術,非虛構,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結閤,探究人與事、細節與談資,不探討學術問題,不發錶文學作品,所選書評影評等文體則強調趣味性,通過真實的錶象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和思想深度。讀庫係列《讀庫1601》點擊進入 《讀庫1602》點擊進入 《讀庫1603》點擊進入《讀庫1604》點擊進入 《讀庫1605》點擊進入 《讀庫1606》點擊進入《讀庫2016(套裝六冊)》點擊進入《更作品請進入新星齣版社旗艦店》點擊進入
內容提要
本輯《讀庫》是2016年第四期,共有七篇文章。賈行傢的《他們》是對當代中國社會的描摹,而瘂弦口述的《從軍記》則是對國共內戰時期的迴憶。其他文章既有對藍誌貴攝影藝術與瓦倫蒂諾時裝設計藝術的關注,也涉及美國山寨電影、基督教聖徒以及春鞦名相管仲等多個主題。
首篇是賈行傢的微博閤集,91頁,323篇,“條目間並沒有關聯,從哪裏看起都一樣”,描摹正在“睏苦地活著”的“他們”。白描般冷靜的筆觸之下,是作者認為應該保持中性的“同情心”:“歸人和過客,遠道而來,映入眼底,又從另一麵遠去,如同我在他們眼中的去來,這就是我所知道的同情。”
2016年6月仙逝的藍誌貴先生,是中國攝影史上繞不過的一位重要人物,本輯第二篇介紹瞭藍誌貴先生的生平與創作經曆,附有多幅藍誌貴先生的攝影作品及相關原始資料,很難想象使用世界*器材和彩色膠捲拍攝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西藏會是什麼樣子。
《從軍記》是詩人瘂弦的一篇口述史,雖然和“詩”無關,但每一句都和“人”有關。一張招“生”告示,居然讓身為流亡學生的瘂弦從此當上瞭“兵”。而國破之後的流亡,跨越半個中國的山河,你可能會在文中看到熟悉的地名,甚至是愛極的傢鄉小吃。
據說傳奇設計師瓦倫蒂諾能讓每一位時裝模特蛻變成名門淑女,也能把每一位名門淑女幻化成時裝模特。本輯第四篇文章中既有伊麗莎白?泰勒、奧黛麗·赫本這樣的名媛,也有維魯舒卡、孫菲菲這樣的超模,她們全都身著瓦倫蒂諾時裝,演繹著瓦倫蒂諾巧思與靈感之下的時尚潮流。
你有《環太平洋》,我有《環大西洋》;你有《超級戰艦》,我有《美國戰艦》。好萊塢一傢名為“精神病院”的製作公司,以惡搞與創意遊走於法律的邊緣,以年年零虧本的紀錄,成長為每年推齣二三十部B級片的 “山寨”。
在基督教各教派中,有名有姓的聖徒數量據說在一萬以上。大多數教堂也都是以聖徒命名的,例如,倫敦的聖保羅教堂、羅馬的聖彼得教堂。歐美國傢的人名和地名中凡是以“聖”開頭的,也幾乎都是源於某個聖徒,如法國作麯傢聖桑,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迭戈市等。
*後的短文《煉成共同偶像》來自讀庫老作者劉勃,講述的是學術思想上多有對立的儒傢、法傢和道傢,為何都將管仲當作正麵人物,並將其奉為共同偶像。
目錄
作者介紹
張立憲 江湖人稱“老六”。新聞齣版從業者,居北京。現主編《讀庫》叢書。並策劃齣版《青衣張火丁》、《共和國教科書》等。多年來,跨工種作業,獨立完成一本書的策劃、組稿、編稿、設計、印刷、宣傳、發行各環節,涉及編輯、美術、財務、公關、銷售諸領域。以一人之力,創齣中國齣版界持續齣版一種讀書品牌《讀庫》的奇跡。2008年4月當選“思想推動中國——聯想ThinkPad中國思想力人物評選”的十位中國思想力人物之一。自2002年起,以“見招拆招”為網名,發錶“記憶碎片”係列文章,在網絡世界流傳至今。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與其說是一次閱讀體驗,不如說是一次心智的洗禮。它並非那種提供標準答案、教你如何成功的“乾貨”指南,也不是讓人捧腹大笑的段子集。相反,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那些模糊不清、卻又真實存在過的想法。翻開它的那一刻,我就知道,這不會是一次輕鬆的旅程。作者用一種極其坦誠、甚至有些略顯粗糲的筆觸,剝開瞭那些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小心翼翼包裹起來的敏感地帶。我常常在讀到某個段落時,會突然停下來,盯著書頁發呆,大腦裏像是有無數個小小的電波在碰撞、重組。那種感覺,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突然間一盞微弱的燈光亮起,照亮瞭腳下的一塊石頭,雖然隻是很小的一塊,卻足以讓我意識到,我走的每一步都並非漫無目的,而是有跡可循,盡管這條路麯摺蜿蜒,甚至充滿荊棘。它不試圖說服你什麼,隻是把某些東西赤裸裸地擺在你麵前,讓你自己去審視、去思考、去承受。這種體驗是孤獨的,卻又充滿力量,因為它讓你有機會真正地認識自己,而不是被他人或社會的標準所定義。
評分我一直覺得,好的書籍,就像是能夠與靈魂對話的朋友。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弄玄虛的深奧,隻是用最質樸、最真實的語言,講述著一些關於生活、關於情感、關於存在的道理。每當我感到迷茫、無助的時候,拿起這本書,仿佛就能找到一份來自遠方的慰藉。它不是那種提供心靈雞湯的讀物,不會給你虛假的希望,但它會讓你明白,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你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時而像一位老友在耳邊低語,分享他的見聞與感悟;時而又像一位智者,用一種超然的視角,審視著人世間的悲歡離閤。我尤其欣賞它對細節的描繪,那些看似不經意間的一筆帶過,卻往往蘊含著深刻的意味,讓人迴味無窮。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短暫卻又深刻的旅行,重新認識瞭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風景,也更加清晰地看到瞭自己前行的方嚮。
評分初次拿到這本書,就被它那種沉靜的氣質所吸引。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書香撲鼻而來,仿佛帶著一種古老的智慧,想要與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本書的內容,並非是那種一眼就能看穿的淺顯易懂,它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纔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稍縱即逝的情感,並將它們用一種極富感染力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連接”的探討,那種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事物之間微妙而深刻的聯係,在作者的筆下,顯得如此真實而動人。它不是那種能夠讓你立刻獲得答案的書,而是會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産生疑問,然後又在不斷的思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它就像一麵清澈的湖水,映照齣你內心的風景,讓你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並為未來積蓄力量。
評分初讀這本書,我以為它會是一本關於“時間”的哲學探討,畢竟“讀庫1604”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時間的印記。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它所觸及的,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個精心編織的網,將一個個看似無關的個體,通過某種看不見的綫索,巧妙地聯係在一起。每一次翻頁,都像是踏入瞭一個新的房間,每個房間裏都有不同的風景,但它們之間又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引人不斷地想要探尋下一個房間的秘密。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處理情緒上的手法,那種不動聲色的細膩,仿佛能捕捉到一絲最微弱的嘆息,或是一個不經意間流露齣的眼神。它不是那種煽情的文字,不會讓你哭得稀裏嘩啦,但它會在你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悄悄地留下痕跡,那種感覺,就像是微風拂過湖麵,蕩開圈圈漣漪,久久不能平息。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周圍世界的相處方式,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細節,此刻卻變得如此鮮活,仿佛它們一直都在那裏,隻是我從未真正看見。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沉靜的力量。它不是那種能夠讓你瞬間爆發、改變現狀的“猛藥”,而更像是涓涓細流,慢慢滲透、滋養你的內心。我喜歡它不疾不徐的節奏,那種從容不迫的敘述,讓你能夠跟隨作者的思緒,一步步深入到故事的核心。它所探討的主題,或許並非驚天動地,但卻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那些關於成長、關於失去、關於尋找自我的睏惑,在作者的筆下,都得到瞭細膩而深刻的展現。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將書中的人物與自己的經曆聯係起來,那些他們的喜怒哀樂,仿佛也成為瞭我的情緒。它讓我明白,生活中的許多不如意,並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我們個體生命軌跡的一部分。它不迴避現實的殘酷,卻能在字裏行間傳遞齣一種溫柔的希望,讓人在感受現實的同時,也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